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给批评披一件幽默的外衣

作者:言沫z

整天嘻嘻哈哈厮混在一起的朋友,是“昵友”(按西晋苏浚的分类法,符合“甘言如饴,游戏征遂”)。一个有智慧、幽默的人,不应该追求或满足于成为他人的“昵友”,而应该在朋友有错误时指出来,做朋友的“畏友”(即“道义相抵,过失相规”)。然而,有很多人不愿意成为“畏友”,究其原因是害怕因批评而引起对方的不快,进而引起彼此关系的裂痕。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但你若坐视朋友错下去,等朋友陷得难以拔足时醒悟,估计你们的友谊也就走到了尽头。

因此,该指出来的还是要指出来,该批评的还是要批评。只是,其方式不妨柔和一些、含蓄一些、有趣一些--这些正是“幽默”的拿手好戏。

中成药与西药口服制剂,因为味苦,大多裹上了一层糖衣,以利于患者口服。现代生活中的幽默也同样可以起着包裹“良言”的糖衣效用。人们用幽默来表达嘲讽、批评的意味就是生活的一种艺术,是人际关系和谐的需要。

对方错了,我们就应让对方改正,但是如果方法过激,可能会让对方脸上挂不住,恼羞成怒的人会更加坚持自己的错误,于事无补。所以,聪明的人会选择幽默的语言提醒对方,给对方留下面子。这是因为,笑是最能解嘲的东西,在哈哈大笑中,顽固的人也会变得可爱。

某青年拿着乐曲手稿去见名作曲家罗西尼,并当场演奏。罗西尼边听边脱帽。青年问:“是不是屋内太热了?”罗西尼说:“不,我有一个见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你的曲子里,我碰到的熟人太多了,不得不频频脱帽!

青年的脸红了,因为罗西尼用幽默的方式委婉地道出了抄袭别作品的事实。

运用这种表达方式,既可以用委婉含蓄的话烘托暗示,巧用逻辑概念,对谈判对手进行批评、反驳,又可以保证双方的关系不至于因批评、反驳而马上变得紧张起来。

我们批评别人,一般是出于让对方改善的动机。不论批评的对象是亲朋、同事、下属还是陌生人,我们都应注意不刺伤对方的自尊心,这样便不可能遭人记恨。如果刺伤了对方的自尊心,即使对方是个豁达的人,也难免会影响与其日后的关系。

用幽默的口吻去批评,就会最大限度地减轻批评的负面效应。运用幽默的语言可以把说话者的本意隐含起来,话中有话,意在言外。

某大学生毕业时从学术网站上照抄了一篇毕业论文以蒙混过关。他把论文交给自己的导师。导师翻了翻论文,然后微笑着说:“不错,我认为可以发表在学术网上。”大学生脸红了。导师又说:“还是再修改修改再说吧。”该大学生又羞愧又感激地回去了,终于认真地写出了自己的论文。

运用幽默的愿望并不是成人的专利,孩子们对幽默力量的运用,有时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有个酒鬼,贪恋杯中之物,酒醉之后常常误事。妻子多次劝他,他怎么也听不进去。一天,这个人的儿子对他说了几句,使得他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决心以后再不喝酒。

原来,他的儿子说:"爸爸,我送给你一个指南针。“孩子,你留着玩吧,我用不着它。

“你从酒吧里出来时,不是常常迷路吗?"

还有一则幽默,说的是某年轻夫妇虑待其老父老母,甚至每天给老父老母吃一些用破碗装的残菜剩羹。

年轻夫妇的五岁儿子,每次在爷爷吃饭时总是对他们说:“小心啊!别把碗摔坏了。”这句话重复了很多次后,年轻夫妇终于好奇地问儿子:

“你为什么那么关心那些破碗?”

“因为,我要留着将来给你们吃饭用。”儿子说。儿子的一句话,让年轻夫妇幡然醒悟。

以圆滑的技巧表达批评,幽默是个不错的选择,既能指出对方的错误,又能最大限度地保全对方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