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2歲小夥無手指、腳趾,用嘴繡出清明上河圖,還自己擺攤、做直播,他說:“我想自己努力出好生活!”

作者:大風新聞

從小患脈管炎導緻一級殘疾,沒有手指、腳趾,32歲陝西澄城小夥彭江學繡十字繡,不但繡出《清明上河圖》,還多年騎行20萬公裡走遍大半個中國,每天在“房車”裡直播。

32歲小夥無手指、腳趾,用嘴繡出清明上河圖,還自己擺攤、做直播,他說:“我想自己努力出好生活!”

彭江在繡十字繡 攝影:強軍

5月16日上午,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專程來到陝西省渭南市澄城縣交道鎮彭家河村二組,見到了彭江。他說,自己想通過電商把老家澄城的美食賣出去,想把自己的故事分享給更多人,給遭遇逆境的朋友們帶來生活的勇氣。

患病

失去手指腳趾,曾一度想不開

彭江國小沒上完便辍學了,因為那時候就患上了脈管炎,13歲起手腳不停起泡,開始潰爛,到十六七歲,手指、腳趾就自己掉了。

生病不久,彭江曾有過極端的想法,“我小時候跟爺爺奶奶住,記着那是個夏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胡思亂想,覺得身邊的朋友都遠離自己,就在家找了瓶農藥喝了。還好那瓶農藥過期很久了,人沒啥事。”彭江說,後來奶奶知道了,送他去醫院洗胃,從那以後他就再沒有想過放棄生活,“家裡還有老人呢,有奶奶呢,就又樹立起對生活的信心。”

受脈管炎影響,彭江左腳截肢過一次,“我現在的假肢是機械的,一個就有20斤,穿上根本跑不動。如果将來想配好的假肢,還要再做一次截肢手術,希望将來能用上一個先進的假肢,那種好的可輕便了。”

離家

不想成為家庭負擔,離家流浪遇到不少好心人

辍學加上生病,彭江小小年紀就開始在澄城縣城流浪。回想起來,“那時候最艱辛了。”彭江說,澄城縣不大,大家當時都認識他,知道就是附近的娃,不是騙子,是以對他也都挺好。

有一次經曆讓彭江現在講起都不由得提高音量,“我那時帶着闆闆車,在路上從早上6點一坐一天,有一天中午特别熱,我坐那有點打盹。下午三點多,面前的箱子被人端跑了,裡面有一天的收入,兩三百元。我那時不會用拐,走路都靠爬。坐那哭的呀,一位路過的阿姨過來問我咋了,我說了情況,阿姨給了我200元。”

彭江到現在都記得當時離家的過程。第一次是在2012年3月,不想成為家庭負擔,想去個沒人的地方,從家裡消失。“家人去地裡幹活,把我逮住了,沒跑成功。”兩個月後,彭江和朋友約好,2012年5月3日離家出走去流浪,“那時媽媽已經去西安打工了,朋友把我拉到縣城,我給奶奶說晚上不回家了,在外面乘涼。”彭江後來聽奶奶說,爺爺找他找了一晚上。

離家出走第一晚,彭江帶着紙箱子溜到了一家醫院,偷偷窩了一晚,流浪乞讨的第一天收入是323元。後來醫院發現,不讓住了,“離開醫院那晚受了大罪,剛出醫院門,就下了大暴雨,就爬在雨裡,爬進一個單元樓樓道裡坐了一晚。”

後來,他聽路人說有個“自動取款機”房間可以遮風擋雨,“那時候都不知道啥是自動取款機,後來找到了,就在那住,晚上去睡一會,在銀行上班前離開。”彭江說,當時也不想回家,回家就是家裡的負擔,不想給家裡添麻煩。

流浪過程中有好心人給了被子,吃飯也有愛心人士給送。好心的大姐給送過餃子,路過的學生給過包子,這些都讓彭江心裡感到溫暖。

自強

擺攤學做十字繡,苦練一年用嘴刺繡

慢慢地,彭江意識到,乞讨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2014年,他用兩年攢下的收入買了一輛電動三輪車,帶棚子的,開始跑“蹦蹦”,拉人跑一趟2元,“這不再是接受他人施舍,是我靠自己勞動掙錢了。”

彭江說,跑了一年“蹦蹦”後,2015年至2016年他開始擺攤。第一回進貨,彭江爬上大巴,去西安康複路進貨,賣小孩的發夾、蝴蝶結,“從那以後給康複路打個電話就能進貨,現在不賣那些了。”

在擺攤過程中,彭江見到有其他擺攤的女性在繡十字繡,他便研究着開始繡。主要靠嘴叼針,剛開始紮嘴紮手,“手破得都沒辦法看,十字繡的針還是圓頭。那會兒每天繡四五個小時,眼睛都受不了,現在一天最多能繡十多個小時。”

彭江說,當初聽人說十字繡能變錢,自己就跟着學,結果繡出來才發現:“哎呀,這個變錢可太費力了!”

彭江說,自己賣出去了五六幅作品了。“以前是一米3000元,現在價錢差不多就賣了。去年賣了一幅《迎客松》,這是價格最高的,一萬多元。”

在彭江老屋裡,還有幾幅庫存,《孔雀圖》近3米長,《清明上河圖》2米長,這都是比較大的作品,“清明上河圖繡了兩年多,這些我現在不打算賣,要留幾幅拍短視訊用。新作品繡好了一幅,再賣一幅。”

和記者聊天過程中,彭江的十字繡并沒停。雖然沒有手指,但手嘴配合,起針、下針、穿針、用剪刀劈線等,速度甚至比健全的正常人還要麻利。

“這麼多年早已經熟練了,差不多用了一年練成的。雖然身體殘疾,但我心裡不服輸,隻要下功夫,普通人能做的事我也能做到。”彭江示範,兩隻手配合還能寫字。

前幾年,彭江還買了刺繡機器,一天能繡好幾百雙鞋墊。“後來生意不好,機器就買了。鞋墊我也一直擺攤在賣,現在還有五六百雙庫存。”

漂泊

三輪機車改成“房車”,騎行走遍半個中國

2017年起,彭江多了一個小夥伴——他的“房車”,他走到哪都騎着房車,房車裡床鋪、燈飾啥都有。

32歲小夥無手指、腳趾,用嘴繡出清明上河圖,還自己擺攤、做直播,他說:“我想自己努力出好生活!”

彭江駕駛着他的“房車” 攝影:強軍

“我們同城有一位朋友,從小電擊失去雙臂,他就自己改了一輛摩托,用腳開機車。我受他啟發,将三輪機車加裝了集裝箱,改了一輛房車。”彭江說,當時找了電焊工,說了自己的想法,一星期就改好了,又找了木工把車箱内部裝好。

從那時起,開着小房車,“跑遍了大半個中國,青海、新疆、陝西、北京、上海、四川、山西、山東、東北都去過。路上走走停停,“到現在已經換了第三輛三輪摩托了。”現在擺攤,除了十字繡、鞋墊,夏天還會賣小水槍小玩具。

“特别想去西藏,嘗試去了一次,走到半路沒成功,高反到青海就受不了了。”彭江說,這些年到處漂泊,外面的世界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樣,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最喜歡東北、西北,“流浪時最喜歡去這些地方。這裡的人特别直爽、心地也善良。”

他說,這些年都比較順利,車每年都會檢修,“農用車上不了高速,就在省道走,最多一天能跑600公裡,頭天出發,第二天就能到北京。半個月就能騎到東北最北邊,俄羅斯交界處。”

目标

每天直播想做電商,希望自己的經曆能鼓勵他人

彭江如今有兩個打算。第一個,是做電商。這兩年,彭江參加過公益的電商教育訓練,去年冬天他接觸到直播,每天在房車直播,晚上九點開播,淩晨一兩點下播。“走到哪,播到哪。也試過早點開播,或者其他時段,但沒人看,到晚上九點那會兒流量上得快。”

除了直播,彭江下午會去拍視訊、拍素材,朋友幫他把素材剪成視訊,釋出在抖音賬号上。他心中最大的目标是想做食品、農副産品,把澄城的水盆羊肉通過電商賣出去,産銷一線。

彭江的第二個打算,是能走進公益團隊一起去幫助别人。“我淋過雨,是以也想給别人撐一把傘。”彭江說,現實生活中,他見過其他殘障人士朋友去演講勵志故事,給别人的生活帶去希望,現在看到有些健全的人對生活很抱怨,彭江直言很不喜歡這樣,“生活就是無論怎樣你都得努力,靠自己奮鬥出來的還是踏實幸福的生活,做好自己最重要。”

32歲小夥無手指、腳趾,用嘴繡出清明上河圖,還自己擺攤、做直播,他說:“我想自己努力出好生活!”

彭江在嘗試自己做直播電商 攝影:強軍

“我很感恩現在的生活,現在負面情緒很少,村上該給的幫助都給了。去年,一家養老機構的院長慰問時找到我,專門給我留了一間房子,在他們的幫助下,我在養老機構裡過的冬。”彭江說,夏天偶爾回老屋住,老屋村裡移民扶持工程搬遷,早都沒人了。

在彭江老屋的小院裡,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看到,一進門處種滿了大蔥、黃瓜、茄子、豆角等,“這是前幾天和一個叔叔一起種的,家門口就是彭家河,我隔幾天回來澆澆水。”

家人

母親節會給媽媽發紅包,“能自食其力很欣慰”

彭江父母現在在西安生活,早年父親給人幫忙時,拖拉機出問題,車禍造成三級殘疾。如今媽媽在一家餐館打零工,彭江跟家人隔三五天聯系一次,父親每次都囑咐,騎車要慢點。“我媽對我特别好,經常給我打電話。她每半個月有假就回澄城,給我帶吃的。我有啥想法現在都會跟家裡人溝通,家人也很支援我。”

5月16日,家人提到彭江現狀很欣慰,雖然身體有殘疾,但能自食其力。“我不會買禮物,母親節就給媽媽發了個紅包,1000塊錢,讓媽媽買點東西。”彭江說,有不如意的地方,自己不會向家人提起,都是自己調解,過去就好了,“不想成為家人的負擔。”

托養

殘障人士托養中心為彭江提供住處,想讓殘障人士能自強自立

張甯是澄城縣鶴童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院長,也是澄城縣殘障人士托養服務中心負責人,目前正在營運殘障人士托養的項目,包括寄宿式和居家式托養。

“彭江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當地很多人都知道,很可憐的一個小夥子。去年有人介紹,在一次慰問活動中,我認識了他。”張甯說,當時去看彭江,他跟奶奶住在一起,自己當時就叫彭江來托養中心住,“他喜歡做直播,我還想幫他把抖音直播做起來。”

“這個中心以前就隻是托養着殘障人士,給他們管吃管住,現在我就想着他們有的還年輕,可以教他們做一些适合的手工之類,就想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自己的收入,自立自強,替家庭減負。”張甯說,彭江就是一個自強自立的很好的例子,小夥子人很樂觀,也很積極向上,性格不屈不撓,“雖然是身體殘疾了,但是他不服輸。”

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 佘欣 編輯 李智

(如有爆料,請撥打華商報新聞熱線 029-8888 0000)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