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东周列国志》故事 晋文公打败曹国有怎样的故事?

率军救援宋国,没有直接到达宋国和楚国军队交战,而是先攻打楚国的属国:卫国和曹国。晋国军队打下卫国的五鹿,逃离楚丘之后,晋文公决定进兵曹国。晋文公攻打曹国不像攻打卫国那么顺利,一开始也遭遇了一些挫折。

《东周列国志》故事 晋文公打败曹国有怎样的故事?

二十年(前432)三月,晋国军队包围了曹国都城。向群臣问计。大夫认为,晋文公当年还是公子,流亡经过曹国时,曹共公不仅没有礼待重耳,还要趁重耳洗澡的时候,看重耳是不是真的聠肋。现在晋文公要来报当年的怨仇。曹国应该向晋文公谢罪,请求讲和,救一国百姓之难,僖负羁愿意充任使者。

曹共公说:晋侯不同意和卫国讲和,怎么会和曹国讲和呢?

大夫认为僖负羁当年私自馈赠饮食给,现在又请求出使晋军,这是卖国之计,不能听他的。于郎请求曹共公杀了僖负羁。于郎说自己有退敌之计。

曹共公念僖负羁是曹国世臣,免杀罢官。

于郎向曹共公献计说:“晋侯依恃胜利,必然骄傲。臣请求写密信给晋侯,约定黄昏时献门。预先使精兵挟带弓弩,埋伏在城门之内,哄骗晋侯进城,将悬门放下,万箭齐发,不愁晋侯不成齑粉。”

曹共公依从于郎的计策。晋文公得到于郎的投降信,就想进城。说:“曹国现在还没有吃亏,怎么知道没有诈?臣请求试探一下。”先轸在军中挑选长须高个的军士,穿着晋文公的衣冠。那个从前曾经两次刺杀晋文公的太监,晋文公认为他是听命行事,所以原谅了他。这次他请求为假的晋文公驾车。

黄昏时,城墙上果然竖起一面降旗,城门大开,假的晋文公率领五百军士进城。还没有进到一半,只听到城门内,梆声乱响,箭如飞蝗射过来。假晋文公急忙转身,悬门已经放闸,假的晋文公和太监勃鞮等三百多军士死做一堆。幸亏先轸多了一个心眼,要不然,晋文公在这里就要报销。

晋文公从前曾经经过曹国,曹军有军士认得晋文公,黄昏时仓促之间,不辩真伪,到了第二天早上,有军士认出死的是假的晋文公。没有进城的军士逃命来见晋文公,晋文公怒上加怒,更加紧攻城。

曹国于郎又献计:“将射死的晋军士兵,暴尸在城上,晋军士兵看见,必然沮丧,攻城就不会尽力。再过几天,楚国的救援军队必定会到来。这是动摇晋军军心的计谋。”曹共公依从于郎的计谋。

晋军士兵看见城墙上用秤杆悬挂着死去的晋军士兵的尸体,怨叹声不绝。晋文公对先轸说:“恐怕军心动摇,怎么办?”先轸说:“曹国人的坟墓都在西门外。请分出一半军士,列营在墓地,假装要挖这些墓,城中必然恐惧,恐惧必然生乱,然后我们再乘机进兵。”晋文公同意先轸的计策,派人在军中扬言:准备挖曹国人的祖坟。

《东周列国志》故事 晋文公打败曹国有怎样的故事?

先轸

晋文公派、率领他们的军士,移屯在墓地,准备铁锹和锄头,限定第二天午时,拿墓中骷髅献功。

曹国人听闻这个消息,心胆俱裂。曹共公派人在城墙上大叫:“不要挖墓,今天真的愿意投降!”

先轸也派人回应:“你诱杀我军,又在城墙上暴尸,大家不忍心,所以才要挖墓,你如果能用棺收殓死者,我们就收兵退军。”

曹共公要求宽限三天。先轸定下计策,预先使狐毛、狐偃、栾枝、胥臣整顿兵车,分四路埋伏,等曹国人开门把棺木送出来的时候,四路兵车同时进攻。

曹共公果然用棺木收殓每个死去的晋军士兵,到了第四天,曹共公要求晋军退军五里,然后打开四扇城门,用车把棺木分四门送出。才送出三分之一的时候,先轸一声令下,四路伏兵同时进攻,城门被丧车堵塞,急切之间不能关闭,晋军乘乱攻城,曹共公正在城墙上指挥弹压,在城外看见,从车中一跃登城,劈胸揪住曹共公。曹国谋臣于郎想逃跑,被晋国大将一刀杀了。晋军攻进曹国都城,把三百多位曹国大夫杀了。晋文公下令不能惊动曾经帮助过他的曹国大夫僖负羁,只要有人侵犯他家里的一草一木就斩首。

魏犫和颠颉不服气,半夜放火烧杀僖负羁的家,魏犫跳上门楼,冒着火势在屋檐上跳跃如飞,想找僖负羁杀了他。没想到,房梁倒塌,魏犫摔倒在地,正好一根烧着的柱子倒了下来,正打在魏犫胸脯上,魏犫登时口吐鲜血。前后左右火球乱滚,魏犫挣扎着攀上庭柱,跳上屋,盘旋着跳出来,满身衣服都已经着火,众人把他的衣服都扯掉,才没有被烧死。

《东周列国志》故事 晋文公打败曹国有怎样的故事?

魏犫

见城北起火,怕僖负羁家里有失,赶忙派军士救火。僖负羁的妻子抱着儿子躲在水池中,活了下来。僖负羁带领家人救火,被烟熏倒,被救起以后,已经不省人事,他见了一面晋文公就死了。晋文公拜僖负羁五岁的儿子僖禄为大夫,给他母子丰厚的金帛,送他们回乡。

晋文公下令杀了颠颉,本想把魏犫也杀了,赵衰再三求情,晋文公知道魏犫是难得的将才,所以把魏犫免职免死。

晋文公把曹共公关押在卫国的五鹿,晋楚城濮大战结束,晋国军队赢得彻底胜利,晋文公又率领诸侯接受周襄王的嘉奖。晋文公由于年事已高,过度劳累,积劳成疾,还做恶梦。晋文公病重时,曹国小臣用一车金帛贿赂晋国的太卜,说服晋文公释放曹共公,曹共公才得以回国。

原创首发,图片来自网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