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譽滿京城的梨鄉書法家:“一門三進士”王垿、"南蘇北孫"孫墨佛

作者:細說經典

萊陽是中國書法之鄉? 萊陽是中國書法之鄉。

沒有人做過“橫向”比較。但如果以縣為機關統計丹青高手、翰墨精英的話,萊陽在全國也是名列前茅。

譽滿京城的梨鄉書法家:“一門三進士”王垿、"南蘇北孫"孫墨佛

萊陽有著名書法家? 萊陽有著名書法家。

于是有人列出了一串串名單:董其昌、王垿、孫墨佛、王景崧、崔子範······等等。說真的,董其昌算做萊陽人有點牽強,崔子範是萊西人。

但是,清朝末年、民國初期的兩大著名書法家,“一門三進士”的王垿、"南蘇北孫"的孫墨佛,确是萊陽人的驕傲,因為他們的書法造詣頗深,名重一時,譽滿京城。

“一門三進士”王垿

王垿(1857-1933),山東萊陽蚬子灣人。在膠東王氏家族有“一門三翰林,父子九登科”的贊譽,備受書香門第羨慕,在民間傳頌至今。1900年7月,八國聯軍進逼通州,王垿護駕西行。至西安,遂升國子監祭酒,1901年冬慈禧返京,清廷賞護行人員,王垿被賞戴花翎。1903年授河南學政,督學河南兼授翰林院學士,後升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譽滿京城的梨鄉書法家:“一門三進士”王垿、"南蘇北孫"孫墨佛

王垿有紮實的書法功底,少年跟随父親學習書法,苦練隸、行、楷書。在京又拜光緒二年狀元曹鴻勳為師,入室學習書法。

譽滿京城的梨鄉書法家:“一門三進士”王垿、"南蘇北孫"孫墨佛

王垿是清末創新派之一,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将漢隸及魏、晉、唐之名碑、帖融會貫通,形成雅俗共賞、形體長方的正行書,亦稱“垿體”。

譽滿京城的梨鄉書法家:“一門三進士”王垿、"南蘇北孫"孫墨佛

辛亥革命爆發後,1912年王垿欲回萊陽,因天津兵變,路途受阻,又聞萊陽也嘩變,遂至青島定居,因思念故裡,遂将居所稱為“寄廬”。

定居青島後的王垿從不過問政事,甚至頂住壓力拒絕了袁世凱的邀請,他整日縱情于山水、寓樂于書法。這展現出一個政治家的智慧與無奈。

“有匾皆書垿,無腔不學譚。”這是上世紀初京城廣為流傳的一句話。“垿”當然是指王垿,“譚”便是平劇大師譚鑫培。王垿不僅是官居二品的朝中大員、“山東京官領袖”,更是名動朝野的書法家。

王垿的書法,和譚鑫培的唱腔一樣,當時非常流行,受人追捧。京城的銀号、錢莊、酒樓、茶館、綢緞布店,所挂的牌匾、對聯多出自王垿之手,衆商家對王垿的字可謂趨之若鹜。

譽滿京城的梨鄉書法家:“一門三進士”王垿、"南蘇北孫"孫墨佛

定居青島後,求書者更多,所書匾額遠勝于在京為官之時。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島城商家有求書匾額者,王垿無不欣然應之,故青島商号之牌匾多出自他的手筆。

"南蘇北孫"孫墨佛

孫墨佛 (1884~1987),民革中央團結委員會委員,中央文史研究員,著名書法家。萊陽市穴坊鎮西富山村人。

譽滿京城的梨鄉書法家:“一門三進士”王垿、"南蘇北孫"孫墨佛

1908年孫墨佛加入同盟會,追随中山先生奔走革命,為山東早期的同盟會會員。曾任北方護國軍總司令部秘書主任。辛亥革命爆發後,先入山東軍官講習所學習軍事,後赴大連秘密聯絡伐袁。

1917年在孫中山上司的護法運動中任海軍司令部參議。1921年,孫中山任非常大總統,孫墨佛任大元帥府參軍。1922年叛軍炮轟大元帥府時,他與人掩護孫中山脫險。

譽滿京城的梨鄉書法家:“一門三進士”王垿、"南蘇北孫"孫墨佛

抗日戰争期間,孫墨佛廣泛接觸社會各界人士,力主堅持抗戰。抗日戰争勝利之後,他力主和平建國,堅決反對内戰。他撰寫的《打不得九論》等反對内戰的文章發表後,曾轟動一時。

建國後,受聘為山東省人民政府秘書。1952年經周恩來和董必武舉薦,應聘為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文史研究館館員。

譽滿京城的梨鄉書法家:“一門三進士”王垿、"南蘇北孫"孫墨佛

他畢生還緻力于書法研究,自幼随劉大同學書法,後得到王垿、康有為親授 。初學魏碑,繼臨“二王” 。中年轉習狂草,晚年專攻孫過庭《書譜》 。對魏晉、六朝碑帖悉習鑽研,集諸家之長,自成體系,造詣極深。時與南派著名書法家蘇局仙齊名,有"南蘇北孫"之說。

譽滿京城的梨鄉書法家:“一門三進士”王垿、"南蘇北孫"孫墨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