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原来它还叫“火焰山”

作者:紫红的城堡

红梅

那达达也不如咱山沟沟好,

亮一亮那个嗓子,

我定一定那个音哎

我把咱这二道圪梁

就唱上几声哎......

烟墩山下的人们兴致所来,爱吼几嗓子信天游。

原来它还叫“火焰山”

今年烟墩山的烽火台四周栽种了北方的特色树种,万亩杏树落家山地,大杨树扛椽柳沙柳红柳遍地载,桃树果树梨树沙枣树满山满坡落地生根,过去光秃秃的烟墩山要变成景色秀丽的青山了。

原来它还叫“火焰山”

来年春天里,这里的山头将展现出来:东风夜放花千树,漫山遍野花如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远看花团锦簇,似彩云缭绕,近观蜂飞蝶舞,香气袭人。孙悟空来了此地也是峰回路转难寻觅,夸奖过他的花果山,这里还是天然氧吧,好去处也。

原来它还叫“火焰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有了美景福地,“神仙”自然会来。数千亩山上山下的花果树,若成气候,香气飘飘,美景如画,远近闻名,游人如栉,烟墩山成了金光闪闪的金山银山。烟墩山烽火台也会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它不仅是一座丰碑,还是一本历史书,记录着靖边的过去和现在。

原来它还叫“火焰山”

春天里,一边在家门口,一边观看烟墩山烽火台这个历史景观,缅怀历史,有了历史,就有了文化积淀,我们有了底气,多了几分厚重;一边观赏的烟墩山自然景观,看漫山碧透 ,是怎样的一种英雄豪气啊!

原来它还叫“火焰山”

前几年烟墩山成为大风车基地,漫山遍野都是巨大的“鲁能牌”大风车,让空置的山头变成新能源产地,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濯濯童山变废为宝,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能源,这是了不起的创举。大风车呼呼地转动着,转化着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造福给千家万户。

原来它还叫“火焰山”

而且1997年在烽火台附近修建了还修建了转播微波分站,占地6666平方米,高而尖的电视信号发射塔,高60米,还有多间楼板房,有工作室,有院墙,有工作人员,有柏油道路。为烟墩山增加了现代化风采,寂静的山梁慢慢热闹起来。

原来它还叫“火焰山”

可谁又知道它曾经的高远、蛮荒,干旱无水,方圆百里无人居住 ,而且盗马贼出没。战争消除后,烟墩山烽火台没人管理,沦为盗马贼夜晚指路明灯。晚上点一个特大灯盏,可盛油百斤,夜灯光可照数十里远,供马贼辨明方向。为它的光辉形象抹上一笔黑。

原来它还叫“火焰山”

不过还有一个好人的传说,为烟墩山又增添了一笔传奇色彩。民国年间,烟墩山传出了个叫王喝水义务为走路人供水的故事。

原来它还叫“火焰山”

民国年间,山上光秃秃的,烟墩山又叫“火焰山”。火焰山,你会想起《西游记》里烈焰燃烧的场景吗?过去人们从宁条梁起程到延安,因为没有公路,只能翻越烟墩山,它成了必经之路。过这座大山,上山30里,下山20里,前不挨村,后不靠户。夏天,常有人困干渴而晕倒在山上。

原来它还叫“火焰山”

烟墩山下住着一户姓王的人家,一昼夜能喝两桶水,所以大家就叫他“王喝水”。这一天,王喝水上烟墩山有事,途中口渴难耐,却无处找水喝,等到回家,差点儿被渴死。

原来它还叫“火焰山”

晚上,王喝水怎么也睡不着,他用自己口渴难忍的情景来推想走路人,更觉得这个山上应该设个供水站才对。可是,从家中赶毛驴到河边灌水,再送山上,一个往返要走20里,困难太大。但他还是毅然决定,他坚持赶毛驴往山上送水,再从自己家中将水缸背上,将瓢儿带上,送到烟墩山顶。他先将水缸在路边上安好,再将水倒入缸中,然后把水漂放入缸里。以后,他坚持义务上山送水,从不间断。

原来它还叫“火焰山”

但将水缸放在山野露天地,也有不足之处,风吹日晒大雨淋,水会变质;冬天气温骤降,会把缸冻裂;还有一些走路人渴不及待,执瓢暴饮,常常没下山就闹肚子。王喝水又在山顶盖起一座房子,将缸搬入房中,再也不会出现水变味和缸冻裂的问题了,他又在水上撤一把糠皮。走路人喝水,必须先要把糠皮吹开,然后才能饮用,这下,暴饮问题也解决了。

原来它还叫“火焰山”

一些走路人十分感激王喝水为他们提供的周到服务,想给他付一点报酬,却又找不见人,于是就向缸内扔入铜圆或麻钱。一些拦羊放牧的在喝水之余,看见缸底钱币,就见钱起意,又去捞钱,倒缸取钱,常把水缸打烂。王喝水为了这事,不知换了多少次缸。

原来它还叫“火焰山”

这年,烟墩山经过队伍。士兵早就知道有个义务供水站,便直奔山顶水房。而当他们准备痛饮时,而水上面的糠皮却阻止了他们大喝。士兵们大骂王喝水不仁不义,一把绳子把他绑起来,审问王喝水何意,王喝水只得把自己的好意讲清楚。那些士兵羞愧难当,把王喝水放了,并赔情道歉。

原来它还叫“火焰山”

王喝水80岁那年,徒步到佳县白云山上香,因长途跋涉的苦累,赶到白云山正殿,刚点上香,就闭上了眼睛。白云山道师们知道他生前行善仁义,为他塑了像。王喝水助人为乐的故事就这样一代又一代传颂不绝。

原来它还叫“火焰山”

如今从宁条梁起身往延安走高速公路,人们再不用为穿山而口渴难耐了。随车带上俩瓶矿泉水,开车可直达延安。

原来它还叫“火焰山”

我将目光再次投向西面的山头上的靖边县电视转播尖塔,高高的铁架子尖塔直刺天空。塔上是像雷达一样的转播器,塔下是一排楼板房,有院子有大门,院里院外是青松翠柏,砖墙砖院。山上人员、车辆出出进进,打破了烟墩山的寂寞!我再次仰望烽火台,它安静肃穆,规整高大。

原来它还叫“火焰山”

这两个庞然大物极具视觉冲击力,一个极具现代,一个极具古典,一个钢架铁骨,一个青砖白泥,一个是现代的通讯工具,一个是古代的军事通讯和防御工具。在蓝天白日下,古朴印证时尚,方正面对尖端,老古董诉说给新事物,在这高山野岭有待于演绎一首首激动人心的信天游!一扫过去的凄凉,奏响新时代的主旋律。

原来它还叫“火焰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