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美国人曾说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这位科学家为何不愿再去美国

美国人曾说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这位科学家为何不愿再去美国

常言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钱学森来说,他在美国留学和工作的一段经历也是如此。12月11日是钱学森诞辰110周年纪念日,笔者写文再述钱学森为何不愿再去美国。

从1935年至1955年,他在美国整整待了二十年。早在上世纪40年代,他在美国就已经很出名了。36岁那年,他不仅获得博士学位,而且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这在美国的同龄人中几乎凤毛麟角。尤其在美国的航空和火箭领域,他有着相当高的知名度,在超音速空气动力学领域也是绝对权威。二战结束后,美国派往德国考察战后军事设备和技术人员的专家队伍中,他是唯一的亚洲人。此时的钱学森可谓年轻气盛、春风得意。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美国战后的一场“麦卡锡惧红”风潮,导致了灾难和厄运的降临。

美国人曾说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这位科学家为何不愿再去美国

一代翘楚,逮捕入狱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消息像春风般很快传到美国。当钱学森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异常兴奋,并下定决心要回到自己的祖国,用所学知识和才华报效新生的共和国。于是,他开始着手做回国的准备工作。

钱学森非常坚决地回归祖国,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早在1947年,美国的麦卡锡主义开始盛行,导致对共产主义产生了极度恐惧,为此总统杜鲁门签署了一项命令,要求对在美国的所有雇员进行忠诚度调查。于是联邦调查局人员、司法部等有关部门对钱学森进行了大量的深入调查和多方取证后,认为他思想上有共产主义的倾向,并怀疑与一个进步组织有联系并加入该组织。美方的背后调查和怀疑,引起钱学森的警觉,并感到形势不妙。因为这意味着他已不被美国所信任,这方土地不适合他再长久地干下去。

与此同时,联邦调查局已着手加强对钱学森的防控,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吊销了他从事机密研究职业的许可证,禁止他接触任何涉及军事方面的秘密信息等。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钱学森毅然辞去海军军械实验室顾问一职,同时还辞去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的职务,并以父亲身体健康状况不佳,且自己是父亲唯一的儿子,需要他照顾为由,向美方提出回国要求。

1950年,当钱学森满怀信心办理好托运行李的手续,购买好机票准备携妻掣子返回日夜思念的祖国时,9月6日,噩梦突然降临,钱学森因被指控窃取了美国军工机密材料回国,与美国一共产主义组织有联系,参加了一个颠覆性团体等罪名,遭到警方的逮捕,并投入到洛杉矶以南一个叫特米诺岛的监狱。几乎一夜间,他从一个体面光鲜的“高级白领”变为一个“阶下囚徒”。入狱期间,钱学森还遭遇非人审讯和监狱生活的折磨约半个月。后来,美方觉得逮捕钱学森的证据不足,这一做法有点过了头,而且美方的许多知名人士也为钱学森的不幸遭遇打抱不平,并进行声援活动,媒体也对该事件作了大量实事求是的报道。为了寻找一个收场的台阶,美方要求钱学森支付15000美元作为保释金,方允许他出狱。于是,夫人蒋英想方设法筹集了这笔巨款,才将钱学森保释出来。

美国人曾说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这位科学家为何不愿再去美国

2019年,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专题展在北京中华航天博物馆开幕

后来据蒋英回忆说,钱学森出狱时,神情呆滞,感情木讷,不愿说话,长久沉默。本来一个感情非常丰富、性格非常活泼的人,现在像是变成另外一个人。而且他的体重一下子瘦了20多斤。这次变故对他的打击太大了。

其实说白了,当时美国政府极不情愿钱学森回到中国,帮助新中国发展航空和导弹、火箭事业。美国海军次长金贝尔(曾是钱学森的好朋友)叫嚣:“钱学森知道美国所有导弹火箭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去为红色中国服务。”

美方将钱学森释放后,虽然钱学森回到了家中,但从此被软禁,失去了自由。美国司法部移民归化局宣布:“钱学森被判定曾经是美国共产党员的侨民,因而必须遣返(驱逐)出境。”但同时又不允许他离开美国。根据美国的《内部安全法案》,钱学森在软禁期间必须定期到指定的地点报到,向保释官汇报且宣誓近期个人行为和有关活动。就这样,从1950年至1955年,对于钱学森来说,是一段暗无天日、备受屈辱的时光,他情绪极其低落,心情极度沮丧。

对美谈判,成为筹码

1955年5月的一天,钱学森和蒋英意外地在一只外卖送来的菜篮子里发现一份《人民画报》,上面刊登了一张新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游行队伍的照片,其中有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的照片,钱学森和蒋英夫妇为此非常高兴。因为陈叔通是他和蒋英两家父辈的老师,钱学森夫妇对陈叔通非常尊重,管他叫“叔老”或“太老师”。

于是,钱学森马上想到给陈叔通写一封求援信。信中表达了他“无一日、一时、一刻不在思念祖国,欲参加伟大建设高潮”的强烈愿望。信写好后,由蒋英用左手模仿小学生的笔迹写了一个信封。由于他们一家人在软禁中,出门时刻受到监视,对于怎么把这封信投递出去,颇费了一番心思。蒋英回忆说,寄信时以购物为借口,先到一家不起眼的黑人超市,通过七拐八弯和人流遮挡转移跟踪密探的视线,然后悄悄地将信投入一个邮筒。当然这封信是不能直接寄到中国去的,他们决定“曲线救国”,先将这封信寄到比利时蒋英的妹妹蒋华那里,由蒋华寄给上海的父亲钱均夫,然后再转到了陈叔通的手中。正是这封求援信,成为我国政府掌握美方蓄意阻碍留学生回归祖国的真凭实据,也成为当时朝鲜战争结束后与美国进行外交谈判的重要筹码,对帮助和营救钱学森及一大批留学生归国起到关键作用。

美国人曾说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这位科学家为何不愿再去美国

1956年2月,毛泽东同志和钱学森同志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于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的宴会上交谈

1955年,中国政府通过外交谈判途径的斡旋及努力营救,并在正义力量的声援下,使得美国政府迫于各方面压力,不得不释放钱学森和一大批滞留的留美学生。由于钱学森是特殊人物,对于是否同意钱学森返回中国,由美国国防部和国务院召开联席会议作出决定,最后经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批准才能得以实施。艾森豪威尔认为朝鲜战争已结束,钱学森在中国不会有“用武之地”,就说了一句:“让他回去吧!”

同年10月8日,钱学森一家乘坐的“克里夫兰总统号”邮轮抵达中国香港后踏上深圳的土地。与钱学森同船回国的一共有40多名留学生。即使在回国途中,由于钱学森是被宣布驱逐出境的,他还受到被美方押送回国的“特殊待遇”。美方专门派了两位警员一路跟随,直至随船“护送”到香港,算是完成这次驱逐出境任务。

耿耿于怀,不失节气

美国政府当年的霸道行径和迫害行为,以及对钱学森的莫名诬陷及人格侮辱,确实让他耿耿于怀了一辈子。而钱学森回国后,马上受到新中国的重用,成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用非凡的智慧率领老一代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创建“两弹一星”伟业,因而他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或“中国导弹之父”。

随着中美关系解冻及两国建立外交关系,1979年,在钱学森毕业40年之际,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决定授予钱学森“杰出校友奖”,希望他能到美国来领奖。钱学森在回信中说:“我是不会来美国领奖的,因为我是被你们美国人驱逐出境的。我至今仍然生活在你们的驱逐令下。如果我回到美国,我会遇到新的麻烦。”最后,加州理工学院没办法,只得直接将“杰出校友奖”的奖章和证书寄给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并由他们转交钱学森。

美国人曾说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这位科学家为何不愿再去美国

1978年8月,钱学森来到全国青少年航空夏令营营地,为青少年签名留念

1985年,美国里根总统科学顾问基沃斯在京会晤时对时任国家科委主任的宋健时表示,钱学森当年在美国工作了20年,对美国的科学技术进步及军事科学的发展作出很大贡献。美国政府当时对钱学森的迫害是没有道理的,美方愿意邀请钱学森访美,授予钱学森美国国家科学勋章。而钱学森对此的答复是:“我没有理由也不会再计划去美国。当年,对于回国这件事,我已经思索了很长一段时间。我相信我的抉择没有错。我将竭尽全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1986年,美国政府有意邀请钱学森访美,以弥补过去对他的不公正待遇,但这种弥补是以民间方式进行的,政府却不愿意对过去的做法作出表态。钱学森在回复中说:“当年我离开美国,是被你们驱逐出境的,按照美国法律的规定,我是不能再去美国的。美国政府如果不公开给我平反,今生今世我不会再踏上美国的领土。”“我们中国人有国家和民族的尊严,美方既不能为过去对我的不公正待遇进行表态,那我是决不会去美国的。”“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为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最高的奖赏。我不稀罕那些外国的荣誉和头衔!”

美国人曾说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这位科学家为何不愿再去美国

1991年10月16日,80岁的钱学森在国务院、中央军委举行的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仪式上

1989年,国际技术与技术交流大会、国际理工所决定将当年度的“小罗克韦尔奖”授予钱学森博士,以表彰他对火箭、导弹事业及系统工程理论作出的重大开拓性贡献。这也是第一位中国人获得此奖。对这一含金量很高的奖项,钱学森同样拒绝前往美国领奖。他说:“美国人给我什么奖,我并不稀罕。而我看重的是第一个中国人获得此奖。我说,要紧的是‘中国人’这三个字,这个‘中国人’应该包括成千上万为此作出贡献的人。”他还表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对于这一奖项,钱学森表示,他根本就没有去美国访问的打算,也没有兴趣赴美国领取这一奖项。后来,该奖只得由中国驻美大使韩叙代领。

在对待是否去美国这一原则性问题上,钱学森态度坚决,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无论美国给予他什么荣誉,什么奖章,变着各种招数引诱他访问美国,但他始终不为所动。

直至2009年,钱学森以98岁高龄逝世,他再未踏上过美国的领土。

文内图片来源:新华社;题图为钱学森在给学生们解答问题,摄于1964年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高级顾问、上海作家协会会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