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71年杨振宁回国,称杜聿明为“杜先生”,周总理:不应该这样叫

作者:扶苏聊历史

1971年,中美两国关系逐渐平缓之后,在美国漂泊了二十多年的杨振宁首次回到中国探望,作为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籍知名学者,周总理对他的到来表示了十分的重视。

当他踏上国土的第一时间,就受到了周总理热切地接待,周总理特意在人民大会堂中为其举办接风宴会,一同出席的还有杜聿明夫妇。

1971年杨振宁回国,称杜聿明为“杜先生”,周总理:不应该这样叫

杜聿明是杨振宁妻子杜致礼的父亲,按理说杨振宁应该称呼杜聿明为“岳父”。可是在向杜聿明搭话的时候,他竟然脱口而出称呼杜聿明为“杜先生”。

杨振宁话刚出口,就遭到了周总理的反驳:“你这样叫可不对,应该叫岳父。”众人这才反应过来,纷纷大笑起来。

那么杨振宁为什么不叫杜聿明岳父,反而叫他“杜先生”呢?

1971年杨振宁回国,称杜聿明为“杜先生”,周总理:不应该这样叫

杨振宁于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三河镇一个书香世家,其父杨克纯是一所中学的老师,也就是赫赫有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的老师,在杨振宁出生不久之后就得到公费前往美国留学。

虽然父亲不在身边,但是杨振宁的母亲也是一个知识分子,她便主动承担起照顾儿子的任务。

杨振宁从小就聪明好学,他6岁的时候在母亲的教导下就已经认识了3000多个汉字,一直到杨克纯获得芝加哥大学的博士学位之后,杨振宁才跟随父母搬到了清华园中居住。

1971年杨振宁回国,称杜聿明为“杜先生”,周总理:不应该这样叫

在那个年代能够出生在书香世家接受良好教育的孩子不多,杨振宁算是幸运的一个,再加上他聪明好学的性格,他对于知识的掌握吸收总是比同龄的孩子要快一些。

16岁的时候,他就考入了西南联大。在物理学中深入浅出地学习了6年后,22岁的杨振宁再次凭借优秀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的公费留学生,当时他是物理学中唯一一个留美的公费生,真应了其父亲曾在他的照片后面写的“此子似有异禀”这句话。

在等待出国留学的时候,杨振宁就一直在学校中教数学。当时他同时教高一高二两个年级,但是对于所有的内容杨振宁都能讲得十分透彻,再加上其幽默灵活的授课方式,许多学生对于这样一位老师都十分喜欢。

1971年杨振宁回国,称杜聿明为“杜先生”,周总理:不应该这样叫

1945年,留待期结束的杨振宁成为芝加哥大学的研究生,正式前往美国开始自己的留学生涯。

他选择芝加哥并不是因为这是父亲的母校,而是想要见到自己仰慕已久的费米教授。

费米教授是当时享誉全世界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喜欢物理学的杨振宁自然是不会放过这样一个机会。

他在芝加哥大学一共度过了四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他不仅结识了自己的好友李政道,还遇到了自己此生的挚爱杜致礼。

1971年杨振宁回国,称杜聿明为“杜先生”,周总理:不应该这样叫

实际上,杨振宁和杜致礼很早就认识了,他在西南联大附中教学的时候,杜致礼曾是他班上的学生。但是当时杜致礼只有十几岁,个子瘦瘦小小的,成绩也不算突出,因此杨振宁丝毫没有注意到她。

可杜致礼对这样一位老师却是十分的敬佩,特别是他上课的时候,杜致礼总是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他,对他展现出来的学识和魅力赞叹不已。然而从1945年夏天杨振宁前往美国之后,她就没有这位老师的消息了。

1971年杨振宁回国,称杜聿明为“杜先生”,周总理:不应该这样叫

杜致礼是1947年才到美国的,当时身患重病的杜聿明正准备退出战场前往美国治疗,但是此时国民党在和共产党的较量中已经落于下风,蒋介石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这样一位大将退出战场。

最终在蒋介石的坚持下,杜聿明只好放弃原本的计划,前往上海治病,由杜致礼一个人前往美国留学。

1949年,随着国民党退守台湾,杜致礼的父亲杜聿明也成为共产党的俘虏,在蒋介石的胁迫下,杜聿明的妻子曹秀清只好带领5个儿女以及自己的婆婆前往台湾。

1971年杨振宁回国,称杜聿明为“杜先生”,周总理:不应该这样叫

但是台湾当局并没有给他们相应的补助金,曹秀清只好自己自己找了个收发的工作,凭借微薄的薪水养活一大家人,好在长子杜致仁比较争气,考上了美国哈佛大学。

但是在即将毕业那一年,杜致仁却为3000美元的学费发起了愁,之前的学费已经是贷款支付了,现在杜致仁和曹秀清实在是没有办法支付这样一笔巨款,无奈之下她只好去找蒋介石求情。谁知蒋介石竟然只同意给1000万美元,而且还是分两次给。

因为无法顺利毕业而郁结在心的杜致仁一怒之下,竟然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1971年杨振宁回国,称杜聿明为“杜先生”,周总理:不应该这样叫

家中忽然失去一个“顶梁柱”,曹秀清及杜致仁的兄弟姐妹心中都是悲痛异常,当时还在美国求学的杜致礼更是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哥哥离世,学费中断,无奈之下她只好转入美国免费的圣文森学院,继续攻读文学专业。或许是命运的安排,多年未见的两人就在这样一个地方再次相遇了。

1949年圣诞节的时候,杨振宁在普林斯顿和一位朋友约好一起吃饭。两人谈笑风生地走到当地唯一一家中国餐馆准备用餐,巧的是,杜致礼刚好也在这家餐厅中。

1971年杨振宁回国,称杜聿明为“杜先生”,周总理:不应该这样叫

已经4年未见的两人都没想到,竟然会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再次相遇。正如杨振宁后来所说,自己早一分或者是晚一分,两人都会就此错过,这次见面可以说是命运之神的安排,是一个奇迹。

此时杨振宁已经27岁了,在此之前曾经有人想要为杨振宁介绍一个对象,但是杨振宁总是以学业繁忙推脱掉。

然而在他看到杜致礼之后,心中忽然泛起了一层涟漪,尤其是得知她哥哥的事情之后,更是对这个身处异国他乡孤立无援的女子心疼不已。

此时的杜致礼也已经在江南水乡的熏陶下,成了一名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因为随了像母亲一样出众的样貌,杜致礼身边一直有许多的追求者。她原本为哥哥的离世悲痛不已,并没有什么心思放在“成家立业”上。

但是在被杨振宁安慰过之后,她心中竟然有了些触动,不仅仅是感激,更是“他乡遇故知”的喜悦。

1971年杨振宁回国,称杜聿明为“杜先生”,周总理:不应该这样叫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人交往得越来越密切,他们在互相表明心迹后,于1950年8月26日在普林斯顿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郎才女貌的结合在当时羡煞了不少人,他们的好友都纷纷给他们送去祝福。杨振宁专攻物理学,杜致礼专攻文学,两人无论在学术上、生活上还是性格上都是互补的,因此他们婚后的生活一直都十分幸福。

杜致礼在嫁给杨振宁之后,也明白自己肩上担的责任。她明白杨振宁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全人类在奋斗,因此为了不影响杨振宁的工作,她主动承担起了家中所有的琐事。

正是因为杜致礼所做的一切,杨振宁才能够将全部的精力放在物理研究上。

1971年杨振宁回国,称杜聿明为“杜先生”,周总理:不应该这样叫

1956年,杨振宁和好友李政道在美国《物理评论》上正式发表《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这项研究经过专业人士的验证,确定了其真实性。

杨振宁和李政道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当时杨振宁还是中国国籍,也正使得中国在世界上都扬眉吐气了一把。

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之后,见风使舵的蒋介石一改之前对待曹秀清的态度,一度将其迎为“座上宾”。

但是此时曹秀清已经看清了蒋介石阴狠狡诈的为人,在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念夫心切的她决定回到大陆寻找杜聿明,于是在杨振宁的帮助下,曹秀清先行到了美国安定下来。

1971年杨振宁回国,称杜聿明为“杜先生”,周总理:不应该这样叫

1959年,杜聿明凭借自己在监狱中良好的表现获释出狱。曹秀清也于1963年冲破重重阻碍回到中国与丈夫团聚,对于共产党给予他们夫妇的帮助,杜聿明和曹秀清心中是由衷的感激。

此时远在美国的杜致礼也十分思念自己的父亲,但是因为美国的限制,杜致礼和杨振宁一直没有机会回国探望。

一直到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关系逐渐解冻后,杨振宁才有机会带着妻儿,回到中国探望杜聿明夫妇。

1971年杨振宁回国,称杜聿明为“杜先生”,周总理:不应该这样叫

1971年7月,杨振宁携带着妻儿,千里迢迢从美国赶回来,先是探望了自己的父母以及恩师,又见了自己的好友邓稼先。在美国停留了26年的他,再见故人不禁泪如雨下。

7月28日,周总理特意在人民大会堂中设宴款待杨振宁一家人。这是杨振宁和杜致礼结婚后第一次见到杜聿明夫妇。

外界都广为流传杜聿明在监狱中“饱受折磨”,杜致礼虽然知道父亲并没有受到什么委屈,但在见到父亲的时候,还是觉得眼前一亮。

只见杜聿明神采奕奕,精神饱满的和周总理谈着话,丝毫没有半点“受委屈”的样子,曹秀清也在一旁,满脸微笑地看着两人谈笑风生。

1971年杨振宁回国,称杜聿明为“杜先生”,周总理:不应该这样叫

得知即将能够见到女儿的杜聿明此时还因为高兴,脸上多了些红光,看起来气色极好。

流落在各地的一家人在周总理的帮助下,终于得以顺利相聚,他们一时间都是热泪盈眶,几十年的遭遇不知该从何说起。

但是这时杨振宁却显得有些拘谨,虽然双方已经互通过书信,但是一见面杨振宁反而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他先是亲切地朝曹秀清喊了一声“妈”,转头准备叫杜聿明的时候,他忽然犹豫了一下,恭恭敬敬地喊了一声杜先生。原来此时他并不清楚杜聿明的政治立场,以为他还是原来的国民党将领,因此当着周总理的面不敢乱叫,但是又不能不叫,只能称呼杜聿明为“杜先生”。

1971年杨振宁回国,称杜聿明为“杜先生”,周总理:不应该这样叫

没有意料之中的一声“爸”,杜聿明的脸色也是微不可见地变了变,席间的气氛瞬间变得十分尴尬。

周总理见状,急忙站出来打圆场:“怎么能叫先生呢?按理说,你应该叫岳父大人!”

杨振宁这才抹了一把头上的汗,连声道歉:“是……是该叫岳父大人。”说完,他又换了个称呼,再次恭恭敬敬地向杜聿明问了声好。

杜聿明忽然哈哈大笑起来,表示自己并没有怪罪他,相反还十分欣赏这个小伙子。原本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就放松了下来,众人都说说笑笑地坐在位置上,开始庆祝这次来之不易的相聚。

席间,杜聿明郑重其事地向周总理对于自己一家人的照顾表示了感谢,并叮嘱杨振宁和女儿以后一定要多多为国效力,不要辜负国家对他们的期望。杨振宁和杜致礼也随着父亲的话连连称是。

1971年杨振宁回国,称杜聿明为“杜先生”,周总理:不应该这样叫

后来杨振宁回到美国之后,就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的科学教育。他先是创建了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凭借自己的声望,将各个学术界的科学泰斗聚集在一起,后来又设立了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等奖项。

可以说杨振宁在推动中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杨振宁还被中国任命为中科院外籍院士,并将发现的一颗小行星以杨振宁的名字命名。

除此之外,他们夫妇二人还为促进台湾回归,为祖国统一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努力,在杨振宁第三次回到中国的时候,还得到了毛主席亲切的接见。

2003年10月,杨振宁夫妇在琴瑟和鸣中度过了53年的幸福生活后,杜致礼不幸因病离世。

杜致礼的离世对杨振宁而言是一次不小的打击,悲痛欲绝的他在妻子离世后,决定按照岳父的遗言,回到中国继续自己的科研。

1971年杨振宁回国,称杜聿明为“杜先生”,周总理:不应该这样叫

2004年,在美国居住了55年的杨振宁回到国内,在清华园中定居,并在国内大学中任教。

也就是在这期间,已经82岁的杨振宁遇到了自己的第二任妻子翁帆。翁帆曾经在杨振宁夫妇访问汕头大学的时候负责照顾他们的起居。

后来两人又凭借一张圣诞贺卡再次联系上对方,此时杨振宁刚刚从妻子离世这件事中缓过来,在翁帆的关照下,两个人的感情迅速升温,并顺利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尽管两人年岁相差较大,但是杨振宁曾公开表示:“我对于这段婚姻是十分乐观的,这对我来说是一段很成功的婚姻。”

如今两人琴瑟和鸣,相敬如宾,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