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朝18岁天才少年,设计天安门未用一钉一铆,却屹立百年不倒

神秘的“香山帮”

你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

宏伟神圣的天安门到底是什么人设计的呢?设计者究竟有什么本事,能凭空创造出一代传奇建筑,并且还屹立百年不倒呢?

明朝18岁天才少年,设计天安门未用一钉一铆,却屹立百年不倒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天安门设计者的庐山真面目。

我国的紫禁城被誉为“世界建筑史的奇迹”,它不用一钉一铆,设计可谓巧夺天工,但是谁能想到,从天安门,乃至整个庞大的紫禁城的设计者,仅仅是个18岁的少年。

明朝永乐年间,京城来了一个“香山帮”。

这个香山帮可不是什么社会帮派,而是一批出色的工匠,因为来自吴县香山而出名,而这个神秘帮派的首领就是故宫的设计者。

此人叫蒯(kuǎi)祥,是个不可多得的天才。

蒯祥的父亲名叫蒯富,是行业里非常有名的木工,蒯富给京城中很多富商设计了豪宅,一时之间名气大增。

正因为这样,蒯富就被朝廷选入了工部,一直在为朝廷效力。

蒯祥自打出生起就继承了父亲优良的天赋,并且还是个不可不多的“鬼才”,据说蒯祥能左右手同时画龙,并且画出来的龙分毫不差,能够合二为一。

明朝18岁天才少年,设计天安门未用一钉一铆,却屹立百年不倒

他的大脑极其聪慧,只要用手大体测量一下长度,就能推测出整座建筑的各个精确尺寸,并且做出来的工程能严丝合缝。

后来蒯祥的父亲因为年纪大了,想要回家养老,所以告老还乡以后,蒯祥就接替了父亲的工作,成了“木工首”。

永乐15年,也就是公元1417年,朱棣想要迁都北京,于是召集了全国各地的工匠,前往北京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宫殿。

此时年仅18岁的蒯祥就作为皇帝亲选的随从人员,第一批去往北京参与皇宫设计了。

虽然蒯祥年纪尚轻,但是他早已名气大增,他出众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所以朱棣任命他为总设计师,来负责皇宫的建造。

明朝18岁天才少年,设计天安门未用一钉一铆,却屹立百年不倒

因为蒯祥原本就是“香山帮”的首领,所以他就把香山帮里的能工巧匠全都召集到北京参与建造了。

香山帮中有很多精英,其中不乏善于建造房梁者、做飞檐者、测量数值者,甚至还有雕花者,他们工种齐全,且分工细腻,是蒯祥不可或缺的助手。

蒯祥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负责建造宫廷正门“承天门”,蒯祥首先画出了设计图,设计图上每一处数值他都详细地算了出来,等到施工完毕以后,建筑与图样标注的数值竟然分毫不差。

承天门竣工以后,文武百官看到的都无不称赞,其设计理念在当前无比超前,人们都被眼前的建筑纷纷震撼了。

朱棣看到承天门的样貌以后更是龙心大悦,称呼蒯祥为“蒯鲁班”。

其实承天门就是我们如今看到的“天安门”,当然了,历经几百年后,天安门的样貌有所变化,承天门就是天安门的最初的样貌,只不过规模比之现在要小一些。

明朝18岁天才少年,设计天安门未用一钉一铆,却屹立百年不倒

千龙戏水,皇帝目瞪口呆

在蒯祥建造皇宫的过程中,民间还流传下来一个故事传说:

当时缅甸向朝廷进贡了一块罕见的巨木,朱棣就命令工人们将这块巨木做成大殿的门槛,但是当一个木匠在锯木头的时候,竟然一不留神锯错了尺寸。

木匠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这块巨木仅此一块,珍贵异常,自己闯了祸,皇帝知道了必定要掉脑袋了,于是他急忙禀告了蒯祥。

蒯祥回到家中后也是愁眉不展,他苦苦思索如何将锯短了的巨木重新加以使用,为此他绞尽脑汁。

就在蒯祥苦苦思索却不得而解的时候,饭桌上的清蒸鱼引起了他的注意。

只见桌上的两条鱼还大张着嘴,仿佛口中含着一颗珠子,于是他突然灵光一闪,顿时有了主意。

明朝18岁天才少年,设计天安门未用一钉一铆,却屹立百年不倒

他将其中一条鱼分装到另一个盘子中,让两条鱼嘴对嘴地放在一起,然后将一根筷子的两端分别插在鱼嘴里。

这个奇特的造型使得筷子不仅看起来延长了很多,并且对称的外形使之更赏心悦目。

有了主意以后,蒯祥兴奋地连饭都不吃了,当即就放下筷子跑到了施工现场,他先是让工人用木头雕刻了两个对称的龙头,龙口中则雕出卯眼。

中间放置的就是那根被锯短了的木头,他又命人将木头锯短了一截,这截木头插在两个龙头中间,竟然做成了一个精美的门槛。

这个造型的门槛被称之为“金刚腿”,也是朱棣称他为“蒯鲁班”的成名作。

承天门建造完成以后,蒯祥还有一个重任,那就是三大殿的建造。

明朝18岁天才少年,设计天安门未用一钉一铆,却屹立百年不倒

蒯祥在知道设计要求以后,没用几天就设计出了图纸,并且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建造出了模型。

这座模型巧夺天工,美轮美奂,朱棣看到后大喜过望,刚要提笔批示同意,没想到被身后的太监进言拦下了。

太监表示道:“三大殿毕竟是朝廷的脸面,前朝宫殿都是雕刻百龙以示皇家威严,我大明奉天承运,要雕刻千龙才能彰显威武。”

这一番话说的朱棣很是心动,他左思右想,也觉得太监说的有道理,于是当即下命令,要蒯祥务必雕刻出千龙。

这雕刻千龙可是个大工程,随着交付工期的到来,工人们也是急得团团转,要是皇帝不满意,恐怕他们都要掉脑袋。

明朝18岁天才少年,设计天安门未用一钉一铆,却屹立百年不倒

蒯祥在吩咐工人雕刻了一千个栩栩如生的龙头以后,又让人在基台上围了一圈汉白玉的栏板,那上千个龙头就作为排水口。

到了交付工程的时候,太监看着干巴巴的龙头排水口有意刁难,于是便轻蔑地说道:“这就是你设计出的千龙吗?”

蒯祥听到以后并不生气,只是对朱棣说道:“皇上稍安勿躁,千龙这就到了。”

话音刚落,就看到天上乌云密布,随着云层越来越厚,天空开始降落豆大的雨滴,不一会,瓢泼大雨如约而至。

随着大雨的降落,只见先前被太阳晒得滚烫的岩石上,竟然升腾起浓烈的水汽,霎时间烟雾缭绕,不一会,那千条龙头排水口就开始喷起水柱,配合着蒸腾的水汽,一瞬间竟然犹如千龙戏水,令人目瞪口呆。

等到雨停以后,龙口也不再排水,水雾散去,大殿前竟然一丝积水也没有!

这个场景当即让朱棣拍案称绝,就连太监也说不出二话,在场之人无不心服口服。

明朝18岁天才少年,设计天安门未用一钉一铆,却屹立百年不倒

一场大火烧没了紫禁城

1420年,故宫终于建成,在故宫巍峨的身影中,不仅能看到蒯祥极高的建筑造诣,更是有着出奇的艺术天赋与审美。

他在建筑当中融入了很多江南建筑的技巧,还运用了苏州彩绘、琉璃金砖等,让皇宫看起来金碧辉煌,以符合天子的威严。

不过就在紫禁城完工以后,这里还发生了一起不为人知的大火,这场大火让这几年工人的努力付之一炬。

事情发生时,距离紫禁城竣工仅仅过去8个月,有一天皇宫遭受到了莫名的雷击,导致发生了大火。

明朝18岁天才少年,设计天安门未用一钉一铆,却屹立百年不倒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大部分建筑都是以木结构为主,包括柱子与房梁都是木头建造的,所以这场大火来势汹汹,一夕之间将三大殿烧了个精光。

这场大火将紫禁城烧成了灰烬,一度使得朝堂动荡不安,很多帮派大臣都拿此大做文章,等到朝廷再次下定决心修缮的时候,已经是8年后了。

正统年间,明英宗下令重新修缮,不过与其说是修缮,不如说是重新建造了,这次负责的工程师依旧是蒯祥。

如今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收藏着一幅《明宫城图》,画中描绘的就是紫禁城的样貌,在承天门的城下之下,站着一个穿着红衣的官员,据说此人就是蒯祥。

明朝18岁天才少年,设计天安门未用一钉一铆,却屹立百年不倒

蒯祥因为参与建造皇宫,功不可没,所以他一路升职到工部左侍郎,尽管此时他的官职已经相当大了,但是蒯祥为人却十分谦逊,生活简朴,从不奢靡。

几年以后,他又亲自主持建设了裕陵,此时蒯祥更加得到了朝廷的厚待,虽然官职只是朝中二品,但是拿的却是一品的俸禄。

晚年的蒯祥一直受到人们的盛赞,虽然他已经辞官隐退了,但是每每有后辈去询问请教,他都会尽心地指导讲解。

蒯祥虽然没有公开广收门徒,但是从他手底下指导出来的能工巧匠众多,他的后代子孙也大都承袭了他的手艺,蒯祥不愧被称之为建筑工匠中的“泰斗”。

明朝18岁天才少年,设计天安门未用一钉一铆,却屹立百年不倒

说蒯祥是“桃李满天下”也并不为过,随着“香山帮”的逐渐壮大,他的后代又接替了他重新成为香山帮的首领。

香山帮逐渐遍布中国各地,一直延续到晚清时期,江南地区的众多能工巧匠竟然多是出自香山帮。

蒯祥一直活到成化年间才去世,在他去世以后,子孙们按照他的遗愿,将他葬在了老家太湖,他的墓碑则是朝廷钦赐的“奉天诰命碑”。

迄今为止,蒯祥墓被重新修葺,并且列为了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足以看出,几百年以来,蒯祥都对后世之人产生了重大的积极意义。

明朝18岁天才少年,设计天安门未用一钉一铆,却屹立百年不倒

故宫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它不仅对我们,甚至对整个世界都有着极深的影响,蒯祥之名虽然不被人们广知,但是他的工匠精神却永远流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