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志愿军的武器远不如美军,为什么还能打败他?一个原因长期被忽视

抗美援朝时,志愿军的武器非常简陋,与美军相比相差一大截。但最终还是打败了美军,究其原因,除了运筹帷幄,指挥员果断坚决,战士勇敢,以及全国人们全力支持外,还有一个长期被我们忽视的因素,那就是志愿军扬长避短,将自己的弱势转化为优势,而使美军的优势无法发挥。

当时的美军,拥有大量的飞机、大炮,完全占据空中优势,又拥有高速的机动能力,地面火力能在瞬间就将志愿军的阵地完全覆盖。与这样的对手对阵,如果单纯的在地面修筑工事防守,或直接进攻他的阵地,将遭到大量的火力杀伤,这正是美军求之不得的。所以,志愿军很快就改变了策略,不管是防守,还是进攻,都避开美军的火力,既降低自己的伤亡,又能大力打击美军。

志愿军的武器远不如美军,为什么还能打败他?一个原因长期被忽视

美军火力非常猛烈,一个军拥有的火炮比整个志愿军还多,能在瞬间就将志愿军的地面工事全部摧毁。针对这种情况,志愿军建成了以地下坑道为骨干的防御体系,将兵员大部分转入地下。此后美军的火力几乎失去了作用,志愿军的伤亡大大降低,即使地面工事全被美军占领,还能从坑道中冲出,利用近战的特长将美军全部消灭。

志愿军的武器远不如美军,为什么还能打败他?一个原因长期被忽视

在进攻时,志愿军也及时改变策略,确保既能攻克美军阵地,又降低进攻时的伤亡。

如果直接进攻美军阵地,将遭到大量的杀伤,也不一定能攻克美军阵地。所以志愿军都是在进攻前一夜就潜伏到两军之间的茅草中,等第二天黄昏或晚上再发起进攻,大大提高了战斗的突然性,美军很多枪炮还来不及开火就成了志愿军的战利品。

志愿军的武器远不如美军,为什么还能打败他?一个原因长期被忽视

此后志愿军继续发挥,在美军阵地前构筑屯兵洞,在进攻前将兵力潜伏在屯兵洞中,既缩短了进攻时的冲锋距离,又使进攻的部队不用长时间潜伏,确保有足够的体力投入后续战斗。曾有一个军长一次性就在屯兵洞中潜伏3000余人,结果瞬间就将美军的阵地全部扫荡。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扬长避短的方法。比如美军企图以空中优势绞杀志愿军的后方运输线,志愿军就实行夜间运输、分段抢运等方式将武器弹药源源不断运到前线……

志愿军的这些方法看起来都非常落后,但却是克敌制胜的法宝,也闪耀着中国人们智慧的光芒,最后汇成一股打败美军的强大力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