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清朝政府不许在陆地上买卖鸦片,也不准将鸦片存于澳门,于是英商就把鸦片仓库设在船上,名为“趸船”,停泊在伶仃洋至台湾的周边海域,让走私鸦片者接货立券,凭券使可在广州取钱,1837年一月加尔各答的报纸《英国人》如此报导
“在这裹停留的各种大小不同的船只,有些是趸船,所载的主要货物是鸦片,这些船只多年就没有移动,……自早至晚,走私船只从这些趸船上运走鸦片,来往不断。……走到鸦片船上,到处都可以看到一个活泼的、发财的、买卖的气象。在甲板的一边堆著巴特那和贝拿勒斯鸦片,另一边又堆著摩腊婆鸦片,……你再举目一看,又可看到在船尾上,二千元一箱的洋银,不知多少箱,也有箱子里装着纹银的。……当你看到这船上这些财富充斥的象征,而且这些钱在表面上看是如此不注意地分散著,你便对这部贸易的规模之宏大、价值之重要,得有很深的印象了。”
鸦片为清朝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白银外流,主张禁烟和弛烟的两派官员争论不休。道光十八年闰四月初十日(1838年6月2日),鸿胪寺卿黄爵滋上奏道光帝要严禁鸦片,痛陈
“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尼、人民、道士、随在吸食。故自道光三年至十一年,岁漏银一千七八百万两。自十一年至十四年,岁漏银至二千余万两。自十四年至今,渐漏至三千万两之多。此外福建、浙江、山东、天津各海口,合之亦数千万两。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臣不知伊于胡底!”

1650-1880间外销中国鸦片的数量
道光十九年二月二十八日(1839年4月11日),林则徐、邓廷桢及广东海关监督豫坤乘船到达虎门,会同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验收鸦片。烟贩在沙角缴烟,并在路易莎号签发收据。
美国及荷兰烟商承诺永不再贩鸦片,义律却从中破坏,缴烟途中运走鸦片,又以各种理由拖延缴烟时间。三月十九(1839年5月12日),民间缴烟完毕,拘捕吸毒者、烟贩一千六百人,收缴烟膏四十六万一千五百二十六两、烟枪四万二千七百四十一杆、烟锅二百一十二口。四月初六(1839年5月18日),烟贩缴烟完毕,共收一万九千一百八十七箱又二千一百十九袋。四月十一(1839年5月23日),兰士禄·颠地等英国商贩被驱逐出境,次日义律亦将十三行的英国人撤到澳门
林则徐本想将鸦片运回京师销毁,不过御史邓瀛认为为防鸦片被偷偷换掉,就地销毁更好,道光帝同意。林则徐决定于虎门公开销烟,接下来林则徐就要找出销毁鸦片的方法。林则徐曾使用传统销毁鸦片“烟土拌桐油焚毁法”,但效果不好。于是林则徐找出第二种方法“海水浸化法”。
海水浸化法的办法是在海边挑挖两池,池底铺石,四周钉板,再挖一水沟。将盐水倒入水沟,流入池中。接着把烟土割成四瓣,掉入盐水,泡浸半日,再投入石灰,石灰遇水便沸,烟土溶解。各工作人员拿木耙不停在池中搞拌,务求烟土完全溶入水中。待退潮时,把池水送出大洋,并用清水洗刷池底,不留涓滴。总共花了二十三天,才彻底销毁,而当时被命令巡守、查看销毁鸦片的官员,经过时也都因恶臭而掩鼻皱眉,有的甚至因此中毒病倒。博罗县典史陈熔在巡视过程中大呼“好臭”,而后竟晕厥在地,两天后就过世了。
四月廿二(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正式开始,虎门搭起了一座礼台,前面挂着一面黄绫长幡,上书“钦差大臣奉旨查办广东海口事务大臣节制水陆各营总督部堂林”,广东各高级官员全部出席。由于销烟是公开参观的,加上是端午节前后,因此人们纷纷前往虎门浅滩。另外,不贩鸦片的外商、领事、外国记者、传教士等等,都专程由澳门或其他地方前来参观,当中无一是英国人,以抗议清廷对英国人财产施加压迫。
销毁鸦片(想象图)
从四月廿二至五月十日(1839年6月20日)当中,共销毁两百三十七万六千二百五十斤鸦片,其中少数鸦片运送京师作样本,然后销毁。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史例,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
明天再来讲第一次鸦片战争,敬请期待[送心][送心][送心][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