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的繁华与危机

作者:悠悠美术史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的繁华与危机

-《清明上河图》

-(北宋)张择端

--绢本设色淡彩风俗画

-528.7cm*24.8cm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馆

-宋朝的经济文化都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包括商业、手工业等等,这也就推动市民阶层壮大,导致市民经济的需求多样化,给农民减轻徭役、赋予专收,劝课农桑,也为绘画发展和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消费群体,自由买卖,没有宵禁,妓院文化发达,市民阶级可以通宵跑出去玩。民间生活非常丰富,出现了一大批风俗画画家,最著名的画家就是张择端。

通过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街市景象。最精彩的是船过虹桥这一段,有生之年看过一次也值了。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的繁华与危机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的繁华与危机

香料店,当时是有钱的士大夫的最爱,沉香是当时香料之首,在当时是妥妥的奢侈品。

脚店是歇脚的店,也可以说是旅店,每个灯箱的款式都有些微的区别,外面蒙上了白纸,写上店名,晚上点上蜡烛,吸引客人。普通人歇脚的脚店,客栈是正店,类似于现在的五星级大酒店。可以看出来当时宋代的夜生活已经很丰富了。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的繁华与危机

算命摊子,后面还在排队,门庭若市的样子,三个条幅上写的是神课、看命、觉疑,算命先生坐在中间,老神在在的样子,旁边白衣男子趴着好像在问什么,算命先生给他算了一个什么样的卦。

图片上的人物是酒店伙计,一手托着碗,一手拿着筷子,准备送餐,原来在宋代就已经有了外卖小哥了。

张择端从小就读儒家的四书五经,通过北宋的繁华看到了一些危机,其实当时北宋是面对着内忧外患的境地,当时的统治者是宋徽宗,他选择偏安于江南一隅,专心搞艺术。张择端借着画《清明上河图》的机会也萌发了一个揭社会弊病的想法,选择用曲线的方式来警示宋徽宗,让他关注社会危机和国家隐患。《清明上河图》描绘的看似是清明盛世,实则暗藏危机。

画面右边是骑马的官家踏春回来了,有一匹马受惊了跑到了路上,三个人在后面追赶,有一个奶奶赶紧拉着孙子,害怕被马伤到,这一幕是官马失惊,危及百姓,画面从一开始就有一种不安定的气氛。

街市上的望火楼,汴京是当时最大的城市,人口上百万,规模非常大,主要的房屋都是以砖和木头为主,历史记录在宋代经历了 40 多次特大火灾,伤亡无数,所以北宋就在居民区设置了望火楼,以便及时发现和消灭火情,楼下设置了很多潜火兵,一旦发现着火了就去灭火。画面中望火楼上空无一人,楼下潜火兵也没影了,变成了酒馆和吃饭的店铺,表现了消防形同虚设的情况。

北宋后期是辽金两国,奸细经常跑到汴京来刺探军情,但是画面中城楼没有任何防卫,墙上也没有什么防卫工事,城门口的骆驼队随意进出,旁边也变成了商铺,整个汴京都是不设防的都市,已经完全沉浸在小商品的氛围里了。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的繁华与危机

汴河,北宋时期国家最重要的商业要道,横跨汴河的是一座非常大的桥,整座桥没有一根柱子,全都是用木头交织而成的,像一道彩虹,叫做虹桥。桥下,一艘船正要经过虹桥,但是来不及降下桅杆,似乎就要撞上去了,每个人都手忙脚乱,船夫在着急地放下桅杆。如果是一个管理有方的城市,不可能会等船快要撞上了才补救

桥上,作为汴京一个交通枢纽,虹桥说宽也不宽,说窄也不窄,桥两边占道经营非常严重,小贩霸占了街道,桥中央就堵上了。北宋时期文官坐轿子,武官骑马。文官和武官互不相让,吵起来了,连表面的和谐都不愿意维持了,人际关系恶劣。北宋时期重文轻武,文官的地位比较高,但画面中武官的位置好像提高了,高高在上的样子,表现出快要打仗了,所以要重用武官。

据说《清明上河图》历时十年完成,最早由北宋宫廷收藏,靖康之难后流入民间,历经辗转,后为南宋贾似道所得,元朝时期再度进宫,至正年间又被掉包,流落民间,后來落到宰相严嵩、严世番父子手上,严嵩倒台,图被沒收,第三次纳入宮廷。经明代皇室收藏,后來太监冯保偷出,在画上加了题跋,之后真本又不知去向,

二百年后,由清朝湖广总督毕沅收藏,毕沅死后,《清明上河图》第四次进宮,深藏紫禁城內。1925年(又说1911年)溥仪将该画携出故宫,后流落于东北长春一带。1945年,被收入东北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现藏故宫博物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