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32岁小伙无手指、脚趾,用嘴绣出清明上河图,还自己摆摊、做直播,他说:“我想自己努力出好生活!”

作者:大风新闻

从小患脉管炎导致一级残疾,没有手指、脚趾,32岁陕西澄城小伙彭江学绣十字绣,不但绣出《清明上河图》,还多年骑行20万公里走遍大半个中国,每天在“房车”里直播。

32岁小伙无手指、脚趾,用嘴绣出清明上河图,还自己摆摊、做直播,他说:“我想自己努力出好生活!”

彭江在绣十字绣 摄影:强军

5月16日上午,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专程来到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交道镇彭家河村二组,见到了彭江。他说,自己想通过电商把老家澄城的美食卖出去,想把自己的故事分享给更多人,给遭遇逆境的朋友们带来生活的勇气。

患病

失去手指脚趾,曾一度想不开

彭江小学没上完便辍学了,因为那时候就患上了脉管炎,13岁起手脚不停起泡,开始溃烂,到十六七岁,手指、脚趾就自己掉了。

生病不久,彭江曾有过极端的想法,“我小时候跟爷爷奶奶住,记着那是个夏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胡思乱想,觉得身边的朋友都远离自己,就在家找了瓶农药喝了。还好那瓶农药过期很久了,人没啥事。”彭江说,后来奶奶知道了,送他去医院洗胃,从那以后他就再没有想过放弃生活,“家里还有老人呢,有奶奶呢,就又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

受脉管炎影响,彭江左脚截肢过一次,“我现在的假肢是机械的,一个就有20斤,穿上根本跑不动。如果将来想配好的假肢,还要再做一次截肢手术,希望将来能用上一个先进的假肢,那种好的可轻便了。”

离家

不想成为家庭负担,离家流浪遇到不少好心人

辍学加上生病,彭江小小年纪就开始在澄城县城流浪。回想起来,“那时候最艰辛了。”彭江说,澄城县不大,大家当时都认识他,知道就是附近的娃,不是骗子,所以对他也都挺好。

有一次经历让彭江现在讲起都不由得提高音量,“我那时带着板板车,在路上从早上6点一坐一天,有一天中午特别热,我坐那有点打盹。下午三点多,面前的箱子被人端跑了,里面有一天的收入,两三百元。我那时不会用拐,走路都靠爬。坐那哭的呀,一位路过的阿姨过来问我咋了,我说了情况,阿姨给了我200元。”

彭江到现在都记得当时离家的过程。第一次是在2012年3月,不想成为家庭负担,想去个没人的地方,从家里消失。“家人去地里干活,把我逮住了,没跑成功。”两个月后,彭江和朋友约好,2012年5月3日离家出走去流浪,“那时妈妈已经去西安打工了,朋友把我拉到县城,我给奶奶说晚上不回家了,在外面乘凉。”彭江后来听奶奶说,爷爷找他找了一晚上。

离家出走第一晚,彭江带着纸箱子溜到了一家医院,偷偷窝了一晚,流浪乞讨的第一天收入是323元。后来医院发现,不让住了,“离开医院那晚受了大罪,刚出医院门,就下了大暴雨,就爬在雨里,爬进一个单元楼楼道里坐了一晚。”

后来,他听路人说有个“自动取款机”房间可以遮风挡雨,“那时候都不知道啥是自动取款机,后来找到了,就在那住,晚上去睡一会,在银行上班前离开。”彭江说,当时也不想回家,回家就是家里的负担,不想给家里添麻烦。

流浪过程中有好心人给了被子,吃饭也有爱心人士给送。好心的大姐给送过饺子,路过的学生给过包子,这些都让彭江心里感到温暖。

自强

摆摊学做十字绣,苦练一年用嘴刺绣

慢慢地,彭江意识到,乞讨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2014年,他用两年攒下的收入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带棚子的,开始跑“蹦蹦”,拉人跑一趟2元,“这不再是接受他人施舍,是我靠自己劳动挣钱了。”

彭江说,跑了一年“蹦蹦”后,2015年至2016年他开始摆摊。第一回进货,彭江爬上大巴,去西安康复路进货,卖小孩的发卡、蝴蝶结,“从那以后给康复路打个电话就能进货,现在不卖那些了。”

在摆摊过程中,彭江见到有其他摆摊的女性在绣十字绣,他便研究着开始绣。主要靠嘴叼针,刚开始扎嘴扎手,“手破得都没办法看,十字绣的针还是圆头。那会儿每天绣四五个小时,眼睛都受不了,现在一天最多能绣十多个小时。”

彭江说,当初听人说十字绣能变钱,自己就跟着学,结果绣出来才发现:“哎呀,这个变钱可太费力了!”

彭江说,自己卖出去了五六幅作品了。“以前是一米3000元,现在价钱差不多就卖了。去年卖了一幅《迎客松》,这是价格最高的,一万多元。”

在彭江老屋里,还有几幅库存,《孔雀图》近3米长,《清明上河图》2米长,这都是比较大的作品,“清明上河图绣了两年多,这些我现在不打算卖,要留几幅拍短视频用。新作品绣好了一幅,再卖一幅。”

和记者聊天过程中,彭江的十字绣并没停。虽然没有手指,但手嘴配合,起针、下针、穿针、用剪刀劈线等,速度甚至比健全的正常人还要麻利。

“这么多年早已经熟练了,差不多用了一年练成的。虽然身体残疾,但我心里不服输,只要下功夫,普通人能做的事我也能做到。”彭江演示,两只手配合还能写字。

前几年,彭江还买了刺绣机器,一天能绣好几百双鞋垫。“后来生意不好,机器就买了。鞋垫我也一直摆摊在卖,现在还有五六百双库存。”

漂泊

三轮摩托车改成“房车”,骑行走遍半个中国

2017年起,彭江多了一个小伙伴——他的“房车”,他走到哪都骑着房车,房车里床铺、灯饰啥都有。

32岁小伙无手指、脚趾,用嘴绣出清明上河图,还自己摆摊、做直播,他说:“我想自己努力出好生活!”

彭江驾驶着他的“房车” 摄影:强军

“我们同城有一位朋友,从小电击失去双臂,他就自己改了一辆摩托,用脚开摩托车。我受他启发,将三轮摩托车加装了集装箱,改了一辆房车。”彭江说,当时找了电焊工,说了自己的想法,一星期就改好了,又找了木工把车箱内部装好。

从那时起,开着小房车,“跑遍了大半个中国,青海、新疆、陕西、北京、上海、四川、山西、山东、东北都去过。路上走走停停,“到现在已经换了第三辆三轮摩托了。”现在摆摊,除了十字绣、鞋垫,夏天还会卖小水枪小玩具。

“特别想去西藏,尝试去了一次,走到半路没成功,高反到青海就受不了了。”彭江说,这些年到处漂泊,外面的世界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最喜欢东北、西北,“流浪时最喜欢去这些地方。这里的人特别直爽、心地也善良。”

他说,这些年都比较顺利,车每年都会检修,“农用车上不了高速,就在省道走,最多一天能跑600公里,头天出发,第二天就能到北京。半个月就能骑到东北最北边,俄罗斯交界处。”

目标

每天直播想做电商,希望自己的经历能鼓励他人

彭江如今有两个打算。第一个,是做电商。这两年,彭江参加过公益的电商培训,去年冬天他接触到直播,每天在房车直播,晚上九点开播,凌晨一两点下播。“走到哪,播到哪。也试过早点开播,或者其他时段,但没人看,到晚上九点那会儿流量上得快。”

除了直播,彭江下午会去拍视频、拍素材,朋友帮他把素材剪成视频,发布在抖音账号上。他心中最大的目标是想做食品、农副产品,把澄城的水盆羊肉通过电商卖出去,产销一线。

彭江的第二个打算,是能走进公益团队一起去帮助别人。“我淋过雨,所以也想给别人撑一把伞。”彭江说,现实生活中,他见过其他残疾人朋友去演讲励志故事,给别人的生活带去希望,现在看到有些健全的人对生活很抱怨,彭江直言很不喜欢这样,“生活就是无论怎样你都得努力,靠自己奋斗出来的还是踏实幸福的生活,做好自己最重要。”

32岁小伙无手指、脚趾,用嘴绣出清明上河图,还自己摆摊、做直播,他说:“我想自己努力出好生活!”

彭江在尝试自己做直播电商 摄影:强军

“我很感恩现在的生活,现在负面情绪很少,村上该给的帮助都给了。去年,一家养老机构的院长慰问时找到我,专门给我留了一间房子,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在养老机构里过的冬。”彭江说,夏天偶尔回老屋住,老屋村里移民扶持工程搬迁,早都没人了。

在彭江老屋的小院里,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看到,一进门处种满了大葱、黄瓜、茄子、豆角等,“这是前几天和一个叔叔一起种的,家门口就是彭家河,我隔几天回来浇浇水。”

家人

母亲节会给妈妈发红包,“能自食其力很欣慰”

彭江父母现在在西安生活,早年父亲给人帮忙时,拖拉机出问题,车祸造成三级残疾。如今妈妈在一家餐馆打零工,彭江跟家人隔三五天联系一次,父亲每次都嘱咐,骑车要慢点。“我妈对我特别好,经常给我打电话。她每半个月有假就回澄城,给我带吃的。我有啥想法现在都会跟家里人沟通,家人也很支持我。”

5月16日,家人提到彭江现状很欣慰,虽然身体有残疾,但能自食其力。“我不会买礼物,母亲节就给妈妈发了个红包,1000块钱,让妈妈买点东西。”彭江说,有不如意的地方,自己不会向家人提起,都是自己调解,过去就好了,“不想成为家人的负担。”

托养

残疾人托养中心为彭江提供住处,想让残疾人能自强自立

张宁是澄城县鹤童老年公寓院长,也是澄城县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负责人,目前正在运营残疾人托养的项目,包括寄宿式和居家式托养。

“彭江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当地很多人都知道,很可怜的一个小伙子。去年有人介绍,在一次慰问活动中,我认识了他。”张宁说,当时去看彭江,他跟奶奶住在一起,自己当时就叫彭江来托养中心住,“他喜欢做直播,我还想帮他把抖音直播做起来。”

“这个中心以前就只是托养着残疾人,给他们管吃管住,现在我就想着他们有的还年轻,可以教他们做一些适合的手工之类,就想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自己的收入,自立自强,替家庭减负。”张宁说,彭江就是一个自强自立的很好的例子,小伙子人很乐观,也很积极向上,性格不屈不挠,“虽然是身体残疾了,但是他不服输。”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佘欣 编辑 李智

(如有爆料,请拨打华商报新闻热线 029-8888 0000)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