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汉高祖刘邦一生经历,他的成功不是没有道理,后人切记

作者:李嘉丽

最近工作不忙,闲着在家里读些《史记》等书,其中《史记.高祖刘邦》和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特别令我佩服。

刘邦一生的故事,我发现,他在 2000 多年前就充分展现尼采这句话的精髓,。我想东方、西方两位伟人,这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呢?

汉高祖刘邦一生经历,他的成功不是没有道理,后人切记

诺说【一切就从尊敬自己开始】是刘邦最重要的特征,以下几个故事,可以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这项关键成功因素。

刘邦 30 多岁时,家财万贯吕公,原本是从外地投靠沛县县令,富豪仕绅们听说县令有贵客来访,纷纷前往拜会。由于赴宴人数过多,负责收礼官吏萧何,对宾客说:贺礼不足 1000 钱的,请坐在堂下!当时担任亭长的刘邦很不服气,明明连 1 钱都没有,却写一张贺礼 1 万钱的帖子。贺帖一送进去,大家都很惊讶,吕公立刻起身迎接刘邦。

汉高祖刘邦一生经历,他的成功不是没有道理,后人切记

吕公平时喜欢研究面相,他拉着刘邦的手,前后左右详观,觉得刘邦长相不凡,便请他入座。刘邦坐在上位,面不改色地谈笑风生,上座其他官员与刘邦相比,明显逊色。萧何在旁边坦然跟吕公说,刘邦这个人只会吹牛,没干过什么大事,可吕公对刘邦极为欣赏,在宴席结束后,他单独将刘邦留下,接着说:我一向喜欢给人看相算命,可从没看过相貌像你如此尊贵的人,希望你自尊自爱。我有一个女儿,相貌人品都还不错,我想把她嫁给你,帮你料理家务,刘邦听完连忙鞠躬致谢。

汉高祖刘邦一生经历,他的成功不是没有道理,后人切记

刘邦虽然身处低位,但他没有看轻自己,他的自我价值感,消弭自己与吕公间贫富的差距,获得娶吕雉为妻的机缘,后来吕雉追随刘邦平定天下,在汉朝初期协助刘邦削弱开国功臣的势力,稳固刘氏宗室。

这类事情在刘邦身上不断发生。楚汉相争时,张良投靠 43 岁的刘邦。张良出身显贵,祖父与父亲都是韩国丞相,刘邦推崇他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建国三杰。刘邦出身平民、知识水平不高,但丝毫不以为忤,愿意接受张良直言进劝,对此言听计从,张良说:是刘邦夺得天下的第一功臣,刘邦的尊敬,为自己赢得天下第一谋士张良敬重和相助。

汉高祖刘邦一生经历,他的成功不是没有道理,后人切记

1. 不害怕批评

刘邦攻下咸阳,大肆享受,打算驻留关中,张良向刘邦谏言,若要成就帝业,现在绝不是作威作福的时候,刘邦采纳张良劝谏,把朝廷宝库封存,等待项羽和诸侯到来再作处分,同时宣布废除秦朝苛法,和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最终赢得民心。

2. 不害怕冲突

刘邦被项羽大败后带领数十骑,只身进入韩信大营,夺下兵权,却不担心与韩信产生冲突。

3. 不害怕失败

楚汉相争期间,刘邦历经大大小小挫折和磨难,屡败屡战,他不害怕失败和挫折。

4. 自由和自我创造

刘邦是一个生存在封建社会中,却能自由、自我超越和自我创造的人,如同主义哲学保罗沙特所言:刘邦自由的超越他过去的劣势和重负,他不被过去自我所限制,不断自我塑造成一位。

哲学家马丁.海德格说:刘邦具有成为一位君王的潜能,而他的潜能变成现实了。

在秦末混乱、苛政的时代,他选择成为行动者,而不是旁观者,自我超越,自我创造,他的的豪气,使他在封建社会背景奋斗,逼着我们追问自己,我的人生使命是什么?

汉高祖刘邦一生经历,他的成功不是没有道理,后人切记

海德格说:。刘邦成长和奋斗的故事,告诉人们如何活出自我、如何发挥自己的个性,如何实现成为自己的可能性。

有许多人活着,但同时又像不存在,因为他们人云亦云,随着风尚漂流浮沉,就如存在主义之父索伦.齐克果【沉醉的车夫】作为比喻:车夫虽然手持缰绳,像亲自驾驭,其实是让马匹拉着向熟悉的路前行。

而刘邦显然是一位名清醒的马夫,他决定成为他自己,大丈夫驾驭汉朝这部马车,昂扬在历史行了 400 年,向后人述说着他的生命和奋斗故事。

@李嘉丽图片来自网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