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陕西省特级教师李莉:“双减”还孩子们一片明亮的天空

作者:陕派教育
李莉,陕西省特级教师,西安市高中地理李莉“名师+”研修共同体主持人。目前任职于西安市阎良区教学研究室,担任中学地理教研员。

2020年9月的一天,看到一部朋友邮来的儿童题材小说,立即被封面上孩子们拉的雪橇吸引住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让我觉得很亲切,及待看完整本书,一种温暖和美的生活气息感染了我,玩雪球、捉迷藏、捕麻雀、拉雪橇、溜河冰这分明就是我们童年生活的写照,书中的小主人公就像当年的自己,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自在的生活着。

文学高于生活,小说中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而饶有趣味的,现实中农村孩子的生活却是另一种景象。

记得前不久和一位坚守农村30多年的小学教师交谈过这个话题。这位认真敬业又充满责任感的乡村教师谈到,现在的农村孩子,很少有聚众做游戏或者玩的,因为孩子们彼此很难见面。他说,他们学校约有20%左右的孩子进城读书;约有30%左右的孩子是家长(大部分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接回家辅导完成作业;约有30%左右的孩子在校外托管班完成作业;约有5%左右的孩子在学校延点学习;约有15%左右的孩子放学后被家长送到城里上兴趣班。

孩子们的业余时间都在学习和完成课外作业中,在农村很少看得到小学生的身影。这位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老师说,几十年了,他只在有一年的春节前,在一个比较偏远的村子里,看到4、5个孩子在一起玩耍,那都是很罕见的景象了。

谈到这种现象,这位老师动情地说了一件事:学校附近有一个小村子,以前就十七八户人家,现在只有几户人家吧,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他去村子里,还能看到孩子们在村子一起活动的情景,后来村子里的孩子越来越少,最近几年因为家访他去过这个村子几次,满街看不到几个孩子,40岁以下的年轻人几乎看不到一个,这种景象让他难过的甚至流出了眼泪。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村庄是个小社会,一个没有青少年的小社会,它的荒凉自不可言说,它的未来更让人担忧。

他的担忧还有一个方面:农村学校的小学生大部分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在照管,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比较多:自私自利,难以管教。而孩子的父母因为没有参与孩子的养育过程,家庭观念淡薄,离婚率很高,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父母的离婚率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这又给这些家庭孩子的教育增添了难度。

农村的孩子虽然身处广阔的天地,却失去了自由和童趣,大部分都被家长安排在各种各样的学习班中,而对于成效如何,有些家长很少思考和过问。

不得不说这种风气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是由城市带动了农村的。

近些年来,城市孩子的学习现状更是令人堪忧。

一个孩子从学前班开始,就报各种各样的校外辅导班,及至上学后,各种各样的文化课补习班占据了孩子的所有业余时间,除了学校的学习,课后繁重的作业和各类各项的培训班把孩子的业余时间压榨为零。

前几天,看到上初三的侄女写的一篇新学期计划书,字体工整的像印刷体一样,下面是自己画的一组动漫人物插图。

陕西省特级教师李莉:“双减”还孩子们一片明亮的天空

初看时很惊喜,很快一种莫名的心疼袭来:我知道,孩子把字练到这个程度,她私下用了多少功夫、牺牲了多少业余时间,才练就了这种像机子打印出来一样的“书法”!而这也只是她九年来所学的四、五个“技能”之一,更是她利用繁重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学习的“技能”。

其实,现在的中小学生中,有各种各样“技能”的孩子很多:棋琴书画达到专业水准的学生越来越多,但是真正选择艺术道路的学生却很少,大部分选择走艺术院校的学生是考名校无望之下的无奈之举,而不是因为兴趣和特长所至。大部分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文化课学习方面成龙成凤,而不是在艺术上。这种选择与最初让孩子刻苦学艺是相悖的,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

很赞赏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的“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是的,教育本应该是因地制宜,自由播种、自由生长的农业生产,农民种庄稼,是按照它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去引导它、顺应它,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应该是各有所长、各成其才, 而不应该像工厂里面的模具生产一样,是整齐划一的工业品。

现代社会的学生,个人潜能被发挥到极大程度的同时,思想品质、劳动技能和心理健康却成了短板,学生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荒芜了。

我们期望这种现状得以改善,而不是愈演愈烈。我们呼吁不要压榨孩子的时间了,还孩子以童趣,还孩子以朝气,让孩子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下学习知识,在兴趣的引导下学习艺术,在活动的过程中掌握技能。让适合教育之花在每一位学生身上体现,让德智体美劳并举的素质教育在每一位学生身上得到真正的落实。

今年的“双减”政策为孩子们松了绑,为孩子们未来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是一场及时雨,消除了上文这位有担当的农村老教师的担忧,也纠正了义务教育中的一些误区。相信雨过之后将是晴天,孩子们在晴朗的天空下跑的更远,飞得更高。

编辑:刘昕

陕西教育报刊社是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直属教育宣传职能部门,编辑出版《教师报》《自学考试报》《陕西教育》等报刊。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