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国英雄志024-东吴丞相顾雍

作者:与美人煮酒

顾雍(168-243年),字元叹,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东吴重臣、丞相,江东士族之首顾家的代表人物。

三国英雄志024-东吴丞相顾雍

东吴丞相顾雍(电视剧照)

顾雍出身吴郡吴县大士族顾家,他的曾祖父顾奉曾是东汉颍川太守。顾雍年幼时就拜大名士、大学者蔡邕(才女蔡文姬之父)为师,学习弹琴和书法。他才思敏捷、心静专一、艺业日进,深受蔡邕喜爱。蔡邕特将自己之名赠之,故而顾雍与老师蔡邕同名(“雍”与“邕”同音);又因为他深受老师称赞,故取字“元叹”。

中平四年(187年),年仅二十岁的顾雍,被州郡长官表荐,出任合肥(今安徽合肥市区)县长。后来,又相继担任娄县(今江苏昆山市东北)、曲阿(今江苏丹阳市)、上虞(今浙江绍兴市上虞区)的县长,所在之处都有治绩。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孙策遇刺身亡,其弟孙权掌领江东,顾雍开始投身孙氏集团任事。孙权被朝廷授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他当然无法到郡就职,于是任命顾雍为会稽郡丞(太守的首席副手,相当于地级市常务副市长)、代理太守之职。顾雍在会稽讨除寇贼,使得郡界宁静,官吏百姓都倾心归服。

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表奏孙权代理车骑将军、兼任徐州牧,顾雍开始进入孙权的幕府,担任左司马(幕府高级参谋)。

三国英雄志024-东吴丞相顾雍

东吴丞相顾雍画像

吴黄武元年(222年),孙权建国称王,任命顾雍为大理(掌管司法的最高长官,相当于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奉常(掌管宗庙礼仪的最高长官,相当于文化与教育部部长;奉常即太常,是九卿之首,一般藩王任命时称奉常),后来又任命他为尚书令,封阳遂乡侯。顾雍受封之后,家人根本不知道,直到后来听说了,才大吃一惊。

黄武四年(225年),顾雍被改任为太常(即奉常),进封醴陵侯。这年,丞相孙邵去世,孙权任命顾雍继任为丞相、平尚书事。 顾雍为相后,仿效汉初治国方法,选择文臣武将时必选称职的,从不以个人爱恶去选择。而一旦派任后,他便会全心全意地委托任用他们。他又常常访问民间,收集建议,然后秘密上疏递交给孙权。如果被采纳,就推功于孙权;如果不被采纳,就一直不说。孙权因此非常看重他! 顾雍从不饮酒、沉默寡言、举动得当。孙权曾经感叹:“顾君不说话,只要说了就言必有中”。当时,在吴国众臣饮宴欢乐之际,大家都不敢纵情豪饮,唯恐自己酒后失态被顾雍看见。连孙权都说:“顾公在坐,我们无法是开怀畅饮的”,可见他多么让人敬畏!

赤乌六年(243年)十一月,在吴国为相达十九年之久的顾雍因病去世,享年七十六岁。孙权十分悲痛,身着孝服前往祭吊,谥号肃侯。其墓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藏书镇小王山,西汉时顾氏始祖顾贵、南北朝时期的学者顾烜,也葬在此处。

顾雍有三子:长子顾邵(184-214年)字孝则,博览群书、善于识人、名声广扬、远近闻名,吴中评价他:“与舅舅陆绩齐名,胜过陆逊、张敦、卜静等人”。孙权将孙策之女许配于他,后官至豫章太守,可惜,年仅三十一岁即早卒。

顾雍次子顾穆(又名顾裕字季则,有些史书记载他是顾雍胞弟顾徽之子;笔者推测,很可能是顾徽原本无子,顾穆过继承嗣,改名顾裕)官至宜都太守、镇东将军,永安元年(258年),因顾雍少子顾济无后,由顾穆继任醴陵侯。

顾雍少子顾济,年轻时就因父亲之功拜为骑都尉,顾雍死后由其嗣侯(此时顾雍长子顾邵早卒,次子顾穆过继叔父顾徽);顾济也早卒,无后,后来由顾穆继承其父醴陵侯爵位。

顾雍胞弟顾徽,字子叹,孙权继领江东后(200年),召署主簿转东曹掾、拜辅义都尉,后领巴东太守。顾雍有族弟顾悌,字子通,少聪敏、以孝廉闻名,后来官拜郎中,领偏将军。

顾邵长子顾谭(205-246年)字子默,少年得志,和诸葛恪、张休、陈表同号为“太子(孙登)四友”;起初为太子中庶子,又转任太子辅正都尉,后代薛综为选曹尚书;祖父顾雍去世几个月后,顾谭被任为太常,接替顾雍兼理尚书事,一时荣耀无二。顾邵次子顾承(210-246年)字子直,也是年少而有才华,与其舅陆瑁一起被礼请至建业做,官授骑都尉,让他统领一支羽林军(皇家卫队);芍陂之战(241年)顾承与张休奋力抗敌,取得大胜,被授予奋威将军、兼任京下督。然而,三年后的芍陂论功事发(244年),顾承和哥哥顾谭、张休均被吴主孙权打压,一起被流放到交州,相继死去。

顾穆次子顾荣(约260-312年)字彦先,东吴到西晋时名士、江东士族首领。弱冠就在东吴任黄门侍郎、太子辅义都尉,后仕西晋,为晋元帝司马睿(时为琅琊王)安东司马、散骑常侍,封嘉兴伯。卒后赠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元。司马睿称帝后,又追赠嘉兴公。“吴郡顾氏”到顾荣位家长时,达到顶峰。

三国英雄志024-东吴丞相顾雍

顾氏族谱中顾雍画像

东吴孙氏政权一直被江东本地豪族看作是外来势力“入侵”,起先他们并不愿意合作,因而孙策在位时大开杀戒。所以,作为江东大族之首顾家的代表人物,顾雍虽出身高贵,却一生谨小慎微,不轻易得罪当政者。

即便他为相后,在朝廷上所献条陈建议,言辞也十分恭顺。孙权曾咨询朝政得失,辅吴将军张昭就慷慨激昂,将自己收集的意见一一陈述,认为法令太严、刑罚过重、应予减损。孙权回头问顾雍,他只回答说:“臣所闻,与张公所说一样。”于是孙权讨论讼狱减轻刑罚。 当然,顾雍虽言辞恭顺,但在大事上认为该坚持的原则也是正直不屈的。当时驻守前线的将领纷纷献上讨敌之策,孙权为此询问顾雍。顾雍就回答道:“臣认为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功名,因此不应该听从。”

顾雍为人也很正直,从不挟私报复。孙权晚年宠信酷吏,有个叫吕壹的酷吏因此作威作福。他建置机构卖酒、关隘征税牟取暴利、检举他人罪过,连细微小事也上报朝廷。后来,更是肆无忌惮加重案情、毁谤大臣、斥陷无辜,连丞相顾雍、左将军朱据都等人都未能幸免。后来,吕壹罪行暴露,收押在廷尉府中,顾雍主持审理此案。吕壹以囚犯身份见顾雍,顾雍都和颜悦色,问他诉讼言辞。临走时,又对吕壹说:“你心里还有什么想说的吗?”吕壹只是叩头认罪无话可说。当时尚书郎怀叙当面斥骂羞辱吕壹,顾雍就批评他说:“官府有明确的法令,何必如此呢?”

顾雍对于子孙的教育也十分细致严格,所以后来顾氏一族荣宠百余年。他的长子顾邵年轻时就十分有才名,官至豫章太守,可惜建安十九年(214年),年仅三十一岁就去世了。幼子顾济官至骑都尉,承袭顾雍醴陵侯爵位。次子顾穆官至宜都太守(其次子顾荣后来是拥护东晋晋元帝司马叡南渡建国的江南士族首领),后因幼弟顾济去世无后,承袭其父顾雍醴陵侯爵位。 顾雍看人也相当准确,他的长孙顾谭(顾邵长子,太子四友之子,官至太常)曾在公众场合贪杯而醉、起舞不已、无法制止。顾雍内心十分恼怒,第二天当面严责道:“君王以忍辱负重为德,臣下以恭敬谨慎为节。当年萧何、吴汉立有大功,但萧何每见高帝(刘邦)都如同不会说话一样;吴汉侍奉光武(刘秀),也一向谨慎勤劳。你对国家有什么汗马功劳可言吗?只不过依靠我们顾氏门第而受宠用罢了,因何如此得意忘形?虽说出于酒后,其实还是恃恩忘敬,看来败毁家族的人必定是你。”果然,最后顾谭因卷入“南鲁党争”,最终被孙权流放交州,死在那里。顾氏一族也因此而大失荣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