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黄克诚率一个师增援东北,杜聿明不屑一顾,参谋:这个师有三万人

作者:张意历史观

民国初年,张作霖在掌控东北大权后,实行“整军精武,励精图治”的政策,开矿山、修铁路、建银行、办学校,在北满(黑龙江)积极屯军垦,只用了短短十年的时间,就将东北的经济发展起来,东北的经济在当时中国都是举足轻重的。

黄克诚率一个师增援东北,杜聿明不屑一顾,参谋:这个师有三万人

张作霖通过各种方式收回了一系列的主权利益,使得东北的铁路百分之八十五国有化,电讯设备百分之九十八国有化,1930年亚洲第一部带空调的火车也是出现在东北。除此之外,东北还有当时中国最发达的重工业体系,尤其是在军工方面,东北有很多规模庞大的兵工厂。

早在1916年,张作霖就开始投入巨资建造奉天兵工厂,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奉天兵工厂拥有上万台设备与八大工厂,巅峰时期工人多达五万人。九一八事变之前,奉天兵工厂已掌握从日本火炮到德式炸药等各类先进技术,无论是日制各口径榴弹炮还是欧式枪械,都可以进行仿制,年生产80毫米以上火炮150余门,步枪六万多支。

另外还有奉天迫击炮厂,这个兵工厂的实力也十分雄厚,是完全引进英国技术的专业兵工厂,发展到1929年时,已经拥有产业工人1400多人,规模远超国内其他炮厂,年产迫击炮达到3000多门。张作霖还耗费巨资从国外购买飞机,军舰,引起国外的科技人才,使得东北在军事,经济在全部领先于内地。

黄克诚率一个师增援东北,杜聿明不屑一顾,参谋:这个师有三万人

可惜的是,九一八事变,由于张学良的误判,日军兵不血刃占领了整个东北,日本关东军仅在奉天兵工厂,就缴获了子弹300万发,炮弹50万发,机关枪2500挺,步枪15万支,重炮250门,足够武装20万日军。另外还从奉天迫击炮厂,缴获迫击炮2300多门。东北空军花巨资从国外购买的300多架飞机,也都沦入日寇之手。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人又对东北的工业进行了进一步发展,使得东北的工业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1945年抗战结束后,东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对于国共两党来说,谁先占领东北,谁就可以获得天下。

抗战刚结束的时候,国民党都盘踞在西南地区,不要说去东北了,就连去华南,华东地区,都需要一段时间,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都活跃在敌后地区,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去东北是很容易的。早在1945年8月11日,也就是日本宣布投降的前几天,八路军总部就下发命令,要求李运昌领导热冀热辽军区立刻开赴东北,配合苏军向日军发动全面反攻。日本投降后,八路军,新四军各部迅速开赴东北地区。

黄克诚率一个师增援东北,杜聿明不屑一顾,参谋:这个师有三万人

在最初开赴东北的十余万部队中,黄克诚率领的新四军第三师可以说是绝对主力。在众多开国元勋中,黄克诚是一个直言不讳,敢说真话,而且还有战略眼光的将领,不论是红军时期,还是抗日战争时期,黄克诚都对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黄克诚也很早认识到东北的战略意义,1945年9月初,黄克诚率领新四军第三师返回苏北根据地。他在华中局驻地获悉我军先头部队已经开赴东北后,立刻向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饶漱石建议:给中央发电报,要求派大部队到东北去。但是饶漱石认为这不是他们应该管的事,不同意发这个电报。

于是黄克诚以个人名义向中央发了封电报,针对当时的形势,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说:“东北既能排队伍去,应该尽量多派,至少应有五万人,能去十万人为最好。并派有威望的军队领导人去主持工作,迅速创建总根据地,支援关内战争。目前我党若没有联系一片的大战略根据地,就不会有大的胜利,没有大规模决战的胜利,就不会有联系一片的大战略根据地。”

黄克诚率一个师增援东北,杜聿明不屑一顾,参谋:这个师有三万人

黄克诚当时虽然只是一位地方上的军事指挥员,但是却对战略全局有着清晰的认识,从他当时发给中央的这封电报中可以看出,黄克诚见识深远,目标明确,确实不同于一般的军事指挥员。1945年9月23日,黄克诚接到中央命令,要求他率领新四军第三师开赴东北。

新四军第三师虽然名义上只是一个师,但却有三万多名官兵。新四军第三师是以抗日战争首战平型关的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为基础,编成的八路军第五纵队,遵照中共中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进入华中,皖南事变之后,才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的,新四军第三师所辖的各旅都有着光辉的历史,有红一军团的背景,也有红十五军团,陕北红军的背景。

黄克诚在接到第三师迅速开赴东北的命令后,考虑到第三师走后苏北地区军事斗争的需要,决定只带4个旅3个特务团共15个团三万五千人。给苏北留下同样数量的部队及相应的武器装备,留在苏北的地方部队三万五千人,淮海区的地方武装编为华中野战军第十二纵队,盐阜区的地方武装和苏中部分地方武装合编为华中野战军第十一纵队,在解放战争中,经受了考验,作出了贡献。

黄克诚率一个师增援东北,杜聿明不屑一顾,参谋:这个师有三万人

而北上的新四军第三师,于1945年9月28日从淮安出发,途经江苏、山东、河北、热河、辽宁五省,行程三千里,历时两个月,于11月25日到达辽宁省锦州以西地区。新四军第三师在开赴东北的时候,也是猛将云集,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开国大将),副师长刘震(开国上将),副师长兼参谋长洪学智(开国上将),政治部主任吴法宪(开国中将),还有几位旅长都是后来响当当的人物。

最初去东北的时候,很多人都传言说东北到处是武器,去了随便捡,所以华中局请他们把武器留下来,到东北再补充,但是黄克诚并不这样乐观,而是让部队带着全部武器去东北,新四军第三师也是唯一一支全副武装去东北的部队。

黄克诚到东北之后发现东北的情况并不是那么好,没有武器,没有群众基础,也没有后方根据地,后来杜聿明率领全副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进攻东北的时候,接连攻克山海关,锦州等战略要地。

在攻克锦州后,杜聿明还没有收手的意思,继续向北进攻,此时林彪手里无兵可用,到东北的部队也都是空着手来的,无法形成战斗力,根本不是美械国军的对手。战斗最危急的时候,黄克诚率领新四军第三师赶到了,但是杜聿明对这支部队还是不屑一顾,下令部队继续进攻,在接连进攻受阻后,杜聿明接到参谋处的情报,说新四军的这个师有三万多人,比国军一个军人数还多,杜聿明慌忙将部队给撤了出来,担心遭到埋伏,林彪这才挡住了杜聿明的进攻。

黄克诚率一个师增援东北,杜聿明不屑一顾,参谋:这个师有三万人

而黄克诚率领的新四军第三师后来也发展出了多支王牌部队,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发展成为了东野六纵16师,该部的历史很老,曾参加过南昌起义,后来又被改编为红一军团红2师,八路军115师685团,战斗力强悍,能攻能守,装备好,战斗力强悍,是东北各野战军头等主力师。辽沈战役之后,该部改编为第四野战军43军127师。

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的前身是鄂豫皖苏区红25军,抗战时成为八路军115师344旅一部,进入东北后改编为东野二纵4师,辽沈战役后改编为第四野战军第39军115师。

第三师第10旅的前身为陕北红军26军,抗战后编入八路军115师344旅,到东北后扩编为东野二纵5师,该师师长就是大名鼎鼎的钟伟少将。解放战争期间,二纵5师被林彪评价为是东野最有朝气的一支部队,突击能力很强,战斗经验丰富,是历次大战首选的主力师,也是东北部队中头等主力师。该师后来被改编为第四野战军39军116师。

新四军第三师独立旅后来改编为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六师,辽沈战役之后改编为第四野战军39军117师。新四军三个特务团中后来和嫩江军区警卫团组建为西满军区独立师,1947年8月后又改编为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第21师,还有一部分被编入东野12纵36师。

黄克诚率一个师增援东北,杜聿明不屑一顾,参谋:这个师有三万人

由此可见,东北野战军几支打硬仗的部队中,有新四军第三师的影子,这些部队在林彪的指挥下从东北的白山黑水一直打到海南岛,为夺取全国胜利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