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是赵一曼的丈夫,也是任弼时的大舅子,还是黄埔军校高材生!

导语:在黄埔军校建校以来,出现了许多对中国近代史上有影响的著名人物。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黄埔军校当时还设立了一届女生队,在这个女生队中出现了许多巾帼英雄,其中有文扬中内外的著名女作家谢冰莹,还有我国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

他是赵一曼的丈夫,也是任弼时的大舅子,还是黄埔军校高材生!

他不仅是赵一曼丈夫,还有更厉害的身份

1950年电影《赵一曼》在长春电影厂制作完成,这部电影让当时的电影《赵一曼》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风光一度。那时候已经距离抗日女英雄赵一曼为国捐躯过去了将近十四年。

但是在组织上还是没有找到女英雄的出身和现在家庭成员的下落,其实当时赵一曼的丈夫和儿子也还在世,而且他们还一起去观看了《赵一曼》,但他们不知道的是电影故事里的主角就是他们日夜牵挂的人。

赵一曼原名叫做李一超,在离开丈夫之后因为各种原因才更名为赵一曼。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他丈夫陈达邦和她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他是赵一曼的丈夫,也是任弼时的大舅子,还是黄埔军校高材生!

1900年陈达邦出生于湖南省的长沙市,他除了是赵一曼的丈夫外还有一个特别的身份,他是任弼时的大舅哥。他的妹妹陈琮英后来嫁给了任弼时,陈达邦本身的出身也并不差。

他是黄埔军校第六期的学生,赵一曼比他要早上一些,可以说是他的学姐。当时两个年轻人一同在俄罗斯莫斯科的中山大学进修,就这样两个朝夕相对的年轻人堕入爱河。

在1928年李一超嫁给了陈达邦,在婚后他们生活美满不久便诞下爱情结晶,取名为“宁儿”。李一超在生下“宁儿”后选择响应组织的号召,决定带着孩子返回祖国,陈达邦选择继续留在大学里进修。

他是赵一曼的丈夫,也是任弼时的大舅子,还是黄埔军校高材生!

到了1931年时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九一八事件,全国上下抗日热情高涨。于是李一超决定把孩子暂时寄居在大伯陈岳云家,自己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前往东北指挥抗日工作。

临走前李一超和孩子互相对望,当时的她怎么样也没有想到这就是她和孩子的最后一次对望。到了东北之后李一超为了更好的开展抗日工作,决定化名为赵一曼。

1935年的11月赵一曼被日寇所俘虏,第二年八月被死于日寇的毒手下,壮烈为国牺牲。当时的她才正值青春美好的31岁。由于当时交通通信不便,远在莫斯科的陈达邦根本不知道爱人的状况,更别提她化名赵一曼最终被杀害的噩耗了。

他是赵一曼的丈夫,也是任弼时的大舅子,还是黄埔军校高材生!

陈达邦在莫斯科完成了他的学业之后,凭借着优异的成绩成功地进入了莫斯科的一件外国出版社工作。后来因为响应救国救民的号召下,陈达邦返回了祖国,由于他当时失去了和党的联系,于是他决定先去重庆找他的大哥。

到了重庆之后陈达邦才知道妻子为了奔赴战场将孩子寄居在哥哥家中,从那开始陈达邦开始漫长的寻妻之旅。在重庆他重聚了他的儿子“宁儿”,后来还在大哥陈岳云的印刷厂里也工作了很长的时间。

1950年陈达邦接受了党交给他的一个重要任务——主管出版新版人民币。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急需推行印刷一批全新的人民币。

他是赵一曼的丈夫,也是任弼时的大舅子,还是黄埔军校高材生!

这时候拥有着多年印刷经验的陈达邦称为负责这一任务最好的人选,在党的号召下陈达邦担任了中国人民银行印刷版的一位主管,他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新版人民币的印刷工作。

在这后面陈达邦还亲自的前往了苏联学习研究人民币的设计和出版工作,1955年我国的新版人民币终于面试了,从人民币的设计到印刷再到最后的推行,陈达邦都做出了无比巨大的贡献。

1950年电影《赵一曼》上映的时候前去观看的陈达邦并不知道电影故事的主角就是自己的妻子,到了1955年陈达邦通过各方打听了解,最后得知了妻子已经壮烈为国牺牲的故事,而电影《赵一曼》就是以妻子原型故事改编的。

他是赵一曼的丈夫,也是任弼时的大舅子,还是黄埔军校高材生!

总结:看到了妻子的故事之后陈达邦泪流不止,他对妻子的不畏牺牲精神十分感动。1966年66岁的陈达邦与世长辞,我们相信在遥远的天国那里,这两位为我国革命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一定会得以相聚,他们的精神也永远存留在我们心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