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71年,马王堆出土书简共28种,约12万字,墓主人究竟是谁?

作者:胡八一探秘日记

五十年前一次意外的发现,竟由此发掘出了震惊中外的古墓——马王堆汉墓。

1971年,马王堆出土书简共28种,约12万字,墓主人究竟是谁?

70年代马王堆地貌

这座神秘的古墓,相传是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称马王堆。

但最终考古研究却证明,这座古墓实际上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及其家属的墓葬。马王堆汉墓的发掘,被誉为是新中国考古事业的新起点。

1971年,马王堆出土书简共28种,约12万字,墓主人究竟是谁?

千年的棺椁

1971年,马王堆出土书简共28种,约12万字,墓主人究竟是谁?

出土千年的竹简

马王堆汉墓一共分为三座,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其中包括大量的漆器、丝织品和彩俑、乐器、兵器、印章、帛书等珍品。

1971年,马王堆出土书简共28种,约12万字,墓主人究竟是谁?

考古人员记录陪葬品

而在这些出图文物中,最珍贵的当属直裾素纱蝉衣、马王堆一号墓木棺椁和马王堆一号墓T型帛画。这三件文物被列为国家首批禁止出国展出的国宝级文物,可见它们的对中国的价值之大。

1971年,马王堆出土书简共28种,约12万字,墓主人究竟是谁?

直裾素纱蝉衣

1971年,马王堆出土书简共28种,约12万字,墓主人究竟是谁?

马王堆一号墓木棺椁

1971年,马王堆出土书简共28种,约12万字,墓主人究竟是谁?

马王堆一号墓T型帛画

那么如此价值难以估量的古墓,自西汉至今已经在地下埋藏了千年之久,它又是如何重见天日的呢?让我们跟随着历史的脚步,看看五十年前的1971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1971年,马王堆出土书简共28种,约12万字,墓主人究竟是谁?

马王堆地下结构想象图

1971年12月,湖南长沙马王堆附近的施工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造防空洞,突然,前面的施工队传来了消息,工人挖洞时发现了一种不明的气体,正巧有人在抽烟,洞内的气体竟然被点燃,还伴随着一种神秘的蓝色火焰。

1971年,马王堆出土书简共28种,约12万字,墓主人究竟是谁?

墓室坡面图

工人们被吓得够呛,都觉得这就是传说中的“鬼火”,随即一通电话打到了湖南省博物馆。当时在湖南省博物馆任职的熊传薪,敏锐地认为事有蹊跷,经过商讨和研究,他带着一众人员来到了马王堆,开始了一场艰难的探索。

1971年,马王堆出土书简共28种,约12万字,墓主人究竟是谁?

初期墓葬开挖

冬天的长沙寒风刺骨,经历了漫长的三个月后,考古队员们终于能够看见这座古墓的第一层面纱——棺椁。

这具深藏在地下的棺椁即使历经千年,棺椁上的竹席颜色依旧鲜艳,但在考古人员将它发掘出的不久之后,它就与空气接触氧化变黑了。

1971年,马王堆出土书简共28种,约12万字,墓主人究竟是谁?

棺椁嵌在墓坑底部,当考古人员打开棺板时,他们发现下面还铺着一层厚厚的隔板,于是他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把第二层打开,却又发现还有第三层,无奈的大家只好小心谨慎的再次抬起第三层隔板,映入眼帘的又是一块薄隔板,幸好这一次是最后一块,当考古人员把隔板全部抬起,才终于看到了棺内的一切,事实证明他们的辛苦没有白费。

1971年,马王堆出土书简共28种,约12万字,墓主人究竟是谁?

大量完整的漆器被放置在棺椁的边槽中,类型多样,琳琅满目。其中一个器具中还放着千年前的莲藕,常年尘封在地下,与空气隔绝,所以一直没有氧化。下图为只拍到部分藕片。

1971年,马王堆出土书简共28种,约12万字,墓主人究竟是谁?

千年前的藕片

另外大部分的漆器上都被书写了“轪侯家”的文字,也许通过这些文字,考古人员就能顺藤摸瓜,找出这座墓葬的真正主人。

1971年,马王堆出土书简共28种,约12万字,墓主人究竟是谁?

马王堆夫人多重棺椁

考古人员又转向了第四层隔板下的内棺,内棺的表面被一层黑漆包裹着,然而,考古人员的注意力,很快就被棺盖上的T型帛画吸引,这幅帛画色彩依旧鲜艳明亮,上面记载的内容也十分丰富,显示出了作者高超的绘画水平。最让大家惊喜的是,这幅帛画竟然长达两米,外观也完好无损,要知道在当时,这样巨型的帛画,还是中国的首次发现,这幅帛画的发现填补了中国考古史上的空白。

1971年,马王堆出土书简共28种,约12万字,墓主人究竟是谁?

棺椁上的帛画

小心翼翼地将帛画分离下来后,众人又将目光转向了内棺,打开了内棺后,看到的却是一个包裹着20多层丝织品的人,甚至连性别都无法判断,自然无法确定身份。最终,考古人员花了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把这20多层丝织品全部清理,棺主人的真面目才展露在大家的面前。

1971年,马王堆出土书简共28种,约12万字,墓主人究竟是谁?

令人惊讶的是,这是一具千年的尸体,但却并不像历经千年的沧桑,她的面貌依旧清晰,皮肤依旧有韧性,甚至身体里还存在着脆弱的完整细胞。这引起了考古人员的好奇心,在做完防腐处理后,这具女尸便被送去了医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1971年,马王堆出土书简共28种,约12万字,墓主人究竟是谁?

专家解剖图

关于这位女性的身份,考古人员在出土的陪葬品中,寻找着蛛丝马迹。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发现了一枚刻着字的印章,经中科院研究所的白荣金辨认后,这印章上刻的是“妾辛追”三个字,这位女性应该是墓主的妻子——一个叫辛追的女子。但墓主的身份仍然还是一个谜,考古人员只得继续寻找线索,最终,他们又发现了一些印着“轪侯家丞”的墓葬品,或许对后面墓主的身份有帮助。

1971年,马王堆出土书简共28种,约12万字,墓主人究竟是谁?

一号墓无法得到最终的答案,考古人员正不知如何是好,忽然又传来了三号墓发现了神秘气体的消息,考古队立即赶到三号墓开始进行考古。他们抱着满怀信心,或许能在三号墓中找到关键的线索。

1971年,马王堆出土书简共28种,约12万字,墓主人究竟是谁?

不同于一号墓中的漆器文物,三号墓中发现了大量珍贵的帛书和竹简,其中的一部分古籍甚至已经失传了一两千年,这些书简共28种,12万字,有中国发现的最古老的医书《五十二病方》;天文学书籍《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道家经典《道德经》;还有房中术、养生方、《周易》等等。随着三号墓的发掘,它们才得以继续传承下去。

1971年,马王堆出土书简共28种,约12万字,墓主人究竟是谁?

出土的帛书和竹简

但由于三号墓的棺椁保存不佳,三号墓的棺主只剩下了一具骨架,经过测定,这属于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男子。这样的结果显然不是考古队员想要的答案,如今就只剩下了最后的二号墓

1971年,马王堆出土书简共28种,约12万字,墓主人究竟是谁?

在考古工作已经进行了两年之后,考古队员终于开始对二号墓进行考古发掘,但二号墓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墓室被严重损坏,众人只能在废墟中寻找有用的物品,在考古队的不懈努力下,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证明墓主身份的证据——印有“长沙丞相”的印章。

1971年,马王堆出土书简共28种,约12万字,墓主人究竟是谁?

经过史料的查证后证实,墓葬的主人正是西汉时期,曾经担任过轪侯的利苍,一号墓中的女子则是利苍的夫人辛追,三号墓中的年轻男子是利苍的儿子。由此,马王堆汉墓的谜底终于揭开。

1971年,马王堆出土书简共28种,约12万字,墓主人究竟是谁?

现代科技复原图

存放女尸的棺材中装满了一种红色的液体,其中掺入了朱砂,可以保证尸体不腐烂。同时液体中还含有许多中药成分。再来,整个一号墓室建在地下16米左右的地方,封闭性较好,不透气不透水不透光,尸体自然更易于保存,其中马王堆没有被盗过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这些共同因素促成了辛追尸体的保存。

1971年,马王堆出土书简共28种,约12万字,墓主人究竟是谁?

保护棺椁的木炭与朱砂

利苍出生于战国末年,早期的时候也参加了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大约在汉高祖九年或十年的时候,利苍带着妻儿来到了长沙国任职。不久之后,淮南王英布叛变,利苍就劝说了第二代的长沙王吴臣杀死淮南王,之后长沙王的儿子吴浅和长沙丞相利苍都被封为了侯。而利苍成为了第一代的轪侯。

1971年,马王堆出土书简共28种,约12万字,墓主人究竟是谁?

码字不易,离开前,还望给个小小的赞支持一下,真诚地感谢大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