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相孔融一边在北海国搞建设谋发展,一边还得亲自率军对付当地肆虐的黄巾军。不过啊,别看孔融搞发展、施仁政是把好手,但是这要说起统军作战来,他的军事能力可就差得远了,那可真是捉襟见肘啊。如果拿咱们现在的游戏来说,给孔融各项能力打个分儿的话,孔融的政治能力起码能打80分以上,但是给他的统军能力打分的话,估计超不过20,搞不好还得是个位数。
这不,这次他率军前往对抗黄巾军,结果反倒被一个叫做管亥的黄巾军首领率众将其围困在了都昌城中。但见都昌城外,黄巾军是密密匝匝地将这座城池团团围住。生生将这座都昌城围成了一座孤城。
正在孔融一筹莫展、万般无奈的时候,在一天夜里,忽听得守城的军兵前来通报,说城下有一员将领竟然单枪匹马突破了黄巾军的重重包围,此时正在城门下请求开城门,进城求见国相大人。
孔融一听,心中纳闷儿啊:这究竟是什么人?怎么这么大本事,城下那么多黄巾军围城,他竟然能突入进来?于是孔融赶忙问道:“来人可曾通报姓名?”守城的军兵答道:“他说自己好像叫什么太史慈!”
孔融闻听是大为欣喜,脱口说道:“啊呀~!怎么是他~!他这是怎么来的?快!快快有请~!”

不一会儿的功夫,军兵领来一员大将,只听军兵对他说道:“这便是我家国相大人便是。”但见此人当即单膝跪倒,抱拳当胸,声音清脆而洪亮,说道:“在下太史慈,奉母命特来援助孔北海大人!”
孔融赶忙将太史慈扶起,这才定睛瞧看,但见对面的来人,年纪也就不过20多岁,不到30岁的样子,比自己年轻那么几岁。跳下马来平顶身高得有1米8多,全身上下是顶盔贯甲,身披战袍,腰束大带,手中持一把长矛。再仔细看他的容貌,是眉分八彩、目若朗星,海下一部胡须,虽然还没生得很长,但是却打理得十分整齐,是丝丝透风,根根露肉,当真是生得一表的人才,这太史慈和关羽一样,是三国时期有名的美须髯,就是有着一副漂亮整齐的胡须。而太史慈最为突出的还得说是他的眼神,是烁烁放光。看罢多时,孔融心中暗自赞叹:真英雄也~!
孔融和太史慈两人互相早有耳闻,只是一直无缘相见,今天终于得见,孔融对面前的年轻人更加是心生好感,不由得上前一把揽住太史慈的臂膀走进大厅,众人分宾主落座之后,孔融问道:“我听说过太史慈你在东莱郡的事迹,早就想要结识,多次派人前往你家拜望,哪知你出门在外一直无缘得见,今天晚上这是怎么来到这里的呢?”
太史慈回答道:“惭愧惭愧。小人何德何能受国相大人如此青睐。我因上次之事得罪了州府衙门,怕州府报复找茬,所以独自一人跑到辽东躲避。前些日子,偷偷跑回家探望母亲,这才从她老人家口中得知,承蒙您的厚爱,曾经多次派人送来礼物和生活所需用品,对家母颇为照顾,大恩不知如何得以相报。家母听说您此时正被围困在都昌城,因此特地派我赶来相助。小人不才,无以为报,特地前来听候您的差遣。愿助国相大人一臂之力,攻破城下的黄巾军!”
孔融说道:“哎~~,那不过就是小事而已。眼下,城外贼军如此众多,你是如何竟然一个人就能闯围至此的呢?”
太史慈从容地回答道:“贼兵虽众,然而他们却并不懂兵法,所布阵型稀松且没有章法,因而可以乘其不备,匹马闯入。”听太史慈这么说,孔融点了点头,心里对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更加心存佩服,眼神中流露出赞许的目光。
太史慈从孔融的眼中得到了肯定,便又继续说道:“贼军人数虽然众多,然而以我的观察,他们的组织和纪律性都不强,缺乏军事常识,战斗力应该也不会太强,这恐怕也就是他们围城却不能攻城的原因。如今之际,与其被他们所围困,不如府君下令出击,只要击溃其前部,这些贼人一定会纷纷瓦解溃散的,那时围城可解。”
听太史慈这么说,孔融皱起了眉头,回答道:“贼兵围城多日,我城中的兵力也仅能勉强自保而已,如若出城突击失败,则此城危矣。即便我等能勉强突围,贼兵如若不肯散去,那我怎么忍心只留下城中百姓独自逃命呢?你刚刚到此,很多情况还不了解。现在时间已晚,你又刚刚冲杀进城,还是先吃些东西早点休息吧,等明日你体力和精神恢复了,我们再商量对策。”说罢,孔融安排下人为太史慈安排了住处,让他下去休息了。
第二天一早,太史慈早早起来,用罢早餐,便来到前庭面见孔融,再次提出希望孔融能率军突击。只见太史慈抱拳当胸,自告奋勇说道:“府君大人,我昨夜晚间想出了一个战术。某家不才,愿率领一哨人马为前锋,出城冲击敌营,如果成功将敌阵冲散,您可再派将领分兵出城助我,同时在城头擂鼓助威。到时你我两路兵马协同作战,必能将城下贼军全面冲散,到那时,贼军必退。我等乘胜追击,您便可倾全部兵力在后方追击掩杀,定可将贼军杀得丧胆,不敢再来。即便我冲击敌阵不利,也能率军全身而退,您大可放心!”
这番话气势如虹,直说得在场文武官员们都热血沸腾,连孔融也听得是眼前放光,然而孔融自打到了北海国之后,他统军作战,很少有过胜绩,所以他难免有些担心和怀疑。
因此上,孔融认为敌我兵力相差这么悬殊,两军作战那可是真刀真枪的死磕,哪有你说得那么简单?看着眼前的太史慈,孔融也不由得心存疑虑,心中暗道:“这个太史慈是不是有说大话,吹牛的嫌疑啊?虽然说你能于夜间突破重围杀入,但是这只能说明你的胆魄、勇气和武艺,可我自从听闻你的事迹以来,你太史慈之前从事的乃是奏曹史这样的文职,没有丝毫统军作战的经历。你心意虽好,但是一旦你这是吹牛说大话,一出城反而被贼军围歼,那我不是白白损失战力,到那时敌我平衡就会打破,这城池恐怕就难以守住了。不行,这个风险太大,不行不行。”
面对城外黑压压一片的黄巾军,孔融这心里实在是胆虚得很,就回答说:“以现在城内的守军只能借助城墙勉强防守,出城击敌怕是力有不殆啊。以我看来只有死守城池等待外援才是破贼解围的唯一出路。”
听了孔融的回答,太史慈就知道孔融对于统军作战的认识和自己差别太大,不信任自己的能力,也就不便再继续劝孔融听取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了。他张了张嘴,却也不再多言。
太史慈嘴上虽然不再说什么,但是在他的心里却在暗中思量:这个北海国相孔融大人虽然心系黎民百姓,是个难得的好官。此次,我奉母命前来报恩,协助他脱困,同时也本打算就此扶保他开创一番事业。但是对于用兵之道,他却是一无所知。以他的才能,如果在治世,必能造福天下,然而当今乱世,不懂兵法,如何能够立足呢?我太史慈自幼习武,熟读兵法,所擅长的正是统军作战,如果留下扶保孔融,他在军事上不能信任和听从我的意见,那我再有能力也无从发挥啊,到时候岂不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想到这里,太史慈心里暗自拿定了主意,此次报恩解围之后,还是回家继续侍奉老母,同时另寻明主吧。
而黄巾军这边呢,自从太史慈半夜冲营,他们也意识到自己的阵容过于松散了,竟然被一个人单人独骑就冲破了。虽然黄巾军首领管亥不懂阵法,但是也下令收缩了阵容,将都昌城包围得是更为紧密,并且开始不时的冲击城门攻城。这可把城内的守军和百姓着实吓了一跳,生怕城池失守,同时也更是急坏了等待外援的孔融。
被管亥围困了这么久,却一直都没有援军前来救援,天真的孔融也终于意识到,这援军是等不来的。不是周围郡县没有军队,而是没有人愿意前来趟这滩浑水。
一边摇头叹息,一边焦虑不安的孔融烦躁的在大厅中转着圈,思索着解围的办法。他把青州所有州郡的官员在心里一一的过了一边,突然他想到了平原的国相刘备。在孔融心中,基于他对于刘备的了解,他是十分认可的。
孔融认为,刘备这个人也是个善待黎民百姓的好官,不但会搞建设谋发展,而且为人仁义,实在是当时那个军阀四起,四处纷争年代中的一股清流啊,那是说得上少有的和自己志同道合的的人物。而且关键刘备还有丰富的统军作战的经历:本身就是靠平剿黄巾之乱起家,后来又跟随公孙瓒一起四处征战,很有一些战绩,说明他统军作战的能力相当可以。如果能够请他救援,他应该会愿意对自己施以援手,不会袖手不管,而且他应该也一定能成功击破城下的黄巾军解围的。
想到这里,孔融赶忙下令,召集起来城中的一众文武官员,说道:“如今我等被城下众多的黄巾贼寇围困的时间可也不短了,我们一直一筹莫展。为今之计,我想派人突围前去平原请平原相刘备出兵前来救援解围,不知你等谁愿意领命前往呢?”
结果孔融手下的这几名将官在听了孔融的话之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低下了头,耷拉着脑袋是默不作声。
孔融一连问了三遍,一时间竟然是无人~答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