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观《医痴叶天士》

作者:小陈呀呀
观《医痴叶天士》

《医痴叶天士》讲述了清代著名医学家、温病学派奠基者叶桂的传奇故事,电影撷取了叶天士救治乞丐、“响豆”法巧治知府、治土匪、奇药救皇上以及止霍乱等故事,表现了叶天士精湛的医术,并将其医痴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看完这部电影,最有感触的是医痴叶天士的“痴”,一是对医术的“痴”,不图钱财和功名;二是对医德的“痴”,心怀天下,普济众生。

在叶天士救治乞丐的故事里,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叶天士在与乞丐之间的对话。乞丐:“神医刚刚医我,拔针就没事了,为什么同样的病症,我的母亲孩儿却要开这么多的药呢?”,叶天士回答:“同样是风寒侵骨,因为你们三人年龄不同,体质不一,结果也不一样……我恐将来时时复发。”。这段对话叶天士根据患者的情况不同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手段,体现出中医因人制宜的诊治原则,更重要的是从中看到了和谐的医患关系。现在我们提起医患关系,脑海里伴随的还有暴力事件,近些年来,发生过很多起医患矛盾的案件,甚至造成医生的死亡。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医患之间的沟通减少,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设备的现代化使大量的诊疗媒介介入医疗过程,因此医生对于患者自身的体验缺少关注,导致缺少人文关怀,医患双方情感交流减少,医患关系也日趋冷漠,容易引起医患矛盾。叶天士与乞丐之间的交流对于当今的医患沟通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在治土匪的故事里,有一女子饿昏,但是土匪二头目强力阻挠叶天士,但他却说你大哥是人那女子不是人?是的,在叶天士眼里,不论是身无分文的乞丐、病入膏肓的土匪、牢房里的囚犯、身居高堂的苏州知府、抑或是九五至尊的皇帝,没有贵贱贫富之分,普同一等,并且对穷人、对弱者更是格外关注。用“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形容叶天士“痴”再合适不过了,他行医天下不被功名利禄羁绊,全身心投入到对医术的追求,无私无我,医道方正,这正是需要每一位医护人员学习的医德,作为以后走向药学工作岗位的我们更应该学习,在工作中践行医道,恪守医德。

在奇药救治皇上的故事中,有一个叶天士拒绝皇上嘉奖的片段,剧中叶天士眼神无比坚定,掷地有声的说了这么一段话,“ 医者有割股之心,而不可有丝毫益己之利,这医术乃济世之术,医者关乎千万人之性命,人命关天,若把医术当成求名求利之术,无异于盗匪!臣深知,医术绝不可与钱财扯在一起,只有无私无我,医术方可圆润如意,医道方可为正道”。中国传统文化常强调“以医入道,道以医显”,如果能把领悟了人体,就能把医道领悟,那么就有可能领悟天下之道,因此医生如果能够对病人无私无我,济世救人,解决病人的痛苦,便能行得医道,同样的为官者如果能够爱民如子,解决百姓的疾苦,施行仁道,便能得天道。在电影中土匪头目崔七受到叶天士的感化,放下屠刀,弃匪从军,及时回头,成为了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叶天士不仅仅医治好他的箭伤,更改变了他为人之道,我想这就是道以医显的最好体现吧。

在平霍乱的故事中,瘟疫爆发,他不辞辛苦奔赴疫区,刚开始面对严重的霍乱疫情,情况不断恶化,即使寻找到良方,但面对村民不理解为什么要用陈芥卤和黄土入药,甚至是质疑时,叶天士以身试药用实际行动获取了村民的信任,这种心怀百信的大医精神是需要当代医学生学习践行的。大医精诚,大爱无垠。今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义无反顾的驰援武汉,奔赴最危险的地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国上下,共战疫情,充分彰显了《大医精诚》中“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勿避险巇,一心赴救”的大医精神。在那里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面对疫情,更是要面对周围环境的挑战。他们进入隔离房要穿上里三层外三层的隔离服,不等穿上最外层的隔离服时,处于密闭状态的人体已经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看到摘掉护目镜下疲惫的面庞更是令人印象深刻,身处险境的他们还要与时间赛跑救治病患,用医者仁心守护生命,有的医护人员感染了病毒,有的甚至牺牲了生命。如果说悬壶济世是医生毕生的追求,那么大爱无垠便是当前医务工作者最真实的写照。我们常说医务工作者是“最可爱的人”,他们是一群勇敢的逆行者。“平时是白衣天使,今天是白衣战士”,在于死神的斗争中夺回了数万的生命,这种无私奉献,不为功利,心怀百姓,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难道不是中华民族医德的延续与继承吗?他们又何尝不是当代的“医痴”呢?

《大医精诚》是医学生必背的一篇文章,其中的“精”不就是要求医生必须具备精湛的医术,“诚”不就是指医生应具备的高尚医德,做到了“精”与“诚”便可称得上是大医。如同叶天士一般具备仁爱的恻隐之心,不追名逐利,对待病人普通一等。尽管我不是医学生,但我仍想把叶天士当作求学道路中的标杆,诚心诚意求学,能够“痴”于术、“痴”于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