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乡情散文:梦回故乡

作者:亿聪起名乡土文学社
乡情散文:梦回故乡

乡情散文:梦回故乡

文:崔晨阳

因为疫情原因,从9月~12月的三个月内我才回家过两次,一次国庆,一次生日,所以一直想吃家里那黄澄澄的糊涂饭,稠稠的,哎呀,吃一碗晚上都不饿,在泡上一个热腾腾的大馒头,绝配。

还喜欢晚上在故乡以北散步,如果精力够,可以走到三桥,站在三桥桥头,看水波粼粼,月光也映衬到了水中,似玉盘,似弯弓,有时候运气好,还能看到天上闪耀的万里星河,和水里的鱼儿冒泡,仿佛自己也身处于天地之中,无外人搅扰,心情也十分放松。我如果喝酒的话,就能和李白一样的心境,“举酒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可惜我不会喝酒,也比不上诗仙李太白那样的才华横溢。

故乡今年了水灾,田地里全部都是那深深的水,晚霞映衬,能显出五色的光。可我心里难受,农民辛辛苦苦种的玉米,大豆,都化为了泡影。有的农民向我抱怨:“天灾无情,疫情,水灾,是一年接着一年来的,我们农民不容易呀。”但这我也无能为力,我也管不了天,也治不了水,有心而没有办法。

我梦里梦见了故乡的戏台,那可是外祖父曾经拉弦唱戏的地方,外祖父已经走了快八年了,也快荒废了八年。故乡的戏台,现在台上都是一些饮料瓶,石头,卫生纸等,反正是破败不堪,满目疮痍。但我小时候,这可是乐园,不对,是天堂。戏台下有卖吃的,外祖父演罢,我会搂着我买冰糖葫芦,冰糖葫芦,我也一年多没吃过了,真馋哪。想我外祖父的音容相貌,念我外祖父的高尚品德。

乡情散文:梦回故乡

在梦里我又走了西边颠簸的烂路,这个路我走了三年,因为去初中上学,这个路是必经之路。这个路上有个废弃的窑洞,随时有坍塌的危险,还有一个屹立千年的古冢,听说这是杏花神的坟,但我也不知道,也没有研究过。但我那个冢的四周看过,有一个可深的盗洞,上了年纪的长辈讲:这个冢在民国时就被盗过,听说出土了长方形刻画的砖和马车轮什么的。但我当时想下去看看(也是够大胆的),上了年纪的老人阻止,并且告诉我,里面有一个碗粗的蛇,吃人。

冢旁边向东走三百米,有个大坑,原来这坑里有水,现在没水,有水的时候村里有不少人都会来这里洗衣服,现在则填了许多的砖石,但有不少小孩子在原来有水的时候,摸出了许多的铜钱,听说过明朝钱最多,但我没见,也不敢乱说什么,反正是运气没到吧,咱也找不见,只能听别人这样说。

故乡的北边,西边都有我的记忆,那对应的南边和东边也有,南边有处老院子,这个老院子,有些偏僻,摩托车或是汽车都进不去,可这是太爷盖的,推算应该有100年了吧。但在94年以来,就没住过人了,后来屋顶和墙都倒塌,再到最后,就变成种棉花,芝麻的场所。因为奶奶和妈妈都十分能干,所以就在老院子没有硬化的地面上种芝麻,后来又种棉花,当时我跟还年轻且有精力的妈妈来的这处老院子摘花,她摘棉花快而细,我还小,就在巷口等她。因为听说院子里有一个成精虫,特别大,所以害怕蛰住小孩子,所以这个老院子,我是不曾进过的,母亲进里面摘花,必须穿长裤,长衫。后来到2016年,翻盖这处老院子时,我见到了成精虫,这才意识到这个传说不是骗人的,真有成精虫。我当时见到成精虫,我都惊讶了,这个成精虫时还挺大挺肥的,估计生长有十几年了,也有可能更长。

关于故乡东边,对于东边就两个记忆,一是供销社,二是高飞园林。供销社比一些小铺子的东西要齐全些,有馒头,米,面这些主食外,还有副食品,例如调味料,烟酒糖茶等,这个供销社估计也四,五十年历史了,因为斑驳的墙和镶嵌的木质窗,都在诉说几辈人对供销社的共同见证。

高飞园林,听名字都能猜出来,园林肯定树多,不但树多,入口处还有个鱼塘,钓友也多。外面看,树高的直插云霄,并且郁郁葱葱,这个园林平常没什么人参观,都是钓友来园林钓鱼,我有时候空闲会去看这些人钓鱼,弄饵料,甩杆,我也不爱吃鱼,所以对钓鱼也没兴趣。看过这些人钓鱼以后,我会去林子里逛一逛,呼吸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林子里跑的都是大鹅,溜达鸡儿,并且家禽并不怕人,关键还能吓着人。(因为这些家禽叫的都很凶,不注意的叫一声就把人吓住了,所以要避避这些“不怕人”的家伙,尤其大鹅。)

到了这里,我还有一个景点忘了提,也就是刚才北边三桥旁的夜雨寺,这个夜雨寺比整个村子都要早,建于唐代,听说皇帝还来过,并且还赐了夜明珠,可是这个夜明珠在那段军阀混战期间不知道被哪个军阀给弄走了,所以特别可惜。也有人说藏在了寺庙的二楼阁楼,但好像这个寺庙的老和尚在刚建国的时候,还拿出来给别人看过,但最后去哪里了,谁也不清楚。

最后再提一下故乡的历史,我的故乡建村于明朝,有的人说是洪武年间,有的人说是嘉靖年间,但我们这支姓氏,则是从清末从乡里迁来的,祖茔都还在乡里,但有一部分因为修路都迁了,迁到我们现在居住的地方最西边儿,故乡也没出过大人物,都是朴实的农民。行了,到这里梦也该结束了,可是故乡的人和事还在继续……。

我爱我的故乡,因为我回到了故乡,才有归属感,我过年的时候,我一定要回到我久违的故乡,到时候我才写一篇故乡的年,其实长大才知道,过年也发愁,因为又长了一岁了,父母又老了一岁,而且以后陪伴父母的日子,也会少了许多。还是童年无忧无虑,可是童年已经一去不复返。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土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