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世人只知“负荆请罪”,却不知长平之战后,廉颇和蔺相如的下场

作者:五十六花生

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课课文里面的《将相和》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里面主要讲述了蔺相如与廉颇之间发生的三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那么您可知道廉颇和蔺相如的下场如何呢?

世人只知“负荆请罪”,却不知长平之战后,廉颇和蔺相如的下场

廉颇和蔺相如可谓是赵国的两位重臣,撑起赵国一文一武的两根擎天柱。

完璧归赵

秦国在通过商鞅变法后,实力日渐强盛,很快便成为了战国时期的强国,所以其他六国都对秦国比较忌惮,有一日,赵王得了件无价之宝,名为和氏璧。秦王听说后就想要得到他,于是便对赵王写了封信,想用15座城池换取和氏璧,但秦王的野心众所周知,他想要和氏璧是真的,给城池却是不可能滴。

赵王这边一时半会儿也不知该咋办才好,不拿和氏璧去吧,怕惹怒秦王,给赵国带来战争。带着和氏璧去吧,又怕秦王言而无信宝物有去无回。

所以只能让蔺相如带着宝物和氏璧出使秦国,秦王得到和氏璧后,爱不释手,但对十五座城池的事情却只口不提,蔺相如知道,秦王并不打算给城池,所以他便对秦王说:“大王,和氏璧上有块瑕疵,我指给大王看”,随后将和氏璧从秦王手中骗了过来。

世人只知“负荆请罪”,却不知长平之战后,廉颇和蔺相如的下场

之后便威胁秦王,若不给他15座城池,他就毁掉和氏璧。秦王为了和氏璧,假意答应了蔺相如,但蔺相如不信任秦王,要求秦王斋戒五天,才肯将和氏璧交给秦王。在这期间,蔺相如让人将和氏璧带回了赵国,秦王知道后非常愤怒,但怕杀了蔺相如,会得罪赵国,于是招待一番后,只能将他放回去。

渑池之会

不久后便发生了渑池之会,秦王在绳池会宴请赵王,赵王害怕但又不敢不去,蔺相如便自荐陪同前往。但在宴会上,秦王非常自大,多次侮辱赵王,让赵王为他弹瑟等,是蔺相如挺身而出,据理力争,使秦王不得不击缶,为赵国取得了对等的地位,给赵王挽回了面子。

世人只知“负荆请罪”,却不知长平之战后,廉颇和蔺相如的下场

这两件事让赵王觉得蔺相如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将他提拔为了上卿,地位超过了战功显赫的名将廉颇。

负荆请罪

看到一个只会刷嘴皮子的人,地位比自己还要高,廉颇非常不爽,放话要教训蔺相如,而蔺相如为了避免和廉颇起争执,看见廉颇就躲,这让他身边的人极为不满,毕竟廉颇的地位不如蔺相如,蔺相如则解释说:我并不是怕他,我这样做只是不想和他发生矛盾,只有两个人齐心协力,秦国才无机可乘,奈何不了赵国”。

世人只知“负荆请罪”,却不知长平之战后,廉颇和蔺相如的下场

廉颇知道此事后,非常羞愧,所有背着荆条来给蔺相如请罪道歉,蔺相如很开心的将廉颇迎进府中,这就是著名的将相和的故事。

赵国在蔺相如和廉颇这两位重臣的努力下,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实力,让秦国灭不了他们,但在赵孝成王时期,赵国因为贪图韩国的上党郡,得罪了秦国。秦王让王龁率兵攻打赵国,赵王派出了名将廉颇迎战王龁。秦国实力强大,所以廉颇采用了防御策略,随即双方陷入了僵持。

长久是对持,让两国都吃不消,赵国出现了严重缺粮情况,他们向齐国借粮,但被齐国拒绝,秦国也出现了粮草困境。此时两国都想速战速决,所以秦国散布谣言,说秦军并不害怕老将廉颇,而是害怕名将赵奢之子赵括。赵奢曾率兵击败过秦军,此时为粮草问题焦头烂额的赵孝成王,也寄希望于赵括,想让赵括和他父亲一样击败秦军,所以他中了秦国的反间计,让赵括顶替了廉颇。

随后秦国又暗中让名将白起顶替了王龁,白起是战国时期的战神,一生百战百胜,所以经验不足的赵括,根本不是他的对手。赵括遭白起引诱,进入了白起设置好的包围圈。赵军45大军被秦军包围后,陷入了断粮缺水的困境,赵括为了救赵军,多次率兵突围,但是都失败了,赵括也在突围中被射杀。赵括死后,赵军群龙无首,很快投降了秦军,他们随后被白起给杀掉了。

世人只知“负荆请罪”,却不知长平之战后,廉颇和蔺相如的下场

长平之战期间,蔺相如已经是个年迈之人了,他反对用赵括替换廉颇,但是赵孝成王并没有听从他的意见,赵国惨败后,蔺相如在痛苦中病逝了。

这件事之后,赵孝成王又重用廉颇,他率兵在邯郸之战击败了秦军,又率领赵军将乘机来犯的燕军一顿痛揍,才让元气大伤的赵国避免了亡国之祸。

世人只知“负荆请罪”,却不知长平之战后,廉颇和蔺相如的下场

但赵孝成王去世后,他的儿子赵悼襄王比他还昏庸,他当上国君后,就开始排挤廉颇,并派乐乘去替换廉颇,要夺廉颇的兵权。这激怒了廉颇,他率兵攻打乐乘,但事后,廉颇害怕赵悼襄王报复,所以逃到了魏国大梁。

不久后,赵王又派使臣去看望廉颇,问廉老将军还能吃饭么?廉颇为了证明自己还能征战,特地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还有用,但可惜使臣被廉颇的仇人郭开收买,回来对赵王说,廉颇饭量还可以,但和他坐了一会儿,就去了三趟厕所。赵王听到这些后,认为廉颇已经老了,就断了再启用廉颇的念头。

廉颇随后被楚国接去,廉颇一直等赵王重新用他,但他始终没有等到,最终在楚国凄凉去去世了。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