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跟着无尘读好书,构建良好亲密亲子关系(八十七)

作者:心理咨询师苗保平

各位友友好,我是心理咨询师苗保平,网名心若无尘。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岳晓东博士《登天的感觉:我在哈佛大学做心理咨询》一书中的:“第9章我们的缘分尽了吗?”的章节内容。

跟着无尘读好书,构建良好亲密亲子关系(八十七)

正文:我不满意你总是在回避矛盾

卫红和志刚都苦恼万分,“离婚”这两个字已开始常常挂在他们的嘴边。

认识卫红是通过我的妻子,她们结识于哈佛燕京学社举办的一次文学研讨会上。

志刚来波士顿那天,卫红打来电话,请我驾车到飞机场接人。之后,他们两口子又请我们过去聚了一次,当时志刚还向我询问了一些有关申请学校和打工的事情。我对他们两口子的印象蛮不错的。

半年后的一天,卫红忽然打来电话,问可不可以与我单独谈一谈。

“可以知道谈什么吗?”我谨慎地问。

“是关于我和志刚的事情,反正一句话说不清楚。我知道你是学心理|学的,也许你能帮助我理一理思绪,我实在是撑不下去了。”卫红答道。

第二天,卫红来到我的办公室,坐定之后就对我说:“希望你能保密我在这里讲的一切。”

“那当然了,”我应道,“这是干我们这一行最起码的要求,也包括对我的家人。”

卫红会心地一笑,接着就讲述了自志刚来美之后,他们之间发生的一系列争执与冲突。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对今后发展去向的冲突。

志刚虽然人在美国,心里却念念不忘国内那几个哥们儿的一摊子事儿,他们已经在国内正式注册成立了公司,并来信邀他回去掌舵。志刚出国前,曾告诉他们,此次来美国,也是为了探测一下美国的市场行情。志刚说他从未想过要留在美国,尽管卫红不止一次地暗示过他。

第二,志刚现在出外打工,干的尽是零工粗活。

这与志刚原来在国内做的工作极为不匹配。志刚常抱怨,这样待下去,他很快就会变成一个废人。而对于卫红一再要他也上学的请求,志刚却始终无动于衷。“我已经学不动了,而且我本来就不是一个做学问的人”,志刚总是这般搪塞卫红。

第三,关于他们计划生育的事官。

这是志刚家人的一桩心头大事,而卫红却明言起码还要再等五年。尽管志刚也不是立即就想要孩子,但他不满卫红这样一再地搪塞他。可卫红又能承诺什么呢?拿了博士学位之后还要找工作,找到工作之后又要过 tenure (终身教职关),那根本就不是五年的事儿了。

眼下,志刚每天嚷着要回国去,他自言受不了在这里当“人下人”的日子,他要回国去当“人上人”。然而,他们两人心里都很清楚,志刚一旦回国,则意味着他们的婚姻必将结束。

他们曾共有过一个美好的家,一份共同的梦想。但眼下,他们已开始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中,连睡觉都要分床了。

“难道我们的缘分就到此为止了吗?”卫红问我。

我没有出声,在等她答复自己。

“我不明白我想多读点儿书有什么错,难道我一定要拿我的婚姻去换哈佛的博士学位吗?难道我们有了各自的事业就不可以有共同的家庭了吗?难道我出国留学就是为了寻找新的情感归宿吗?

卫红一气儿地问我。

我依然双眼注视着卫红,等待她答复自己。

面对我的注视,卫红略有些不好意思。她翻了下眼睛问我:“你平时不是挺健谈的吗?怎么今天变得这么深沉?”

“我是在认真思考你提出的每个问题,我很想知道你是怎么想的。”我回答说。

“我正是因为想不清楚才来找你,如果我自己想得清楚,我干嘛还来找你啊?”卫红也直视着我。

“你是想让我告诉你现在该怎么办?”我问卫红。

“这难道不是你们心理咨询人员该做的事儿吗?”卫红反问我。

“你觉得我有能力给你指点迷津吗?”我再问卫红。

“那你们做心理咨询的人到底怎么帮助人?”卫红略有些不高兴了。

顿了一下,她又说:“你看,我已经讲了大半天的话,可你除了讲了几句同情性、理解性的话外,什么好话都没讲出来。这完全不像上次你陪我去机场接志刚时的那个样子,一路上谈笑风生,给我讲了那么多很有生活智慧的话,使我很受启发。我这次来找你,还以为你会接着开导我呢!”

卫红的话,代表了常人对心理咨询的误解。他们以为心理咨询只是为人出谋划策、指点迷津的。他们没有想到,这其实正是心理咨询之大忌。

想到这里,我对卫红说:“卫红,我很理解你此刻的心情。你是希望我能直截了当地告诉你该怎么处理与志刚的关系。如果我们是在另一个场合谈论这件事,也许我会更加直接一些。但现在,我们是在咨询室里谈这件事情,而心理咨询的首要原则就是不要替人当家做主。所以,我希望能与你多做探讨,少做指教。我也希望我是在帮你拿主意,而不是在替你拿主意。这就是心理咨询与一般生活咨询的不同之处。所以,我不能直接回答你提出的问题。”

卫红听后,先是点点头,后又摇摇头。

“你有什么疑问?”我问道。

“我不习惯你现在的讲话方式。”卫红干笑着说。

“ Yes ,”我用英文答道,“因为我们现在不是在随便聊天,我们是在进行很认真的心理探索。”

接着,我向卫红讲解了心理咨询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并建议我们先见六次面。鉴于卫红的迫切心情,我答应她每周安排两次会面。

临出门的时候,卫红还不放心地交代说:“你可千万别让志刚知道我来找过你,不然他会多心的。”

“放心好了。”我应声道,心里琢磨着她这句话的意思。

跟着无尘读好书,构建良好亲密亲子关系(八十七)

解读:

本章节的内容,应该是卫红与志刚矛盾焦点的端倪,暴露了几个方面的问题:

1. 事业与婚姻孰轻孰重。在婚姻与事业的天平两端能不能求得平衡。

2. 生育问题。中国人注重传宗接代,其实外国人也一样,要不世界上的人口哪能越来越多。可是孩子的出生是不是会影响事业的发展,当然也不一定。不过就卫红的情况下,攻读博士学位,挺着个大肚子去上课吗?可是在老人的心里面,有了孩子才算真正的家庭,才能维系婚姻与家庭。

3. 志刚的问题,世界上还是环境的适应问题,或者说他压根就不愿意到美国生活。这就是俗话说的什么叶子开什么花呀!况且“身在曹营心在汉”,不出事才怪。所以卫红与志刚的矛盾也不奇怪。

我们幸运的是卫红还是很珍惜与志刚的婚姻,感情基础还是不错的,要不然也不会火急火燎地找心理咨询师拿主意。当然作者的原则性还是很强的,不是一般的强。好朋友也得按照规矩来。

矛盾躲是躲不掉的,“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呀!但实际上,我认为解决卫红与志刚的矛盾冲突,卫红的自我意识需要觉醒。我们且听下回分解!

2021年11月27日#心理咨询师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