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85年,许世友将军因病逝世,临终前一愿望获邓小平特批:土葬

作者:洋洋说史

1985年11月7号,一支从南京到河南的车队出发了,一路上这支车队不鸣笛,不开灯,但是全程都有解放军护送,动用的车辆也全都是军车!

那么这支车队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他们此行为什么会如此的神秘?车队运送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接下来我们就由此来探究一下这支车队背后的故事。

1985年10月的一天,在中南海邓小平总设计师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中央紧急送来的文件,邓小平看着文件上的内容,久久地沉默不语。

一段时间后,邓小平拿起桌上的钢笔在这份文件上批示了八个字:照此特办,下不为例。那么中央紧急呈送的文件内容到底是什么呢?

1985年,许世友将军因病逝世,临终前一愿望获邓小平特批:土葬

许世友

如今都知道我国提倡火葬,除却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习俗之外,无论是中央领导还是地方百姓,他们在逝世后全部统一火葬,这是因为这是自建国之后就形成的规定。

1949年新中国宣布成立,成立后的新中国领导人们在毛主席的提倡下,纷纷签署了死后火葬的倡议书,可是这其中却有一位开国将领并没有签署,他就是许世友。

许世友1905年出生于河南信阳市,上过学读过书,初中毕业,后来家中经济无法支持许世友继续求学,于是去杂货铺打工,后来又去少林寺学过武术,1927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时期,许世友屡立战功,从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一路升任至红四军12师34团团长一职,1933年任红九军副军长,后来改任红四军军长,红四方面军骑兵司令。

长征时期,中央红军在出草地的时候,遭遇胡宗南部队的包围,许世友得知后立刻奉命率领红四军和红三十军,在此地与胡宗南部激战两昼夜,最终全歼这股敌军,保证中央红军安全撤离。

1936年长征结束,许世友在到达延安后便进入延安军政大学学习,后来改为抗大。在此学习期间许世友刻苦勤奋,等到抗战爆发时已被任命为校务部副部长一职。

1937年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许世友跟随朱德元帅东出太行山,投身于抗战中。

1985年,许世友将军因病逝世,临终前一愿望获邓小平特批:土葬

次年许世友被任命为129师386旅副旅长,旅长陈赓,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也正是因此许世友得以认识邓小平,并且在之后的抗战岁月中,与邓小平结下深厚的友谊。

1940年9月,许世友被调任为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在渤海与清河周边成功建立起敌后抗日根据地,给予日寇以重创。

1941年春,在这个抗战极为艰难的时期,他指挥八路军主动向日伪军发起进攻,横扫此地的敌军,威名远扬。

1942年2月,许世友升任山东纵队参谋长,之后又改任胶东军区司令,带领此地军民继续坚持抗战。

1945年春,许世友又率军击败驻扎在此地的国民党投降派赵保原部,极大地鼓舞了胶东军民的抗战士气。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密谋挑起内战,妄想继续在中国实行其独裁统治,解放战争爆发,许世友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

1985年,许世友将军因病逝世,临终前一愿望获邓小平特批:土葬

反击战

后来又任山东军区司令,党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等职务,掌握山东军区的党政军大权,1947年,在粟裕的指挥下,许世友带军成功歼灭国民党军王牌——74师。

1948年9月,在中央军委的命令下,率军向盘踞在会济的国民党守军发起进攻,经过八天的激战,全歼守敌十万余人,基本解放山东全境。

1955年,新中国举行授勋仪式,许世友被授予上将军衔,之后调任南京军区司令,1966年,许世友遭到批斗,不过次年在毛主席亲自出面的情况,许世友被力保平安。

1979年,邓小平亲自点将许世友作为对越反击战的总指挥,许世友率军不仅击败了越境越军,而且还彻底破坏越南北部工农业设施,给予越南重创。

1985年10月22号,许世友将军因病治疗无效离世,可是在逝世之前许世友表示,希望在自己死后能够土葬,陪伴在自己的母亲身边,中央不敢批示,于是上报邓小平请求决定。

1985年,许世友将军因病逝世,临终前一愿望获邓小平特批:土葬

我军

事实上,这不是许世友第一次表示,希望在自己死后使用土葬的方式了,早在建国初期,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就主动带头倡议,中央领导人死后,全部使用火葬的方式。

除了任弼时同志在倡议提出之前去世,依旧使用土葬的方式下葬之外,以后的中央领导人全都使用火葬的方式,并且在之后,主席还带头在火葬倡议书上签名,可是在所有附属赞同的签名中唯独少了许世友的名字。

主席在得知后也是默言不语,之后许世友主动找到了主席向他说明了自己为什么没有签名的原因,因为自己在生前没有尽孝,所以希望在死后能够陪伴在母亲左右。

许世友是个大孝子,对于这一点,主席是了解的,所以主席在听见许世友的话后,也是久久的沉默。

许世友在早年间参与革命的时候,反动派为了威胁许世友就曾经袭击过许世友的家,只不过许世友的母亲得知消息,提前撤离。

在这之后,许世友长年在外征战,音信全无,母亲在家中常常思念许世友,所以经常打听他的消息。

不过这些消息有真有假,有的说许世友战死了,有的说许世友没有死,而且还当了大官。

1985年,许世友将军因病逝世,临终前一愿望获邓小平特批:土葬

解放军

直至新中国成立,母亲才终于有了许世友的消息,好不容易将母亲接到自己身边,朝鲜战争爆发,许世友奉命入朝作战。

而等到许世友将军回国后,母亲已然离世,所以内心悲痛不已的许世友,向主席提出了希望在死后土葬,为母亲尽孝的请求。

1985年,深感时日无多的许世友再三上书中央,希望中央可以批准自己的请求,此时中央无法做出决断,于是便紧急呈送邓小平的办公室,希望邓小平可以做出指示。

而邓小平与许世友早在抗战时期就已经相识,二人的私交很好,1979年邓小平更是亲自点将许世友,带兵出征越南。

在1985年,邓小平南巡时,许世友得知自己这位老领导要过来,于是就准备去车站迎接,可是邓小平考虑到许世友身体原因,不允许他过来接车。

后来邓小平到达之后,还带着一瓶茅台去许世友的家中,和许世友把酒言谈,许世友最爱喝的酒就是茅台了,所以很高兴。

当邓小平看到中央送达的许世友申请报告时,邓小平在久久的思考后,提笔写下:照此特办,下不为例,八个大字。

1985年,许世友将军因病逝世,临终前一愿望获邓小平特批:土葬

可是又在之后指示,不能办追悼会,只允许办遗体告别会。

而之所以又添加这一项指示,主要是因为许世友是使用土葬的方式下葬,办理追掉会影响不好。

所以在许世友将军逝世后,办理了一场简单的遗体告别会后,送葬的队伍便出发了,可是因为许世友是土葬的方式,所以提前准备的棺材大小不符。

好在此时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尤太忠,许世友的老部下,亲自出面去广西的密林中寻找做棺材的楠木,并请专人加急制作,完成后送到许世友将军的墓前。

1985年11月9号,送葬的车队在经过两天的奔波,不鸣笛,不开灯后,到达了许世友将军的墓地,之后这位为国为民征战几十年的老将军得以下葬在母亲身边,永远地陪伴身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