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誉满京城的梨乡书法家:“一门三进士”王垿、"南苏北孙"孙墨佛

作者:细说经典

莱阳是中国书法之乡? 莱阳是中国书法之乡。

没有人做过“横向”比较。但如果以县为单位统计丹青高手、翰墨精英的话,莱阳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

誉满京城的梨乡书法家:“一门三进士”王垿、"南苏北孙"孙墨佛

莱阳有著名书法家? 莱阳有著名书法家。

于是有人列出了一串串名单:董其昌、王垿、孙墨佛、王景崧、崔子范······等等。说真的,董其昌算做莱阳人有点牵强,崔子范是莱西人。

但是,清朝末年、民国初期的两大著名书法家,“一门三进士”的王垿、"南苏北孙"的孙墨佛,确是莱阳人的骄傲,因为他们的书法造诣颇深,名重一时,誉满京城。

“一门三进士”王垿

王垿(1857-1933),山东莱阳蚬子湾人。在胶东王氏家族有“一门三翰林,父子九登科”的赞誉,备受书香门第羡慕,在民间传颂至今。1900年7月,八国联军进逼通州,王垿护驾西行。至西安,遂升国子监祭酒,1901年冬慈禧返京,清廷赏护行人员,王垿被赏戴花翎。1903年授河南学政,督学河南兼授翰林院学士,后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誉满京城的梨乡书法家:“一门三进士”王垿、"南苏北孙"孙墨佛

王垿有扎实的书法功底,少年跟随父亲学习书法,苦练隶、行、楷书。在京又拜光绪二年状元曹鸿勋为师,入室学习书法。

誉满京城的梨乡书法家:“一门三进士”王垿、"南苏北孙"孙墨佛

王垿是清末创新派之一,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将汉隶及魏、晋、唐之名碑、帖融会贯通,形成雅俗共赏、形体长方的正行书,亦称“垿体”。

誉满京城的梨乡书法家:“一门三进士”王垿、"南苏北孙"孙墨佛

辛亥革命爆发后,1912年王垿欲回莱阳,因天津兵变,路途受阻,又闻莱阳也哗变,遂至青岛定居,因思念故里,遂将居所称为“寄庐”。

定居青岛后的王垿从不过问政事,甚至顶住压力拒绝了袁世凯的邀请,他整日纵情于山水、寓乐于书法。这体现出一个政治家的智慧与无奈。

“有匾皆书垿,无腔不学谭。”这是上世纪初京城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垿”当然是指王垿,“谭”便是京剧大师谭鑫培。王垿不仅是官居二品的朝中大员、“山东京官领袖”,更是名动朝野的书法家。

王垿的书法,和谭鑫培的唱腔一样,当时非常流行,受人追捧。京城的银号、钱庄、酒楼、茶馆、绸缎布店,所挂的牌匾、对联多出自王垿之手,众商家对王垿的字可谓趋之若鹜。

誉满京城的梨乡书法家:“一门三进士”王垿、"南苏北孙"孙墨佛

定居青岛后,求书者更多,所书匾额远胜于在京为官之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岛城商家有求书匾额者,王垿无不欣然应之,故青岛商号之牌匾多出自他的手笔。

"南苏北孙"孙墨佛

孙墨佛 (1884~1987),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员,著名书法家。莱阳市穴坊镇西富山村人。

誉满京城的梨乡书法家:“一门三进士”王垿、"南苏北孙"孙墨佛

1908年孙墨佛加入同盟会,追随中山先生奔走革命,为山东早期的同盟会会员。曾任北方护国军总司令部秘书主任。辛亥革命爆发后,先入山东军官讲习所学习军事,后赴大连秘密联络伐袁。

1917年在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中任海军司令部参议。1921年,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孙墨佛任大元帅府参军。1922年叛军炮轰大元帅府时,他与人掩护孙中山脱险。

誉满京城的梨乡书法家:“一门三进士”王垿、"南苏北孙"孙墨佛

抗日战争期间,孙墨佛广泛接触社会各界人士,力主坚持抗战。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他力主和平建国,坚决反对内战。他撰写的《打不得九论》等反对内战的文章发表后,曾轰动一时。

建国后,受聘为山东省人民政府秘书。1952年经周恩来和董必武举荐,应聘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史研究馆馆员。

誉满京城的梨乡书法家:“一门三进士”王垿、"南苏北孙"孙墨佛

他毕生还致力于书法研究,自幼随刘大同学书法,后得到王垿、康有为亲授 。初学魏碑,继临“二王” 。中年转习狂草,晚年专攻孙过庭《书谱》 。对魏晋、六朝碑帖悉习钻研,集诸家之长,自成体系,造诣极深。时与南派著名书法家苏局仙齐名,有"南苏北孙"之说。

誉满京城的梨乡书法家:“一门三进士”王垿、"南苏北孙"孙墨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