天天看點

孟夫子五不答

孟夫子五不答

公都子曰:“滕更之在門也,若在所禮。而不答,何也?”孟子曰:“挾貴而問,挾賢而問,挾長而問,挾有勳勞而問,挾故而問,皆所不答也。滕更有二焉。”

公都子,孟子學生。滕更,滕國國君之弟。孟子在滕國時,在孟子門下學習。

若在所禮,這個人看起來有禮貌。這個若字,所用可琢磨,說明言者心裡把握不準,但是對滕更之禮行存疑。

而不答,何也?滕更問問題的時候,孟子沒有回答,這是為什麼?老師不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嗎?怎麼不回答呢?

孟子曰:“挾貴而問,挾賢而問,挾長而問,挾有勳勞而問,挾故而問,皆所不答也。滕更有二焉。

挾,挾持。不達即答之法。學人當于此反求諸己,答案在自己這邊。首先消掉自己的傲慢之心。虛心求問,對方才可以答。對話之發生,是雙方要敞開。

孔子在面對鄙夫所問的時候,孔子是空空如也,叩其兩端而竭。

孟子用心好,其人其法不夠平和平實。

學生要做一個好學生,自覺做到,做不到,故需教之。老師要做一個好老師,自覺,以先覺覺後覺。先立師道,有此經,方可權。我們要明白這是孟子教導學生的一個階段,不可執而求之。

觀此章,知如何做一個虛心向學的學人。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還沒到點,不作回應。自己先去想明白。

禮聞來學,未聞往教。這是學習的方法,虛己,主動,自覺,自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