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大元到民國的624年:由奧斯曼為土耳其,她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示

作者:坐古談今

奧斯曼帝國是一個曆史上非常強大的國家,明清時期的東方文明如果非要隻選擇一個代表的話,我會選擇她。當然,因為各種原因不少人看到土耳其就生氣,這是非曆史情感角度出發的情緒表達。但正如我看曆史隻看曆史價值一樣,曆史的作用不是為我們做飯後談資的材料,更多的應該是從曆史中吸取經驗教訓。

強悍未必是錯誤的,其背後代表着一種自我自信。相反,宋明清的内忍則代表着一種不自信。什麼是自信?就是強不驕傲自滿閉關對手再弱也有可以學習的地方,弱不自輕自賤積極承認不足向對手學習。在這點上我們的“漢唐精神”就值得學習。

從大元到民國的624年:由奧斯曼為土耳其,她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示

漢武帝的強悍,如果沒有從呂後到景帝在隐忍中學習、自強也不可能有漢武帝的強悍。漢唐再強,至少在服裝、飲食上經常“刮起胡風”,刮起來了,也沒人覺得會傷害自己的心、會導緻什麼漢夷大防的坍塌。這就是一種民族自信。

面對“地理大發現”後的歐洲新敵人,奧斯曼選擇了不斷地進攻進攻再進攻

正德一朝對葡萄牙占領馬六甲沒有采取恰當的應對方式,一者代表着明朝統治者落後的眼光,沒有“對外學習”的動力;一者對擁有“戰略地位”的盟友,采取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的态度。這在另一方面隻能說明:藩屬國對于明朝其實“名不符實”,“藩屬藩屬”乃是“屏障”之意,然而,屏障沒了對于明朝來說似乎并不在意。

從大元到民國的624年:由奧斯曼為土耳其,她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示

北宋思維之開創者宋真宗簽署《澶淵之盟》

在這點上,我們确實不如奧斯曼帝國的抵抗力強。

随着1498年5月20日,葡萄牙派出的達·伽馬來到印度,開創了歐亞海上貿易的新航路。由此,展開了與“舊航路”上的主人奧斯曼帝國、威尼斯共和國長達百年的競争。在陸地上,奧斯曼帝國吊打歐洲各國整個16世紀都在對南歐、東南歐發動進攻,基本在17時期末期才在匈牙利停止推進,與歐洲開展拉鋸戰。

從大元到民國的624年:由奧斯曼為土耳其,她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示

漢唐精神之漢武帝

對應明朝所處時代,奧斯曼帝國一直處在上升時期。雖然在1402-1403年期間,因被帖木兒打得慘敗,導緻國内統治者互相征伐,其統治陷入混亂時期。但自從默罕默德一世(1413—1421年在位)獲得最終勝利後,他借助帖木兒帝國的内亂時機,不但完全恢複了故土,更是繼續延續了奧斯曼帝國地傳統——與歐洲各國鏖戰,并向歐洲腹地進軍。

與明朝同一時期的奧斯曼帝國,徹底完成領土建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強大帝國進入巅峰時代。從永樂大帝到明英宗、景泰帝時期,奧斯曼帝國在對歐作戰中從略占上風到了獲得第一次巨大勝利的時期。西方文明源泉之一拜占庭帝國終于在一二百年的競争中被消滅了。

從大元到民國的624年:由奧斯曼為土耳其,她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示

北宋思維之巅峰宋徽宗

複雜之地,福禍互存

在奧斯曼對東歐、南歐的進攻中,在一個半世紀的對抗中,奧斯曼帝國獲得了階段性勝利。這個階段性一直延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1415年,阿爾巴尼亞成為奧斯曼帝國的疆域後,奧斯曼帝國與歐洲各國在巴爾幹地區不斷地碰撞,基督教無論是新教還是東正教都被其打翻在地,到了16世紀,整個巴爾幹地區成為其疆域。

1453年(我國明朝景泰帝四年)5月29日,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軍攻入君士坦丁堡。然而,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正因為拜占庭帝國的滅亡,正在崛起的莫斯科公國開始自稱“拜占庭的繼承人”,以基督教正教(東正教)的“保護者”自居,逐漸壯大,成為奧斯曼帝國最為強大的對手,也是奧斯曼成為今天的土耳其的最大推手。

從大元到民國的624年:由奧斯曼為土耳其,她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示

漢唐精神之唐太宗

正因為上述的“思想、宗教”的旗幟因素,為沙俄建構了完善的“統治架構”。也正是這一點,沙俄在擴張根本原因之外利用這一旗幟與奧斯曼帝國戰鬥了二百年。奧斯曼這個地方,宗教、民族異常複雜,可以說世界上的複雜之地能超越其的複雜,說實話,是沒有的。這也是我驚歎奧斯曼帝國存在的時間之長的原因所在。

因為這個地區的複雜,因為時代變遷,奧斯曼帝國恐怕将成為絕唱和特例。

結束語

在奧斯曼帝國漫長的624年曆史裡,我們應該學到什麼?最主要的就是“激烈競争”才能激發真正的學習精神,而且在“競争”中學習到的東西才更持久。是以,競争是最好的學習方式,不要怕競争、不能怕差距,隻要我們能夠像漢唐那樣,不如别人的虛心學習、比别人強的時候又不故步自封,唯有這樣,我們才能讓“成功的巅峰”持續時間更長些。

當然,北宋之後人人自我之心、隻知有利益而不知有責任(《澶淵之盟》最為典型表現)的時間太久太久了。

從大元到民國的624年:由奧斯曼為土耳其,她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示

北宋思維之延續明正德

對于漢唐之胸懷能否再現、如何再現,我們仍然難以确知。但問題是,我們首先要确知我們的問題所在。即我們忘記了當非此即彼之時,必然要有競争,而競争不但是最好學習别人長處的時候,也是展現自身不足的最佳時機。

無論競争輸赢,浩瀚的中國曆史幾千年告訴我們:世界發展到現在的階段,隻要不自暴自棄,任何人都無法打敗我們。

未完待續

正德逍遙,藩屬國在哭泣:從馬六甲的曆史看明朝内忍思維的弊端

内附此文之前九篇文章,共同構成“明朝軍事洋務運動”,此系列文章将陸續放出。

藝術家狂歡後的懵圈:從攝影教母到衆口抨擊,掉落的不僅僅是手藝

晚清最佳崛起時期被漠視,從不弱到弱的14年中有12個節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