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让我们知道:爱恋会随着时代消逝

作者:学学苏东坡

前言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令人艳羡的朝朝暮暮里是有瑕疵的,然而他们之间的相处,是夫妻,更是知己,他们似乎都能够很轻易地淡忘那些不愉快,因为相处的快乐,是彼此生命中的太阳。李清照对赵明诚,也许有过责备,更有过哀怨,但那绝对是没有恨的,因为李清照的横溢才华外,还有几分没有子嗣的卑微。如果不是金人的铁骑踏碎南宋的河山,赵明诚在奔走之中病逝,也许李清照与赵明诚的故事,会因共患难而更加缠绵;如果李清照后半生在颠沛流离时没有一次次将金石丢失,也许词坛上,无眠的更漏不至于让她黯淡得失去了灵魂。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让我们知道:爱恋会随着时代消逝

李清照的童年,不足中仍充满明媚的色彩

李清照两岁之时,母亲因病逝世,不久之后,父亲娶了博学多才的继母王氏,幸而父亲李格非与王氏对李清照的疼惜之情不减,冰雪聪明的李清照在父母的开明教育下成长,无忧无虑,且能自由出入书斋,自小对文学知识耳濡目染,这是她文学修为逐步提高的土壤。不久后,继母生了小弟弟李迒,姐弟俩一同学习,弟弟不仅不嫉妒姐妹的才识,反而以姐姐为傲,以姐姐为师。

李清照的童年,快乐如同绚烂的色彩,晕染着人生的底色。她会“兴尽晚回舟”,也可以“试问卷帘人”听海棠依旧。我想李清照童年的美好时光,也正是她后来在与赵明诚的相处中能够看淡许多事情的内在动力吧。后来与晁补之相识,以其才情动人,收获良师益友,词做也因此得到了提点与巨大进步。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让我们知道:爱恋会随着时代消逝

李清照婚姻,是千篇一律的喜忧参半

二八岁月里,李清照随着父亲到京师汴梁,不久后,在大相国寺遇到了赵挺之季子赵明诚,也许是李清照的才情会令所有男子羡慕,也许是李清照自身的气质与相貌,就博得了赵明诚的倾心。才子佳人,是冥冥中注定的姻缘。婚后二人如胶似漆,李清照与赵明诚朝夕相对,李清照的少女心得以满足,才有买花与之比娇艳一事。夫妻两人节衣缩食,往大相国寺淘金,金器、字画、名帖……既是两位文人雅士的才思寄托,更是夫妻二人志趣相投的幸福。

后来朝廷对旧党派进行打压,李清照随着父亲前往户籍地明水。这段日子是李清照与赵明诚小别的插曲。经历过了新婚的别离,李清照的思绪有了“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淡淡哀愁,有“人比黄花瘦”的无奈,但更多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再次相遇的期盼。不然,李清照不会在偶像苏轼逝去时依旧悲伤不已,不会在几乎同一时间看淡宦海浮沉,喜欢上陶渊明的诗。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让我们知道:爱恋会随着时代消逝

也许夫妻二人的这次别离曾使他们有过间隙,但在皇帝大赦天下,李清照与赵明诚再次相遇之后,彼此的珍惜与怜爱,使得他们再去体会到了彼此的光辉。公公赵挺之被构陷后逝世是李清照难以预料的悲恸,接下来她与赵明诚十年青州相处的时光,却成了她此生意料之外的惊喜。她可能也没有想到,那段时光,是她婚后生活中最为光彩夺目的日子。打马西窗、赌书泼茶,玉簟置金、烛下痴迷……她舍不得放手任之流逝的,是每一丝每一缕与赵明诚有关的故事。

然而“情到是深处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却不只是纳兰公子的无奈,是世间无数痴男怨女的无奈,也是李清照笼罩在心头的淡淡哀愁。赵明诚弃她而去莱州,在纳妾后的温香软玉里快乐,独留她一人暗自神伤。她怨他,更怨自己。然而在这时,可怜可感她曾心寒过,却依旧对赵明诚留有一片赤诚温热。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让我们知道:爱恋会随着时代消逝

如果说在那个男子可以三妻四妾的时代,赵明诚的背叛不足以挑战到她的底线,那么赵明诚在金兵攻城时弃百姓而逃的时候,就注定了李清照对赵明诚已没有了崇敬。那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李清照对一众退缩的南宋统治者的讽刺,更是对与自己一向情投意合的丈夫的失望。赵明诚是知道的,他怎能不汗颜?

李清照的晚年,生之光芒在亡国声中消散

更漏声中,孤身难眠,新婚时期的别离,终会换来相见时指尖的温热,然而此时的别离,已是天人永隔的凄寒。李清照以一己之力终究无法力挽狂澜,她与丈夫集毕生之力收集的金石器物,已在烽火狼烟中逐渐消逝,它们是她生死与共的战友,是她生存下去唯一的理由。年近五旬,李清照不平静的人生,终究是在水深火热之中苟延残喘。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让我们知道:爱恋会随着时代消逝

结语

不知道她在叹息之际,回想到自己与赵明诚的相识,会不会还有眼泪,从那深潭般枯竭的眼眶里流出。曾经捻得出金粉的汴梁,雕梁画栋的家园,而今已是哀鸿遍野,断壁残垣处枯骨飞灰,她的人生与爱情,也如同这个国家的命运,从繁华走向衰败,最终悄无声息。无尽感叹之处,一首首婉约动人的词萦绕在心头,久久缠绵,久久叹服。然而后人不忘,她是一代词宗,是所有女性的骄傲。#情感点评大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