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亮剑》铁三角不满军衔,遭刘帅批评:他们授少将“屈才”了吗?

作者:史源历史专栏

晋西北“铁三角”李云龙、丁伟和孔捷,在电视剧《亮剑》中是好兄弟,同时也都是能征惯战的猛将。电视剧末段有一个细节很有趣:三位战功赫赫的名将在南京军事学院接受军事教育之后,获得了开国少将的军衔。对于普通将领而言这本是一项殊荣,但是剧中的三个人却似乎都很不满意,认为自己的功劳和资历超过了少将的标准,应该授予中将,甚至觉得很憋屈,在军事学院闹事并遭到刘帅痛批。关于军衔,他们三个真的冤吗?

《亮剑》铁三角不满军衔,遭刘帅批评:他们授少将“屈才”了吗?

不了解军事历史的朋友,可能觉得他们三个人的战场表现确实很强悍(当然都是虚拟人物),如果评中将是合情合理的。但其实1955年授衔,最主要的评价标准并不是具体的战功,而是要结合整个军事生涯当中的资历和表现,有一些硬件条件还是很卡人的。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1952年的干部定级结果。也就是说,在正式授衔前三年被定为什么级别的干部,对于军衔是有很大影响的,对大多数人而言,1952年就基本锁定了评衔结果。《亮剑》中的三人,在1952年定级时都是正军级干部。

《亮剑》铁三角不满军衔,遭刘帅批评:他们授少将“屈才”了吗?

当时负责评衔工作的是解放军总干部管理部,罗帅兼任部长,下属还有赖传珠和徐立清等人。在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中,这三人都是资历很老的干部,熟悉部队和将领们的整体情况。经过复杂而严格的资料的梳理、筛选,总干部管理部对于各级将领的甄别和评定,有非常明确的依据,很少出现疏漏。

《亮剑》铁三角不满军衔,遭刘帅批评:他们授少将“屈才”了吗?

1952年干部定级被定为正军级的人,按照55年评衔规则,既可以被授予少将,也可以被授予中将,但其中少将应占多数。所以晋西北铁三角作为1952年时的军级干部被评为少将,理论上讲是大概率事件,从这一点上看他们三人并不冤。之所以公然闹事,还是因为个人情绪和格局使然。经过刘帅的严厉批评教育之后,他们也接受了少将军衔,不再闹情绪。

《亮剑》铁三角不满军衔,遭刘帅批评:他们授少将“屈才”了吗?

但是从现实角度来讲,他们三个评为中将似乎更合理一些。为什么这样讲呢?尽管当年评衔时,正军级干部多数被授予少将,但是这个“多数”,在实际评衔过程中体现得并不明显:有107位正军级干部评了少将,96位评了中将,也就是说基本上一半对一半。在这种情况下,评中将时更多需要考虑军事干部,铁三角本该占有优势才对。比如1937年才入党、加入部队时间较晚的赵刚政委,他也是军级干部,被评为少将就合情合理,因为他的前期资历有限,没有红军时的履历。

《亮剑》铁三角不满军衔,遭刘帅批评:他们授少将“屈才”了吗?

李云龙等人就不同了,他参加过南麻暴动、红军时就是团长,而丁伟更是在东北野战军时期就当了纵队司令,如果要按一半一半来评的话,李云龙为首的晋西北铁三角就算评为中将,也没有人能挑出毛病,这也许就是三个人对评衔结果感到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正如李云龙所讲:资历不如他的“程瞎子”都评上了中将,凭什么他老李不能?

《亮剑》铁三角不满军衔,遭刘帅批评:他们授少将“屈才”了吗?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细节,程团长虽然入伍时间比李云龙要晚,但他在抗战时是772团的团长、八路军的正规主力团,而独立团是后来扩编出来的,起家是地方武装。就地位和真实实力而言,不及772团。他这个团长的含金量,其实并不比程团长高,在55年评衔时也体现了出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