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秀成率30万太平军进军防御薄弱的皖北,为何三个月后无功而返?

“此地正无粮,被苗沛霖之兵久害,民家苦於万分,官兵又未得食,饿死多多,食草充饥,如何为力!”这段话出自《李秀成自述》,所描述的正是他在雨花台大战失利后率军进攻皖北的情形。

李秀成率30万太平军进军防御薄弱的皖北,为何三个月后无功而返?

1862年10月,忠王李秀成在天王洪秀全“如不遵诏,国法难容”的严词切责下,从上海前线撤军,集结四十余万人马,兵分三路回援天京,与曾国荃的三万湘军在雨花台附近展开激战。双方大战46日,太平军始终无法突破湘军防线,随着时间的推移,缺衣少食的太平军被迫撤围,解救天京的最后一线希望宣告破灭。

十倍于敌却无法取胜,洪天王当即震怒,削夺李秀成爵位,令他带兵出城,渡江进攻皖北,这是太平军已经老掉牙的招术——进北攻南,即通过攻打别处要隘,迫使围困天京的湘军撤围救援,以达到解救天京的目的。

李秀成率30万太平军进军防御薄弱的皖北,为何三个月后无功而返?

1863年2月,李秀成征调常州、丹阳等处的太平军共计二十余万,从长江要塞九洑洲渡江,扬声要进军皖北,攻占武昌,但真正目的,是替天京解围。《中兴别记》的作者李滨言简意赅的写道“图解江宁(天京)之困,盖近攻不克,取势于远也!”

渡江之后,李秀成率军经庐江、舒城、进攻六安。不料,清军坚守城池,避战不出,加上连日大雨,太平军将士大批病倒,士气极为低落,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

李秀成率30万太平军进军防御薄弱的皖北,为何三个月后无功而返?

“天连降大雨不息,官兵困苦,病者甚多,一夜至天明,合馆病倒,见势为难,攻又不下,战又不成,思无法处,清军又不出战,总以严守为强。”——《李秀成自述》

六安未能攻克,李秀成率军折往奏王苗沛霖的老巢寿春。由于兵连祸结,寿春百姓不堪忍受,纷纷逃亡,以致于十室九空,根本征集不到军粮,只好“以草充饥,饿死多多。”皖北形势急迫,天京城外的雨花台又被湘军攻占,洪秀全派人急诏李秀成回京。

1863年5月,李秀成率军返回天京。这一趟皖北之行,几十万太平军三个月未能攻城略地,却病饿而死数万余人,实在是得不偿失。对此,李秀成也自责道“此举前後失去战士数万余人,因我一人之失锐,而国之危也。”

李秀成率30万太平军进军防御薄弱的皖北,为何三个月后无功而返?

返回天京后,李秀成向洪秀全献上了最后的救命良策——让城别走。洪天王拒而不纳,并说出了令李秀成瞠目结舌的理由:“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尔说无兵,朕之天兵多过於水,何惧曾口者乎!尔怕死,便是会死。”

局势万分危急,湘军切断了天京附近的所有粮道,彻底沦为一座孤城,城池失陷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城中百姓和守城将士无粮果腹,洪天王别出心裁的发明了用青草做成的团子,取名“甜露”,并带头食用。据说,洪秀全后来因病而亡,罪魁祸首就是因为服食“甜露”而引起的消化系统不良。

李秀成率30万太平军进军防御薄弱的皖北,为何三个月后无功而返?

总而言之,李秀成进军皖北是太平天国后期的又一项重大失策,最终无功而返不说,还平白无故地损失了数万能征惯战的将士。这恰好印证了一句俗语“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