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是一个历史上非常强大的国家,明清时期的东方文明如果非要只选择一个代表的话,我会选择她。当然,因为各种原因不少人看到土耳其就生气,这是非历史情感角度出发的情绪表达。但正如我看历史只看历史价值一样,历史的作用不是为我们做饭后谈资的材料,更多的应该是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强悍未必是错误的,其背后代表着一种自我自信。相反,宋明清的内忍则代表着一种不自信。什么是自信?就是强不骄傲自满闭关对手再弱也有可以学习的地方,弱不自轻自贱积极承认不足向对手学习。在这点上我们的“汉唐精神”就值得学习。

汉武帝的强悍,如果没有从吕后到景帝在隐忍中学习、自强也不可能有汉武帝的强悍。汉唐再强,至少在服装、饮食上经常“刮起胡风”,刮起来了,也没人觉得会伤害自己的心、会导致什么汉夷大防的坍塌。这就是一种民族自信。
面对“地理大发现”后的欧洲新敌人,奥斯曼选择了不断地进攻进攻再进攻
正德一朝对葡萄牙占领马六甲没有采取恰当的应对方式,一者代表着明朝统治者落后的眼光,没有“对外学习”的动力;一者对拥有“战略地位”的盟友,采取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这在另一方面只能说明:藩属国对于明朝其实“名不符实”,“藩属藩属”乃是“屏障”之意,然而,屏障没了对于明朝来说似乎并不在意。
北宋思维之开创者宋真宗签署《澶渊之盟》
在这点上,我们确实不如奥斯曼帝国的抵抗力强。
随着1498年5月20日,葡萄牙派出的达·伽马来到印度,开创了欧亚海上贸易的新航路。由此,展开了与“旧航路”上的主人奥斯曼帝国、威尼斯共和国长达百年的竞争。在陆地上,奥斯曼帝国吊打欧洲各国整个16世纪都在对南欧、东南欧发动进攻,基本在17时期末期才在匈牙利停止推进,与欧洲开展拉锯战。
汉唐精神之汉武帝
对应明朝所处时代,奥斯曼帝国一直处在上升时期。虽然在1402-1403年期间,因被帖木儿打得惨败,导致国内统治者互相征伐,其统治陷入混乱时期。但自从默罕默德一世(1413—1421年在位)获得最终胜利后,他借助帖木儿帝国的内乱时机,不但完全恢复了故土,更是继续延续了奥斯曼帝国地传统——与欧洲各国鏖战,并向欧洲腹地进军。
与明朝同一时期的奥斯曼帝国,彻底完成领土构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强大帝国进入巅峰时代。从永乐大帝到明英宗、景泰帝时期,奥斯曼帝国在对欧作战中从略占上风到了获得第一次巨大胜利的时期。西方文明源泉之一拜占庭帝国终于在一二百年的竞争中被消灭了。
北宋思维之巅峰宋徽宗
复杂之地,福祸互存
在奥斯曼对东欧、南欧的进攻中,在一个半世纪的对抗中,奥斯曼帝国获得了阶段性胜利。这个阶段性一直延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415年,阿尔巴尼亚成为奥斯曼帝国的疆域后,奥斯曼帝国与欧洲各国在巴尔干地区不断地碰撞,基督教无论是新教还是东正教都被其打翻在地,到了16世纪,整个巴尔干地区成为其疆域。
1453年(我国明朝景泰帝四年)5月29日,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入君士坦丁堡。然而,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正因为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正在崛起的莫斯科公国开始自称“拜占庭的继承人”,以基督教正教(东正教)的“保护者”自居,逐渐壮大,成为奥斯曼帝国最为强大的对手,也是奥斯曼成为今天的土耳其的最大推手。
汉唐精神之唐太宗
正因为上述的“思想、宗教”的旗帜因素,为沙俄构建了完善的“统治架构”。也正是这一点,沙俄在扩张根本原因之外利用这一旗帜与奥斯曼帝国战斗了二百年。奥斯曼这个地方,宗教、民族异常复杂,可以说世界上的复杂之地能超越其的复杂,说实话,是没有的。这也是我惊叹奥斯曼帝国存在的时间之长的原因所在。
因为这个地区的复杂,因为时代变迁,奥斯曼帝国恐怕将成为绝唱和特例。
结束语
在奥斯曼帝国漫长的624年历史里,我们应该学到什么?最主要的就是“激烈竞争”才能激发真正的学习精神,而且在“竞争”中学习到的东西才更持久。因此,竞争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不要怕竞争、不能怕差距,只要我们能够像汉唐那样,不如别人的虚心学习、比别人强的时候又不故步自封,唯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成功的巅峰”持续时间更长些。
当然,北宋之后人人自我之心、只知有利益而不知有责任(《澶渊之盟》最为典型表现)的时间太久太久了。
北宋思维之延续明正德
对于汉唐之胸怀能否再现、如何再现,我们仍然难以确知。但问题是,我们首先要确知我们的问题所在。即我们忘记了当非此即彼之时,必然要有竞争,而竞争不但是最好学习别人长处的时候,也是体现自身不足的最佳时机。
无论竞争输赢,浩瀚的中国历史几千年告诉我们:世界发展到现在的阶段,只要不自暴自弃,任何人都无法打败我们。
未完待续
正德逍遥,藩属国在哭泣:从马六甲的历史看明朝内忍思维的弊端
内附此文之前九篇文章,共同构成“明朝军事洋务运动”,此系列文章将陆续放出。
艺术家狂欢后的懵圈:从摄影教母到众口抨击,掉落的不仅仅是手艺
晚清最佳崛起时期被漠视,从不弱到弱的14年中有12个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