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家长要学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我有一个学生,叫广俊,他的成绩在七、八年级的时候不敢说是一塌糊涂吧,但完全可以称得上糟糕得很。好在父母始终不曾放弃,勉强维持到九年级时没有垫底。

变化发生在九年级的校运动会后。那次运动会,他一人独得跳高和百米两枚金牌,并且跳高还破了校记录。之后,他先后代表学校和广德市参加了县市级两次比赛,并且分别获得了较好的名次。这个经历,终于唤醒了他沉睡的灵魂,他开始在学习上发力了。中考的时候,尽管没能达成他的目标——广中,但是分数只是差了不到二十来分。对他而言,这个进步是巨大的,是难以想象的。

我们来分析一下他的夺冠之路吧。七年级的时候,跳高第五名;八年级的时候上升了两名。我并不觉得他在体育上会有什么突出的表现,但是他告诉我他喜欢体育。于是他私下里去了健身房,开始练肌肉什么的。没曾想,九年级时他的小宇宙竟然爆发了,令所有人大吃一惊。

再来说一下我的表侄,侏儒症患者,在小学、初中期间,就是一个笑话般的存在。在自卑的阴影笼罩之下,成绩与身高保持了高度的一致。这样的孩子,未来怎么办?家长帮他选择了书法之路,并在帮村里人写春联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初中毕业,他一边拜师研习书法,一边帮竹椅厂烙字画。书法老师对他说,要想书法有所突破,必须重视文化课的学习。于是他重入学校,终于学有所成。现在,他在宜兴已有自己的工作室,在紫砂壶领域也占据一席之地。另外,他还娶了漂亮的媳妇儿,在宜兴安家,并有了两个可爱的宝贝。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考虑到篇幅,不再列举。聪明的家长,在这些故事里,你收获了什么?

昨天,有一位家长给我微信,请我帮她的孩子选两本作文书,我说不买,她着急了,说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很弱呀。我给她回了电话,告诉她当下应该解决的问题。当然,我并不一定对,因为我不是大牛,不是专家,但是应该有启示的意义。

对于成绩,每一个家长包括孩子本人,都十分关注。生来就不想好的人,目前我真的没有看到过。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只盯着成绩,尤其是对于成绩很一般的孩子。我们该干什么呢?先带着孩子玩。

有没有搞错,玩?是的,你没有听错,就是玩,但不是瞎玩。在餐馆吃饭时遇到一盘很有特色的菜,我们可不可以讨论讨论,回家娘俩尝试着做一做,进而谈谈中国八大菜系?旅游时,讲讲风景人文,或者说说国际金牌导游的故事?春节拜年,看到好的春联,能不能停下来,故作欣赏,从内容及书写表达一番赞叹?看电视节目,能不能就孩子喜欢的演艺界或体育界的明星找点共同话题?暑假北京搞了一次国际动漫展,是不是考虑带着孩子去玩玩?如此种种,引导的题材遍布于生活之中。不是全部谈,是根据孩子的个性差异来选择谈的内容。为什么谈?寻找孩子的兴趣点,精神依托的点,然后在互动中达到唤醒灵魂的目的。

一边不急不躁,温柔且坚定地督促孩子重视课本的研习,一边用这样的做法去寻找孩子内心的梦。当孩子的内驱力被催动,请问,你还需要继续你那让所有人都烦躁并且低效的唠叨吗?

回看斩金获银的广俊,我坚信他高中三年一定会高歌猛进。再看我的表侄的巨大成功,可谓是“曲线救国”的成功典范。

做家长的,面对不省心的孩子,不要简单地企盼,焦躁的逼迫,而是要积极地做功课。千万不要正面硬杠(gang),除了两败俱伤,很难收获美好。这个时候,尝试着从外围突破,或许就可以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这就是我说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