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执政期间对美国政局的影响

作者:亨利扒史

美国人就战争、拉塞尔·亚历山大·阿尔杰和威廉·鲁弗斯·沙夫特的能力、军粮供应和野战医院、威廉·托马斯·桑普森的失败和与威廉·鲁弗斯·沙夫特的合作、温菲尔德·斯科特·施莱的战术和所谓的弱点、威廉·麦金利外交的诚意等问题展开了无休无止的辩论。在这些可耻的辩论中,只有一个名字吸引了公众的关注,唯一能吸引士兵参与政治、寻求晋升的就是西奥多·罗斯福。

那时,他还不到四十岁。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他一直积极进取。1880年,从哈佛大学毕业后,西奥多·罗斯福进入了动荡的纽约州政坛。当斯蒂芬·格罗弗·克利夫兰还是州长的时候,他就主张立法改革。1884年,他是与詹姆斯·吉莱斯皮·布莱恩竞争总统提名的对手之一。他并没有为自己拉选票,也没有进入超然派,因为他已经形成一种政治哲学,即只有坚定留在党内的人才有能力进行改革。但他选择辞职,在西部开始了牧场生活。

后来,本杰明·哈里森总统任命他为文职机关事务专员,并支持他用文官录用制度严格管理相关事务。1895年,在离任原职就任纽约市警察局长之前,西奥多·罗斯福对政治腐败进行坚决有力的打击已经成为他作为新改革家的标志。他始终是一个积极进取的政治家和共和党人,从来没有丧失过对改革的兴趣。作为警察局长,他赢得了新的声誉和更多的支持者。1897年,西奥多·罗斯福担任海军部副部长一职,为发动战争做准备。他还抽出时间写了许多关于美国西部、改革、海军历史和户外生活的书。

1898年4月,战争前夕,他辞去原有职务,组织志愿骑兵团,公众很快将其命名为“莽骑兵”。战争期间,哪里有战斗,哪里就有表现英勇的志愿骑兵团。1898年秋,西奥多·罗斯福冒着违反所有学科理论的风险抨击政府的卫生政策。1898年10月,尽管托马斯·科利尔·普拉特公开反对,西奥多·罗斯福还是获得了共和党纽约州长的提名。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执政期间对美国政局的影响

西奥多·罗斯福与他的志愿骑兵团的合影

在1898年的竞选中,作为候选人的西奥多·罗斯福来到纽约州各地的选民面前,日复一日地站在讲台上演讲。西奥多·罗斯福的政党和身着制服的“莽骑兵”强化了他的善政主张和爱国热情。1898年11月,西奥多·罗斯福当选纽约州长,同一天,共和党对国会的控制也得到了保证。这样一来,共和党就有可能履行1896年选举时所承诺的最后一项义务。

1900年3月通过的《金本位制法案》就是共和党努力的结果。它依法将黄金美元作为本位货币,建立了一亿五千万美元的黄金储备,并将维持黄金价值列为财政部的一项职责,用于兑换内战时期三亿一千三百万美元的绿背纸币、五亿五千万美元的白银和银元券、七千五百万美元的《谢尔曼白银采购法》国库券以及1900年国家银行发行的三亿美元纸币。这项货币法案远不能令人满意,它依赖于赎回政策,容易导致价值的突然变化。但这项法案消除了人们对自由铸造银币的恐惧。

1900年春,国会不得不考虑殖民政府的基本问题。自夏威夷和波尔图建立了准州政府之后,美国也准备在菲律宾群岛建立类似的政府,但因为一场叛乱而受到阻碍。在美西战争爆发之前,这些岛屿上的当地人发动叛乱,使美国更容易推翻西班牙的统治。这些岛屿不像古巴那样得到了独立的保证,而是成为美国的领土。1899年2月,在当地领导人埃米利奥·阿吉纳尔多的带领下,一场针对美国的暴动爆发了,获得了很多美国人的支持。美国镇压菲律宾独立势力刺激了反对兼并这些岛屿的反帝国主义运动。菲律宾的共和体制和美国其他外国殖民地格格不入。统治阶级专政的负面影响和罗马帝国灭亡的教训都摆在公众面前。卡尔·克里斯汀·舒尔茨是此次抗议活动的领导者之一。他的追随者包括许多在倡导关税和文官制度改革方面的著名人士。1901年,美国最高法院支持了领土扩张和帝国控制的合宪性。事实上,早在1900年,它就根据自身利益做了决定。

在1900年的竞选中,所有提名都毫无争议。1896年,威廉·詹宁斯·布莱恩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确立了领导地位。尽管保守派民主党人仍然不信任他,但被民众对他诚实和仁慈的认可所淹没。在堪萨斯城举行的民主党代表大会上,约翰·彼得·奥尔特盖尔德说道:“四年前,我们不再走中间路线,不再使用具有双重含义的语言。我们带着坦诚赋予的力量来参加美洲大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竞选活动……在这个国家的历史上,美国民主第一次如此一致地支持一个人。”威廉·詹宁斯·布莱恩以重复1896年货币改革需求并谴责帝国主义的政治纲领得到一致提名,阿德莱·尤因·史蒂文森作为副总统候选人得到提名。

对帝国主义的强烈谴责使威廉·詹宁斯·布莱恩和阿德莱·尤因·史蒂文森得到一群独立人士的支持,也就是共和党媒体所称的“牵着你的鼻子投票”团体。他们强烈支持金本位制度,但认为货币政策没有帝国主义的问题重要。共和党认同美西战争,认为美国在战争中存有善意,并在费城毫无争议地重新提名了威廉·麦金利。副总统加勒特·奥古斯都·霍巴特在任时就去世了,否则他很可能还会得到提名。作为替补者,西奥多·罗斯福因为谣言的攻击而名誉受损。参议员托马斯·科利尔·普拉特则不愿让他再次竞选纽约州长,鼓励他努力竞选副总统。1900年春,西奥多·罗斯福曾多次宣称他不会争取或接受副总统候选人提名。马库斯·阿朗佐·汉纳和威廉·麦金利不希望西奥多·罗斯福得到提名,但代表们在大会上力排众议使他不得不接受这项提名。

1900年,威廉·麦金利延续了自己在1896年维护美国尊严的设想,其副总统候选人则表现出与威廉·詹宁斯·布莱恩一样的游说能力。在几乎遍及所有州的数百次演讲中,他们向选民们展现了自己的个性。帝国主义和自由铸造银币这两个问题将选民划分为不同阵营,但政府在各个方面给商业复苏提供了经济基础。共和党人因为国内普遍出现繁荣景象而受到赞誉,支持共和党的漫画家则强调了“满满的饭盒”这一概念作为继续支持他们的理由。与1896年相比,1900年,竞选者的议题并不明确,公民参与投票的比例较小。对两位候选人不满的许多选民把选票投给了禁酒主义者或社会主义者。最后,共和党候选人得到二百九十二张选举人票当选,而威廉·詹宁斯·布莱恩和阿德莱·尤因·史蒂文森获得了一百五十五张选举人票。同时,共和党对国会的继续控制也得到了保证。

继尤里西斯·辛普森·格兰特之后,威廉·麦金利成为又一位获得连任的总统。1901年,他的内阁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伊莱休·鲁特留在美国战争部,他拒绝考虑副总统一职,致力于整顿菲律宾、古巴和美国军队的秩序。国务卿约翰·米尔顿·海伊一直与有关中国的反叛势力存在信件往来。

成功的美国外交部长中,只有威廉·亨利·西华德和约翰·昆西·亚当斯能与约翰·米尔顿·海伊相提并论。1838年,约翰·米尔顿·海伊出生在美国的中西部,整个内战期间都担任林肯的私人秘书。在此之后,他接受了一些不太重要的任命,并经常在文学作品中引用他的外交经验。《亚伯拉罕·林肯传》就是他其中一部不朽的作品。他优美的诗句吸引了众多读者。他匿名发表的小说《养家糊口的人》是研究早期劳工运动的重要文献。1897年,威廉·麦金利总统派约翰·米尔顿·海伊驻伦敦担任大使,而按照惯例只有美国精英才能去圣詹姆斯法院任职。1898年秋,威廉·麦金利总统将他召回担任国务卿。1900年,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首次为美国的新外交提供了机会。美国一直都致力于实现它的国际理念,这次事件让因为美西战争而变得狭隘的美国外交得以扩大。在约翰·米尔顿·海伊的领导下,美国进入中国解决争议,镇压义和团运动,同时打开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大门。当威廉·麦金利总统被一名无政府主义者刺杀的时候,约翰·米尔顿·海伊还在忙着交涉。1901年9月14日,西奥多·罗斯福继任美国总统。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执政期间对美国政局的影响

威廉·麦金利总统被杀

在威廉·麦金利总统去世的布法罗住宅,西奥多·罗斯福仓促地举行了就职典礼,并宣布将继续完成威廉·麦金利总统未完成的任期。他坚持任用内阁的原有成员,继续先前的工作。他接手了前任总统搁置的工作。几个月来,从政党行政部门到个人行政部门,变化并不明显。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富有进取心,与威廉·麦金利一样和蔼可亲、热忱宽容。通过约翰·米尔顿·海伊娴熟的政治技巧,美国新的政治氛围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政治,超越了自乔治·华盛顿提出中立原则以来任何一位总统执政的时期。

古巴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在伦纳德·伍德将军的领导下,美国军队彻底整顿了这个岛屿。当地的医疗机构已经学会驱蚊,并抵抗了黄热病的侵袭。1902年5月20日,古巴人制定的宪法生效。也是在这一天,美国撤出了这个国家,让其自行管理国家的事务,条件是古巴须承诺永远保持独立,并且不会在没有任何解决方案的情况下陷入债务危机,而美国将依法干预古巴事务以维护其独立性及其政府职能。1901年到1902年之间的冬天,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敦促国会采取与古巴商业互惠的政策。他的这一提议得到了古巴和美国糖业托拉斯官员的支持,但在参议院却遭到了由甜菜糖业大亨支持的共和党和甘蔗糖业大亨支持的民主党的共同反对。1902年,这一措施没能实现,并且造成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和国会之间的矛盾。到了1903年,修改后的互惠条约得到了批准。

1902年,在海牙,美国成为第一个试验新仲裁法庭效力的起诉方。1898年,在圣彼得堡,俄国沙皇邀请各国代表参加裁军会议。他的动机受到了质疑和嘲讽。1899年夏,在位于海牙豪斯登堡荷兰女王的夏宫,该会议得以举行。在这次会议上,裁军计划被证明无效,但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都接受一点,即应为解决国际争端而达成一项条约。海牙法庭很有可能会因为不被重视而取消。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应一位和平倡导者的请求,向该法庭提交了一个很小的案子请求仲裁。这是一起墨西哥和美国之间有关虔诚基金的纠纷案,涉及加州教会基金的控制权。在这起诉讼中,美国最终获胜,但它的重要性在于这是第一起由海牙法庭仲裁的案件。

当另一个拉丁美洲国家陷入麻烦时,美国在古巴独立时做出的承诺却没有兑现。因为战争,委内瑞拉陷入对欧洲债权人的债务,并且迟迟未能偿还。1902年12月,为了报复,英国和德国宣布对委内瑞拉的港口进行封锁,很快其他国家也加入英德的行列。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称要在此次事件中保护委内瑞拉,并敦促欧洲索债者停止使用武力而采用仲裁来解决该问题。在他的领导下,联合委员会终于成立,并且在1903年,将相关法律依据提交海牙法庭。这个小插曲涉及对门罗主义的一种新的解释。这种解释清楚地表明,除非美国想要帮助南美国家逃避债务,否则它必须要为这些国家真正地解决债务问题而承担一些责任。

接下来,阿拉斯加的边界问题成为仲裁的对象。自1897年夏育空地区出现第一波移民热潮以来,当地的采矿营地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中,许多营地位于西经141度靠近加拿大的一侧,所有营地通过乘坐内河汽船或从南方走小路就可以到达。通向该地区最重要的入境口岸是位于林恩运河源头的戴亚和斯卡圭。而林恩运河是一个长约九十英里通向大陆地区的狭长海湾。采矿者从这些港口进入内陆,爬上了契尔库山口或奇尔卡特山口,再沿着几条陆路小道就进入了育空地区高处。

戴亚和斯卡圭口岸的重要性重新引起人们对其所有权和阿拉斯加边界问题的关注。1867年,当威廉·亨利·苏厄德买下阿拉斯加时,阿拉斯加的边界是1825年由俄国和英国通过条约划定的。当时,阿拉斯加的边界线是从圣埃利亚斯山西经141度到北冰洋,东南部沿着不规则的海岸线从圣埃利亚斯山到太平洋北纬54度40分。这条狭窄的海岸边界线被描述为“沿着蜿蜒海岸的线”,如果海岸上有山脉限制的话则以山脉为边界,但在任何情况下边界线都不得超过三十英里宽。狭窄的林恩运河穿过了三十英里宽的边界地带,因而争论主要集中在:运河是否应该看作边界必经的海岸蜿蜒地带,或者看作一条边界可以跨过的溪流。

1867年之后的三十年里,英国和加拿大制定地图把林恩运河和其他类似的峡湾划归美国。但在1897年之后,加拿大为了方便提出该边界应该跨过运河,把戴亚和斯卡圭划归英国。1898年,加拿大和美国联合高级委员会召开会议也无法调和争议。1903年,阿拉斯加的边界问题提交给伦敦法庭来裁决。可疑的是,作为签订条约必备条件的“著名法学家”,三位审裁员伊莱休·鲁特、亨利·卡伯特·洛奇和乔治·特纳都来自美国。但美国法律顾问提出论点说服了首席法官—英国仲裁员阿尔弗斯通子爵。他的一票加上美国的三票使裁定的结果满足了美国的要求。

在海牙、古巴和委内瑞拉的问题上,以及阿拉斯加边界争议的问题上,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和约翰·米尔顿·海伊第一时间表现出一种坚定而合理的态度,吸引了欧洲人对美国外交的关注。这是前所未有的。美国外交成为美国大学一项热门研究主题。英国和德国似乎希望与美国和解。德国皇帝在美国买了一艘汽艇,派他的兄弟普鲁士亨利王子参加下水仪式,并派一位德国贵族做驻美公使,长期以来,这位公使一直是美国总统的私交好友。虽然美国的坚定态度得到了认可,但在接下来涉及哥伦比亚巴拿马州的事件里,美国在公平方面却备受诟病。

1898年,“俄勒冈”号的危险航程坚定了美国建造地峡运河的信念,此时,《克莱顿-布尔沃条约》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1880年左右,斐迪南·德·雷赛布和他在巴拿马的法国公司引出这一问题,但当时因为一项条约,美国对运河的修建与控制权受限。直到1899年秋,在威廉·麦金利总统的指示下,约翰·米尔顿·海伊进行谈判,这一情况在得以扭转。1900年2月5日,国会就尼加拉瓜运河项目进行辩论。约翰·米尔顿·海伊和庞斯福特勋爵签署了一项条约,将运河开放给美国修建,但前提是要保持该运河的中立状态。该条约规定,禁止修建方在运河上设防御工事,也不得将运河用作战争工具。该条约因为参议院的介入而终止。1901年11月18日,约翰·米尔顿·海伊与庞斯福特勋爵又签署了第二项条约,除了运河使用者均享有同等待遇以外,英国放弃了之前所有的权利,并将未来的航道修建问题留给美国的自由裁量权。参议院立即批准这一条约,并迅速完成修建路线和方案的调研。

在第二项《海伊-庞斯福特条约》签订时,1899年建立的美国地峡委员会正准备对其指定的运河路线作调查报告。最后,实际可行的路线只剩两条,一条位于巴拿马,另一条从尼加拉瓜经过。第一条路线在法国公司的控制之下。因为该公司有特许权,价格定得过高,所以委员会建议采用总体上更加可行的尼加拉瓜路线。一开始,美国国会非常支持这一路线,但在1902年,这一倾向被削弱了。参议员马库斯·阿朗佐·汉纳更支持巴拿马路线,并努力为之争取。由于害怕尼加拉瓜路线更受青睐,那家法国巴拿马公司不得不降低价格。马提尼克岛的地震和火山爆发提醒世界,尼加拉瓜比巴拿马更接近活跃的活火山地区,因此更加危险。1902年6月,国会授权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选择巴拿马路线,并立即开始修建运河。

美国与哥伦比亚关于在巴拿马修建运河权的谈判从1902年拖延到了1903年。受长期革命的影响,哥伦比亚意识到在地峡修建航道才是它最有价值的投资。经过了漫长的讨论,哥伦比亚政府授权其驻华盛顿大使签署了一项条约,保留哥伦比亚对地峡地带的主权,但赋予美国修建运河的特许权。作为交换条件,美国应支付一千万美元的现金和二十五万美元的年金。1903年1月,该条约在华盛顿签署,并被认为是约翰·米尔顿·海伊和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外交胜利。尽管尼加拉瓜路线的支持者反对,但1903年3月,该条约还是得到美国参议院的批准。但哥伦比亚国会拒绝这项条约并宣布休会再议。

1903年秋,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决定采用巴拿马路线。那家法国公司也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承接这一项目。而生活在地峡地区的哥伦比亚人急于结束谈判,尽早挖掘运河。1903年10月,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写信给他的一位密友,希望能有一场针对哥伦比亚地峡的起义,但他否认他有任何挑起事端的意图。这位朋友以自己的名义公开了该信内容,但在这封信印刷出来之前,起义就发生了。美国国务院提前得知了这一事件。1903年11月3日,国务院发出电报询问起义发动的时间。这一天晚些时候,巴拿马共和国宣布独立。美国阻止了哥伦比亚的武力镇压,通过电报承认巴拿马作为新的国家出现。1903年11月18日,在华盛顿,美国与巴拿马签署了运河特许权授予条约。几年后,当评论家们指责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政策无异于对弱小邻国的趁火打劫时,他自豪地说道:“是我成就了巴拿马。”

外交的纠葛厘清后,运河迅速开始修建。卫生、劳工、物资以及工程等突发问题得到及时而有效的解决。国会毫无顾忌地向该项目注入了大量资金。1914年,第一批船只通过了水闸。1915年,在地峡地区和旧金山的博览会上,美国以海军队伍游行的方式庆祝运河正式开通。

在管理国内事务和发展对外关系方面,美国有着充沛的精力和明确的目标。国会保证两者同步发展,但前者的发展成果没有后者那么引人注目。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做出的任命就像在文官委员会任职六年的人期望的那样。他们中很少有人因为改革受到诟病。在南方舆论的围攻下,特别是在密西西比州印地安诺拉邮局黑人女局长和查尔斯顿口岸黑人收税员的事件中,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一贯坚持,联邦政府任命官员应该在各个地区选择有能力之人,机会之门绝对不能对黑人关闭。在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刚就职几周后,在白宫款待布克·托利弗·华盛顿时,他就黑人地位展开激烈讨论。一些南方共和党领导人试图将黑人排除在政党组织之外以建立一个“纯白”的共和党机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因此训诫了他们。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执政期间对美国政局的影响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

美西战争后,美国的行政职能范围迅速扩大。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行政部门的科学功能不断得到延伸,导致工作量增加,美国政府不得不设置新的职位。1880年,联邦文官人数为十万七千人,1890年,十六万六千人,1900年,二十五万六千人,1910年则达到三十八万四千人。西南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开始进行科学开垦。

自大批移民涌向派克峰时期以来,密苏里河与内华达山脉之间的区域一直被认为不适宜居住。这一地区被称为“美国沙漠”,在地图册中被标注为一个到处都是沙子的干旱地区。1825年到1840年间,该地区成为印第安部落聚集地。在移民对俄勒冈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影响下,远西部的真实面貌才展露在更多人面前。但直到横贯大陆铁路建成后,许多居民才得以进入这一地区。从1889年到1890年,“综合”州加入联邦。至此,联邦已经接纳整个西北部和一半之前的沙漠地区。1896年,犹他州紧随其后。1890年之后亚利桑那、新墨西哥和俄克拉何马迅速发展。1902年,这几个地区申请成立为州。

美国人口开始向遥远的西部迁移。这表明西部的广袤土地已经可以通过灌溉来发展农业。发展农业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美国的土地法也不鼓励这种做法。19世纪80年代起,美国出现对填海工程的需求。1889年,政府工程师调查了可以修建水库的地点。1902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与西部国会议员们一起努力,通过了《新土地开垦法》。通过该法案,位于干旱地区各州的土地销售收入成了用于建设大型公共灌溉工程的基金。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美国对大坝、隧道和沟渠的修建力度不亚于对纽约州铁路隧道和巴拿马运河的投入。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在处理外交和行政问题上的积极表现使他受到了广泛而特别的拥戴。这一点在西部最明显。与此同时,有许多批评家并不相信总统的个人影响力能改变整个政府,并且怀疑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判断的可靠性。在个人争论中,咄咄逼人的却总是西奥多·罗斯福总统自己。职业政客对他的厌恶与敬畏交织在一起,因为他总能很快与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建立私交。在威廉·麦金利总统的领导下,国会中各州代表控制了他们所在州联邦官员的任命权,因此他们个人的职位得到了保证;但在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领导下,他们对任命权的控制不再有把握。在立法方面,国会议员们的不满情绪是建设性立法的一个严重障碍。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执政期间对美国政局的影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