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东北作家」朱军先生散文|我与北大“三角地”书店

作者:东北作家

作者:朱军

「东北作家」朱军先生散文|我与北大“三角地”书店
不知从哪一天,迷恋上了北大“三角地”书店。每逢周末,或是需要买书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去北大“三角地”书店,于是踏上自行车,只20分钟,即可到达。 算起来,北大“三角地”的书店都不大。三角地对面相挨着有两家书店,一个是新华书店,一个是北大书屋,由三角地往东300米处,还有一家新文化书店。这三家书店尽管都不大,但书籍存量却十分可观。书的种类亦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政治,经济,哲学,自然,社科,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宗教,外文,以及各种工具类图书等等,应有尽有。 最是喜欢的,是将自己置身于“三角地”书店特有的购书氛围之中。推门进入书店,首先接触的是店主亲善温和的目光。来的次数多了,彼此熟悉了面孔,微微点头或默默一笑,算是互相打了招呼。然后,缓步走向书架,开始翻阅所喜欢和想要购买的书籍。有时候也不免纯然是为了浏览。当此时,你便进入了那样一种境界——屋内显得异常安静,大家都在屏息阅览,连翻书的声音都是那么轻微和细弱,每个人都生怕惊扰了他人,每个人都那样全神贯注。这种由文化人所共同营造的购书环境与气氛,把书店里的每一位购书者,都带进了超然物外的境地。此时好像只有书和自己是唯一的存在,每个人面朝书架,在这里静观默选。逢到人多时,书架前便没有了空地。此时你会发现,尽管每位翻书者神情那么专注,他们翻阅书籍的同时,又似乎在用心灵,随时去感应和关照自己以外的购书人。当微感或觉察到自己所占的位置妨碍了他人,便非常主动适宜地挪开自己的身体,给别人倒一块空间。偶有两人目光相碰,你还会从对方的表情和眼神里,体味到购书人特有的温善和礼节,虽然默无声息,却彼此契合。来这里体验的次数多了,时间久了,我渐渐得出结论,这里的购书者,基本上都是北大的儒雅之士和莘莘学子,他们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层次,为北大书屋营造了与众不同的购书氛围。这并非虚夸。我曾去过各地其他很多书店,唯独北大书店里的购书氛围显得卓尔不群,安静中透着一种特别的文雅之气。 或是由于这个缘故,每进一次北大书店,我仿佛受了一次文化和心理上的熏陶与重染,感到无形的自我提升和心灵净化。 之所以爱去北大书店购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里的书既新且快,书的档次和品味也一如北大的文化环境一样高洁至雅。这里绝找不到地摊上杂七杂八的东西。如果你想买什么低俗的书刊,千万不要到北大三角地书店来。这的书店主人当然也认钱,也讲经济效益,然北大这个优越的文化环境和特定读者群,决定了所进书籍的品味和层次不可能随波逐流。所以如此,仅仅因为,这里是北大。 倘有新书出版面世,北大“三角地”书店可谓“近水楼台”,好书新书来得特别快。透过“三角地”书店,我们还可以预知反观当前中国文坛及文化意识形态领地最新之动态变幻趋势(春来草木知,北大这块骄人之所,无疑具备这般先天性优势)。像刘再复的《性格组合论》,王江松的《悲剧人性与悲剧人生》,亦夫的《土街》等具有深刻内涵影响力的精品力作,进来几百本,只三两天时间就销售一空。这诚然有三角地广告栏的宣传作用。但北大学人对书的鉴赏能力和批判心理,相对而言,也是洞隐烛微,高出一筹的。一般档次的书品,即便借助广告大肆宣染,他们依然能慧眼识珠,绝不盲从购买并推崇。 来北京离职进修仅两年时间,进修学校离北大又这样近,想起来,从第一次迈进北大三角地书店门槛,到与书店结下不解之缘,也算是我这个读书爱好者的福分吧。尽管我不是北大人,北大“三角地”书店,将在我一生读书生涯中,留下一段十分美好的回忆。成为永远也抹不掉的珍贵记忆,深藏于我心灵的一隅。
——选自作者散文集 《心灵的倾诉》

【作者简介】朱军,有政府机关、驻京办、教育行政管理和新闻出版等多部门工作经历。业余爱好散文、古体诗写作,已出版散文集《心灵的倾诉》,古体诗集《心空无际》《峰颠远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