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50年毛主席指定董必武,让他担任新中国代总理,周恩来去哪了?

作者:影中纪实
1950年毛主席指定董必武,让他担任新中国代总理,周恩来去哪了?
1950年毛主席指定董必武,让他担任新中国代总理,周恩来去哪了?

文 | 影中纪实

编辑 | 影中纪实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时,周恩来总理因事前往苏联,而这时国内需要有一个人来主持总理这一职,谁能来代替呢?

其实,毛主席早已考虑好暂时接替周恩来总理的人选,并指名道姓让他担任三个月代总理。

1950年毛主席指定董必武,让他担任新中国代总理,周恩来去哪了?

1949年10月2日,苏联政府率先承认并决定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但早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前,也就是1945年8月14日,国民党与苏联签订了一份《中苏友好同盟约定》。

该《约定》是国民党与苏联签订的一条“不平等”条约,其中承认苏联拥有30年长春铁路的管理权,并且将中国旅顺设置为中苏海军共享基地。

新中国成立后,之前的不平等条约理应作废,为此,毛主席首次踏上了出国的道路。

1950年毛主席指定董必武,让他担任新中国代总理,周恩来去哪了?

1949年12月6日,毛主席登上了前往莫斯科的一条专列,并于十天后抵达莫斯科。毛主席此番前往莫斯科的目的很直接也很明确,那就是同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进行重大的政治、经济协商。

其中重点内容就是关于如何妥善处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等问题,因为这个条约是美、苏、英三国在不通知中国政府的情况下进行签订的,严重损害了新中国的主权与利益。

1950年毛主席指定董必武,让他担任新中国代总理,周恩来去哪了?

当毛主席与斯大林见面后,斯大林却直接挑明不愿废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的内容,原因也很简单,斯大林说到:“中国目前不存在直接的战争威胁,日本无力在发动战争;美国尽管在国际上喊着战争,但它却最怕战争;欧洲各国更是受到了严重的战争创伤。如今谁也不会对新中国动武,而苏联则可以很好的保证中国长达5至10年的和平,甚至更长时间。所以中苏两方理应保留1945年缔结的条约。”

毛主席在听到斯大林的答案后,直接表示道:“我们必须要采取行动,并且符合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这个问题必须妥善解决。中国社会一直有一个说法,该条约是国民党与苏联签订的,但如今国民党政府已经倒台,那么条约似乎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

1950年毛主席指定董必武,让他担任新中国代总理,周恩来去哪了?

就是否废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毛主席与斯大林产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为此,毛主席想到一个更为妥善的方法,希望能让周恩来总理到莫斯科一同进行商讨。

当毛主席询问斯大林是否允许让周恩来同志前往莫斯科时,斯大林却拒绝得很干脆,说:“国家主席既然已经来此,总理又来,则会对外观感上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认为恩来同志以不来为宜。”

毛主席之所以想让周恩来到莫斯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周恩来同志兼任总理与外交部部长两个重要职务,处理外交事物肯定需要周恩来亲自处理。

1950年毛主席指定董必武,让他担任新中国代总理,周恩来去哪了?

毛主席想要让他处理与苏联签订新条约的问题,而斯大林不让周总理到莫斯科,很显然就是不愿与新中国签订新的中苏条约。

毛主席见斯大林不愿拿出诚意,于是在苏联谈判时每天只做三件事:吃饭、睡觉、入厕。

而因为毛主席迟迟不从苏联返回中国,以至于英国恶意揣测苏联为了达成一些目的,对新中国主席采取了一些不正当措施。斯大林为了辟谣,在征得毛主席同意后,允许周恩来同志前往莫斯科,并签订新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1950年毛主席指定董必武,让他担任新中国代总理,周恩来去哪了?

1950年1月2日,毛主席在莫斯科向党中央发了一通电报,主要内容是让周总理前往莫斯科同苏联签订中苏新约。

因为毛主席不在国内,以至于新中国大大小小的问题全部落在周总理头上。周总理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地工作,一天的休息时间不足5个小时,而这也为周总理的身体埋下了隐患。

如果周恩来总理出访苏联,此番同斯大林进行新的条约谈判,那么势必会花费很长时间。毛主席与周总理两个国家重要领导人长期不在国内,势必会引起很大的乱子。

而高瞻远瞩的毛主席早已看出问题所在,所以在电报结尾提出了一个极具先见之明的建议:恩来同志在出发前可提前确定一位“代总理”对接相关工作事宜。

代总理,三个字出现在了中央政治局高层的眼中,那么究竟是谁有能力接替周总理的职务呢?

1950年毛主席指定董必武,让他担任新中国代总理,周恩来去哪了?

毛主席早已有了合适的人选,他在给周总理发去的电报中写道一个人的名字:“董必武”。毛主席在电文中写道:“我建议由董必武同志出任代总理一职。”

看到董必武的名字后,中央高层领导一致赞同,举双手赞同毛主席的决定。

1950年毛主席指定董必武,让他担任新中国代总理,周恩来去哪了?

实际上董必武被毛主席推选为代总理一职时,他已经是第一副总理,凭借他的能力完全能够胜任。

可能论名气,董必武不如周总理,但如果论资历的话,董必武绝对是党内最有资格成为代总理的人。

新中国成立大典时,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了”,董必武作为我党“一大”代表,就站在毛主席的身边。

1950年毛主席指定董必武,让他担任新中国代总理,周恩来去哪了?

毛主席都要称董必武为“董老”,不只是因为董必武年龄比毛主席大,更在于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1886年出生的董必武,从小就接受过非常良好的教育。17岁就应经考中清朝的秀才,但在见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与西方列强对中国百姓的压迫后,毅然选择放弃从官,当了一名教书先生。

为了能拯救处于水火之中的黎明百姓,董必武放弃了安逸的教书生活,跟随孙中山走上了一条救国救民的革命之路。

1950年毛主席指定董必武,让他担任新中国代总理,周恩来去哪了?

辛亥革命后,清政府被推翻,董必武却见到中国各地军阀割据,四处混战。董必武意识到,西方已有的思想根本无法拯救中国,他立下决心,誓要为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

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根据马克思主义走向了一条全新的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在传到中国后,董必武仿佛看到了一条康庄大道,他当即决定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1950年毛主席指定董必武,让他担任新中国代总理,周恩来去哪了?

1920年,在李大钊与陈独秀的奔走宣传下,全国各地都建起了共产主义小组,董必武便和志同道合的陈潭秋一起在武汉成立了武汉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其中董必武遇到了小自己7岁的毛泽东,从此两人便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中国共产党在经历蒋介石的反革命政变后,于1934年开始长征,当时已经48岁的董必武跟随红军队伍走完了长征,更是在长征道路上培养为了革命不怕留学牺牲的光辉品质。

1950年毛主席指定董必武,让他担任新中国代总理,周恩来去哪了?

在抗战全面爆发以后,身为一介文人的董必武没有拿枪上战场,而是凭借自己优秀才能促成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之后担任中央党校校长,吸纳各地有识之士,为后来的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中坚力量。

解放战争爆发,董必武深入国民党占领区,在敌后从事革命工作,并且积极联系其他民主党派的领袖,希望能够通过非战争的方式促成全国解放。

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反动派节节败退,董必武又站了出来帮助解放区恢复金融秩序,其中提到了一个对新中国影响重大的建议:成立统一银行,发行统一货币。

1950年毛主席指定董必武,让他担任新中国代总理,周恩来去哪了?

1948年11月18日,辽沈战役结束,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召开第三次政务会议,其中提到统一全国货币,成立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这个名称敲定后,即表明了这个银行主要服务于人民,更是为了让它成为新中国以后国家中央银行的规格。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以后,解放区开始发行统一的货币,而这就是我国第一套人民币。在第一套人民币上,写着的“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正是出自董必武之手。

1950年毛主席指定董必武,让他担任新中国代总理,周恩来去哪了?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布:“新中国成立了”,而此时63岁的董必武就站在毛主席身边,亲眼见证了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以后,董必武一点也不像六十多岁的模样,他对待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充满了年轻人的朝气。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政治法律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等要职。

在任期间,董必武兢兢业业,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光发热。

1950年毛主席指定董必武,让他担任新中国代总理,周恩来去哪了?

1950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出发莫斯科之前,通知了董必武为代总理,并且告知他是毛主席亲自下的决定。

起初,董必武在受到任命同志时严词拒绝,因为在他看来没有人能取代周恩来的总理之位。可是当他听到是“国家需要”时,64岁的董必武深知责任重大,毅然站出来成为新中国首位代总理。

1950年毛主席指定董必武,让他担任新中国代总理,周恩来去哪了?

64岁高龄的董必武在接下“代总理”职务时,并没有想到责任会如此重大。经过短暂的交接后,1950年1月10日,周恩来踏上了前往莫斯科商议的道路,新中国总理的重担正式落在了董必武的肩上。

周恩来在前往莫斯科时并未有准确的回归日期,可能一星期,也可能两三个月。即便如此,董必武在担任代总理期间,并未有丝毫松懈,他充分利用1天24小时,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新中国在成立以后,困扰国家最大的难题就是因连年征战,导致农田损毁殆尽,粮食极度短缺。在当年,全国超过一半的人口都食不果腹,而董必武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百姓吃饭问题。

毛主席在出访莫斯科之前,曾经下达一道重要指示:“不许饿死一个人”。

1950年毛主席指定董必武,让他担任新中国代总理,周恩来去哪了?

为了能够贯彻毛主席的指示,党中央领导人卯足了劲。董必武在成为代总理之后,第一时间成立“中央救灾委员会”,并且下达重要方针:“生产自救、节约渡荒,民众互助,以工代赈,并辅以必要的救济。”

中央救灾委员会成立以后,贯彻落实董必武的救灾方针,结合调查全国农业情况,从农业发达的省份筹集救灾粮食,源源不断的送往缺粮重灾区。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在董必武的指挥下,中央救灾委员会终于顺利帮助百姓们渡过了严重的粮食危机,不至于出现“饿死人”的情况。

1950年毛主席指定董必武,让他担任新中国代总理,周恩来去哪了?

不在其职,根本不清楚总理一职责任有多么重大。董必武在代总理期间,过起了同周恩来总理一样的生活,每天凌晨两点休息,清晨七点起床工作,几乎日夜不眠的连轴转。

除了代总理一职,董必武还身兼中央其他要职,作为中国人民最高法院院长,董必武先后参与了《人民法庭组织原则》、《婚姻法》等十多条法律条文的构建。

1950年毛主席指定董必武,让他担任新中国代总理,周恩来去哪了?

在担任代总理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董必武召开全国政务会议8次,参与讨论国家重大事务50余次。

1950年2月13日,董必武在写给堂侄董良埙的一封信中说到:“我忙的情形你们难以想象,别人在星期六、星期日一般不办公,夜间只有我们党内少数人在办公。我呢,我早晨7点起床,晚上两点多才睡觉,无所谓星期六、日,随我工作的秘书和警卫员都拖得很辛苦...”

64岁的董必武成为代总理时比周恩来总理大12岁,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他坚持了下来,且没有出现丝毫差错,足以见得老人对国家与人民的一片赤诚!

1950年3月8日,周恩来总理与毛主席从莫斯科回到国内,也就意味着董必武两个多月的“代总理”生涯结束。毛主席在见到董必武后,接连称赞他为国为民的不辞辛劳地付出。

1950年毛主席指定董必武,让他担任新中国代总理,周恩来去哪了?

不再担任“代总理”一职后,董必武依旧在中央的重要岗位上发光发热,为人民服务奉献终生。

1975年,重病缠身的董必武在病榻上写了人生中最后一首诗:

“九十光阴瞬息过,吾生多难感蹉跎。五朝弊政皆亲历,一代新规要渐磨。彻底革新兼革面,随人治岭与治河。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
1950年毛主席指定董必武,让他担任新中国代总理,周恩来去哪了?

27天后,为中国革命奉献一生的董必武同志病逝于北京,享年90岁。

这位老革命家,至死都在想着国家大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