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秀成率30萬太平軍進軍防禦薄弱的皖北,為何三個月後無功而返?

“此地正無糧,被苗沛霖之兵久害,民家苦於萬分,官兵又未得食,餓死多多,食草充饑,如何為力!”這段話出自《李秀成自述》,所描述的正是他在雨花台大戰失利後率軍進攻皖北的情形。

李秀成率30萬太平軍進軍防禦薄弱的皖北,為何三個月後無功而返?

1862年10月,忠王李秀成在天王洪秀全“如不遵诏,國法難容”的嚴詞切責下,從上海前線撤軍,集結四十餘萬人馬,兵分三路回援天京,與曾國荃的三萬湘軍在雨花台附近展開激戰。雙方大戰46日,太平軍始終無法突破湘軍防線,随着時間的推移,缺衣少食的太平軍被迫撤圍,解救天京的最後一線希望宣告破滅。

十倍于敵卻無法取勝,洪天王當即震怒,削奪李秀成爵位,令他帶兵出城,渡江進攻皖北,這是太平軍已經老掉牙的招術——進北攻南,即通過攻打别處要隘,迫使圍困天京的湘軍撤圍救援,以達到解救天京的目的。

李秀成率30萬太平軍進軍防禦薄弱的皖北,為何三個月後無功而返?

1863年2月,李秀成征調常州、丹陽等處的太平軍共計二十餘萬,從長江要塞九洑洲渡江,揚聲要進軍皖北,攻占武昌,但真正目的,是替天京解圍。《中興别記》的作者李濱言簡意赅的寫道“圖解江甯(天京)之困,蓋近攻不克,取勢于遠也!”

渡江之後,李秀成率軍經廬江、舒城、進攻六安。不料,清軍堅守城池,避戰不出,加上連日大雨,太平軍将士大批病倒,士氣極為低落,陷入進退兩難的窘境。

李秀成率30萬太平軍進軍防禦薄弱的皖北,為何三個月後無功而返?

“天連降大雨不息,官兵困苦,病者甚多,一夜至天明,合館病倒,見勢為難,攻又不下,戰又不成,思無法處,清軍又不出戰,總以嚴守為強。”——《李秀成自述》

六安未能攻克,李秀成率軍折往奏王苗沛霖的老巢壽春。由于兵連禍結,壽春百姓不堪忍受,紛紛逃亡,以緻于十室九空,根本征集不到軍糧,隻好“以草充饑,餓死多多。”皖北形勢急迫,天京城外的雨花台又被湘軍攻占,洪秀全派人急诏李秀成回京。

1863年5月,李秀成率軍傳回天京。這一趟皖北之行,幾十萬太平軍三個月未能攻城略地,卻病餓而死數萬餘人,實在是得不償失。對此,李秀成也自責道“此舉前後失去戰士數萬餘人,因我一人之失銳,而國之危也。”

李秀成率30萬太平軍進軍防禦薄弱的皖北,為何三個月後無功而返?

傳回天京後,李秀成向洪秀全獻上了最後的救命良策——讓城别走。洪天王拒而不納,并說出了令李秀成瞠目結舌的理由:“朕鐵桶江山,爾不扶,有人扶。爾說無兵,朕之天兵多過於水,何懼曾口者乎!爾怕死,便是會死。”

局勢萬分危急,湘軍切斷了天京附近的所有糧道,徹底淪為一座孤城,城池失陷隻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城中百姓和守城将士無糧果腹,洪天王别出心裁的發明了用青草做成的團子,取名“甜露”,并帶頭食用。據說,洪秀全後來因病而亡,罪魁禍首就是因為服食“甜露”而引起的消化系統不良。

李秀成率30萬太平軍進軍防禦薄弱的皖北,為何三個月後無功而返?

總而言之,李秀成進軍皖北是太平天國後期的又一項重大失策,最終無功而返不說,還平白無故地損失了數萬能征慣戰的将士。這恰好印證了一句俗語“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