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安定的妈妈有力量》:读完这本书,好像一下子明白怎么当妈妈了

作者:佛系老田觉醒记

全 文:3210字

预计阅读时长:5分钟

什么是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

用了3天时间,把这本《安定的妈妈有力量》读完了第一遍。

按理说,这本书不足200页,依我看书的速度,2-3个小时就可以看完,但我却选择用每天看几页的方式,让这本书的芬芳在心中发酵出更多的香气。

这本书是2021年最后要读的2本书之一,另外一本也是中国TW作家写的,金惟纯的《人生只有一件事》。很奇妙的是,这两本书,居然是互相印证的!

《安定的妈妈有力量》:读完这本书,好像一下子明白怎么当妈妈了

金老说,人生只有一件事,哪件事?就是“把自己活好”;蔡女士的书里,也无一不散发着父母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就是在给孩子做示范的真谛。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孩子们娱乐电子化的倾向,也有担忧,和家长也聊过“孩子如果没有电子产品,就好像不知道如何让自己快乐”的担心。我一度也对现代社会什么都获取方便,什么都可以用“买买买”解决,而感到不安。

巧合的是,我的这些隐隐的担心和观点,恰好和蔡女士不谋而合,更让我有种“遇到知音”的幸福感!我愿意花时间细细品读,尽力感知作者文字背后所发散的力量。

蔡女士是TW女子,也许是这样的缘故,我总感觉读书的时候,她就在我对面,用那种温润的语气,讲述着再常见不过的家庭琐事,却时时刻刻透露着生活的哲学和思考。

《安定的妈妈有力量》:读完这本书,好像一下子明白怎么当妈妈了

蔡颖卿女士

她不仅是多本畅销书作家,还曾经营过8家餐厅,是2个女孩的母亲。所以这本书,你不仅可以看到蔡女士从“身教、食育、行导、言谕”这4部分,教会我们如何利用家事生活以实作启动培养孩子生活能力灵感,还配有蔡女士和孩子们一起制作饭食的图片和制作步骤。

TW的遣词造句和大陆略有差异,从文字角度看,也带给我不少的新鲜感。

这本《安定的妈妈有力量》是我第二本蔡女士的书,第一本《我的工作是母亲》,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本书会给我带来怎样的影响。

11月份我开始走上读书博主之路,把我读过的家庭教育书籍分享而重新阅读时,我才发现,我赚到了!(附书评【原来妈妈可以这样当:稳定大于一切 - 今日头条https://m.toutiao.com/is/RWPk1gd/)

今天我分享这本书我感受最深的3个方面,希望也能给屏幕前做妈妈的你,带来一点启发:

别人常说我没耐心。比如和先生挂急诊时,不知道大夫何时会来,又着急秦先生的伤势,不顾前台护士小哥的白眼,多次询问医生到来的时间。对方的答复是“一会就到,等一下”,去问第三次,才被告知“大夫在进行一个缝合,要过一会才能接诊,耐心等等。”

是我真的没耐心,还是情急之下的无奈选择?

读《藏在锅底的功课》这个部分,我有了答案。

“耐心的基础是‘等待’,但绝不是无所事事,或不知所以的等待。所以成人如果能在叮咛等待的同时,帮助孩子透过观察,找出促进事情成功的方法,那‘等待’就不会如此煎熬,而‘耐心’也会转为下一次更积极的专注,与不怕等待的态度。”

当我没有耐心等待时,其实是担心这是不是前台一句随便打发人的话,不知道要等多久的恐慌感,等待时的无所事事也让我不知所措。

作者在书中讲了一个小事:

她带着几个小朋友,一起制作一道名为“煎豆腐片煎胡麻酱”的主菜,煎豆腐需要耐心,所以总有小朋友因为耐心不够,不是煎得不够,就是煎得糊了。

如果咱家孩子做得不好,家长可能早就不耐烦得嫌弃孩子没耐心了。但是蔡女士没有责怪小朋友,而是对他们说:“要等到你用铲子可以轻轻推得动豆腐的时候,再翻过来,这样表面的水分散掉了,豆腐才会好漂亮。”

家长起急,不就是觉得孩子学得太慢了吗?认为孩子学得慢,所以斥责。可这真的是孩子的错吗?时间只是一种感觉,你感觉快就是快,你感觉慢就是慢。而快与慢之间,取决于你到底要把什么信息传递给孩子,而不是一味地嫌弃。

作者透过教给孩子仔细观察,找出促进豆腐快点煎好的方法,孩子通过实操,很快就学会煎出又好看又好吃的豆腐。还是其他几个小孩子,知道方法但还是煎糊了,作者让她煎了3次,最后终于成功!孩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就会越来越爱做!

反观我们在面对孩子的“不耐心”时,有没有这样用方法替代责骂?

原来,安心等待,弄清事实,就是耐心,就是要透过观察,找到促使事情加快进展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安慰自己“静待花开”。

《安定的妈妈有力量》:读完这本书,好像一下子明白怎么当妈妈了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放学或上学路上,很多家长替孩子背着书包。虽然这已是司空见惯,甚至是一种无意识行为,但这其中却有着“服务”孩子的隐患。还看过一个令人愤怒的新闻:一个妈妈跪在打游戏的儿子面前,而儿子坐在一旁的椅子上,丝毫不觉得难为情,让母亲跪了一个小时,还拍一张照片发朋友圈,配文:开心每一天。”

《安定的妈妈有力量》:读完这本书,好像一下子明白怎么当妈妈了

怎么的,看到母亲跪在自己面前,还很自豪?

这个孩子的行为太让人愤怒,对于下跪的母亲,更是无语。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跪着的母亲,养不出站着的儿子。

这还是妈妈吗?!真把自己当孩奴了,妈妈的尊严碎了一地!今天你对孩子无底线的溺爱,明天只会让孩子失去做人的原则,长大后也不懂感恩和付出。

《安定的妈妈有力量》:读完这本书,好像一下子明白怎么当妈妈了

下跪的母亲,冷漠的儿子

这就是蔡女士书中典型的“用服务弥补爱,是教养中的下下策”。为人父母,不仅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更重要的是尊重自己!我们可以做孩子的啦啦队长,决不能做孩子的“佣人仆人”!

父母和孩子,也是一趟双向奔赴的旅程。一方无底线的付出,必定养出一个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被服务惯了的孩子,没有机会练习照顾他人的方法,长大了也不知如何完成他们自身的责任。

“我们说‘患难见真交’,亲子之间,难道不是有一天也要从责任中见到真情吗?”

我时常想,这样完美的女士,是如何炼成的?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长大的?

1 读完这两本书,我好像有了答案

蔡女士姊妹4人,从小跟着自己的母亲,在厨房里帮忙洗菜、给鸡拔毛,就算课业再重,都要完成自己的家事责任;

大学4年她都不曾留校打工,只为多和母亲多待一会。一回家就忙着给家人做美食,一起打扫房屋为过年做准备,从不曾逃避一个女儿应尽的义务;

做了妈妈的蔡女士开办的儿童烹饪班,做出一些成绩。当把成绩汇报给80岁的老母亲,老母亲满眼的赞赏欣喜……

在母亲言传身教之下,蔡女士把食育也贯穿到自己2个女儿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传承。

2个女儿不仅贴心、优秀,热爱中华文化,还爱做家事,会体贴关心家人,爱护老人,懂礼数。

可以说,厨房就是一家人温馨记忆的港湾,是培养耐心、做事逻辑和体贴家人的“学校”。

现在,我也努力做一个“”,学着做杯子蛋糕、花式手抓饼,连续一个月早起给闺女做早餐。看着家人吃着热乎乎的早餐、饱饱的出门,我也为自己尽到了为人母为人妻的责任,感到放松、满足[呲牙]

《安定的妈妈有力量》:读完这本书,好像一下子明白怎么当妈妈了
《安定的妈妈有力量》:读完这本书,好像一下子明白怎么当妈妈了

杯子蛋糕

我也越来越愿意走出自己的小世界,花时间多和家人朋友在一起。

2 最难的一课:珍惜

物质匮乏的年代,东西换了不会轻易丢弃,缝缝补补再三年;现在物质生活的眼花缭乱,让我们自觉不自觉地升起了傲慢心:坏了再买呗!有啥大不了的!

可并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用“买”的。

和物品之间的联系、故事、感受,配合默契的物品,并不是那么容易寻得。

大人经常说孩子不懂得珍惜物品,不体贴爸爸妈妈,总是希望别人对他做出很多的服务。

现在为了给孩子做榜样,我慢慢地养成了,只要家里有的东西,就尽量不买,尽量善用物品的习惯。

过去,家里经常有吃不完的菜,坏了,扔掉的这些行为,非常可惜,也很心疼。现在我尽可能的把那些容易坏的菜,尽可能的先洗好切好,这样就不至于说忘记了有这个菜的存在,导致坏掉,要扔掉。

那天甜甜说想要买一只红笔,我说不用买笔,家里有很多笔管,我只需要给你买笔芯就可以了。我花三块钱买了三根笔芯,从我的笔筒里找出一个不用的笔管给她安上芯儿接着用。

不知不觉写了3000多字,好书总会有余音绕梁之感,生怕漏掉它的好。生活平淡质朴又充满乐趣和希望,这不就是妈妈们都喜欢的日子吗?

虽然我对蔡女士很欣赏,但也会忍不住想,她有没有情绪失控过?有没有打过孩子、骂过孩子?毕竟,这样全能且“完美”的妈妈,实在太稀有了!

忽然有了见本人想法,如果能当面聊一下,那真是莫大的荣幸了!如果因为我的分享,你也喜欢上这本书,我真的感到自己做了一件好事!

《安定的妈妈有力量》:读完这本书,好像一下子明白怎么当妈妈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