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查士丁尼瘟疫的启示

作者:学习时报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瘟疫给人的生命和健康屡屡带来严重威胁,在很大程度上,瘟疫与人的博弈实质上就是瘟疫与人类医术以及公共卫生管理的博弈。瘟疫是魔,医术是道,二者之间的斗争从未间断。公元6世纪中期的拜占庭帝国就上演了一场这样的博弈。从当时来看,拜占庭帝国上下对瘟疫缺乏认识,其医术水平尚不足以控制和征服这场瘟疫,使其最终演变成一场死亡人数众多,损失异常惨重的巨大灾难,在人类历史上写下重重一笔。

这场瘟疫在公元541年—542年暴发并蔓延,当时的拜占庭帝国正处在查士丁尼一世(公元527—565年在位)统治期间,所以后人称之为“查士丁尼瘟疫”。从史料角度讲,瘟疫亲身经历者记载弥足珍贵,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学家普罗柯比的8卷本《战史》,较完整地记载了瘟疫的发生过程。

在记录这场瘟疫时,普罗柯比在《战史》开篇就使用了“发生了一场近乎灭绝人类的大瘟疫”的表述,足见这次瘟疫发生的惨烈程度及对帝国人口的严重削减。他认为这场瘟疫起源于埃及古城培琉喜阿姆。此地位于尼罗河的入海口处,是埃及抵御外敌入侵的主要堡垒和对东方货物收税的关卡。之后瘟疫有两个分支传播,一支传向亚历山大里亚城和埃及其他地方,另一支沿着埃及边界传到巴勒斯坦,进而蔓延到“全世界”。现在的意大利、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土耳其、叙利亚、利比亚等国都受到了这场大瘟疫的袭击。542年春天,大瘟疫传到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一直肆虐了4个月,其中有3个月属于严重传染期。

在《战史》中,普罗柯比对患者感染后的症状作了描述,即先是身体发烧,继而身体从上到下多处出现肿胀、发脓、溃烂,尤其淋巴腺集中的耳朵侧面、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更为明显。昏迷、精神错乱、癫狂、歇斯底里者常见,跳海者也不在少数。若是侥幸逃离死神,很多人也会渐渐大腿干枯或是发音困难。其他经历者对于患者症状的记载也大同小异,通过他们的描述,人们知道,这场瘟疫就是现代医学所称的鼠疫,这在学界已早有定论。比普罗柯比小几岁的约翰也是这场瘟疫的亲身经历者,他提供了一个信息,即政府官员们清点的死亡人数达到23万时,因为实在难以计数就不再继续了,他估计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总死亡人数超过30万人,由此可见这场瘟疫给拜占庭帝国造成的人口损失巨大。

客观来说,在人类医学史上,拜占庭医学作了不小的贡献,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古希腊罗马的医学,下启阿拉伯医学和欧洲医学,在传承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取得了明显成就。公元6世纪中期,拜占庭帝国的医术水平尚为有限,对瘟疫类急性传染病的认识不够,知识储备不足,在大瘟疫面前无能为力,医生们眼睁睁看着这场瘟疫失控,蔓延至全国,乃至整个地中海世界,演变成一次惨绝人寰的人类灾难。在当时,拜占庭医术未涵盖所有领域,根据保存下来的相关文献材料,6世纪前后,医生们重点关注的领域有妇科、产科、眼科、内科等,多为常见疾病。

鼠疫有个典型的临床表现是淋巴结腐烂化脓,而拜占庭帝国医生对付此类病症并无良方,掌握的治疗方法依然是传统的烧灼疗法。根据拜占庭历史学家尼基塔斯·侯尼亚迪斯在其著作《记事》中的记载,拜占庭皇帝阿莱克修斯三世在治疗自己腿部溃烂化脓处时,还在用烙铁烙伤口,此时距542年瘟疫发生已过去600多年了。

从这些记述可见,6世纪中期瘟疫暴发的时候,拜占庭帝国的医术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都是以常见病为主。因为鼠疫是第一次在帝国暴发,所以拜占庭人对此类传染病是很陌生的,帝国上下,从宫廷到民间都束手无策。据普罗柯比在《战史》中记载,面对瘟疫,医生们不知所措,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这种病的病因。医生们深感力不从心,不仅无解救之方,甚至连减轻患者痛苦的办法都没有,所能提供的仅是普通的护理,患者的癫狂翻滚令医生们疲惫不堪,加上对瘟疫缺乏清晰的认识,防护措施不到位,医生自身感染的也很多。

这场瘟疫与医术之间的博弈,对拜占庭人的信仰影响较大。瘟疫暴发得非常突然,在拜占庭帝国史无前例,且态势凶猛,令全国上下猝不及防,惶恐不已。作为这场瘟疫的亲身经历者,普罗柯比在目睹了突如其来的灾难之后,心情是极其悲观绝望的,他认为这场灾难的原因无法用言语表达,也不可能作出其他解释,除非把它说成是上帝的惩罚。与普罗柯比同时代的3位拜占庭史家也是同样的看法,分别是约翰·马拉拉斯、阿加塞阿斯和埃瓦格留斯,他们均认为瘟疫是由上帝掌控的,只有上帝才知道瘟疫的原因和走向。

不止臣民,就连查士丁尼皇帝也是这样认为,他于公元544年颁发一项敕令,主要目的是将物价和工资恢复到瘟疫之前的水平,违者重罚。查士丁尼在这项敕令中也把瘟疫说成是上帝的惩罚。可见这是当时拜占庭人的普遍认识,从皇帝到臣民,莫不如此。这一现象展示给我们的不仅是拜占庭人的基督教信仰,更说明了帝国上下在这场大瘟疫面前的恐惧与无奈。感染后的无医可治、无药可救、只能等死的局面,归根结底还是当时拜占庭帝国的医术水平决定的。

此后到6世纪末,瘟疫又先后于558、573、590、599年4次在拜占庭帝国复发,所到之处死伤无数,哀鸿遍野,致使帝国的总人口下降了40% ~50%。历史的教训惨痛,当时的拜占庭帝国在这场瘟疫与医术之间的博弈中,对鼠疫类急性传染病的医学认识不够,对来势汹汹的瘟疫没有任何有效防范措施,导致瘟疫暴发后没有能力阻击和消灭,只能任其肆虐和传播,并将瘟疫的发生解释成是上帝在惩罚人类,这是于事无补的。

放眼中外历史,人类与瘟疫的斗争从未停止,若屈从于瘟疫,就会导致人类的生存危机。只有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运用科学思维方式对待和研究瘟疫,努力提高国家医术水平,摸清重大疫情防控规律,增强防疫抗疫能力,才不会任由瘟疫肆虐,在与瘟疫的博弈中抓住扭转局势的机会,化被动为主动,才能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