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因苏报案章太炎入狱,邹容惨死,陈其美刺杀清臣失败,为何不逃?

作者:闲来唠史

1902年11月7日,由于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而仓皇逃往西安一年多的慈禧太后,在这一天,率领流亡的大清朝廷的所有人马重返北京城。

当慈禧太后一行人途经直隶省重镇保定的时候,刚刚上任不久的直隶总督袁世凯早已在这里等候迎接,还专门为慈禧太后定做了彩车专列,并亲自护送他们返回京城。

为了博取西方列强国家的好感,慈禧太后发布命令:“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因苏报案章太炎入狱,邹容惨死,陈其美刺杀清臣失败,为何不逃?

慈禧太后

此时的大清朝廷上下,就像是做了一场噩梦一样,曾经的灾难和耻辱全部都已经忘了个干干净净,醒来之后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尽管如此,那些立志为了中华民族开拓新路的革命者却始终没有忘记国家的耻辱,更没有忘记清廷的腐败。虽然慈禧太后返回京城后,也开始积极实施变法,推行新政,但已经太迟了。

因为此时的革命党几乎已经形成了队伍,他们意识到,仅仅凭靠大清政府是无法挽救中国的命运,必须要用采取武装革命的方式才能改变中国。

面对这种情况,革命党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清政府的重臣实施暗杀行动。

因苏报案章太炎入狱,邹容惨死,陈其美刺杀清臣失败,为何不逃?

袁世凯

1905年春天的一个晚上,三位青年革命者聚集在安徽芜湖科学图书社楼上的一间小屋里,他们三人志同道合,围坐在一起商讨着下一个暗杀的目标。

这三个年轻人分别是陈独秀、赵声和当时担任“北方暗杀团”支部长的吴樾。

经过一番商讨,他们最终决定暗杀清廷里面的重臣。吴樾自告奋勇说:“搞暗杀,让我去完成比较容易一些。”

吴樾之所以要揽下这次暗杀行动,因为他知道,暗杀过程中是要做出牺牲的,为了中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危亡,他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吴樾在和陈独秀、赵声互道珍重之后,即刻前往北京城,寻找机会暗杀朝廷大臣。

因苏报案章太炎入狱,邹容惨死,陈其美刺杀清臣失败,为何不逃?

吴樾

而就在这个时候,清廷决定派出几个位高权重的亲贵大臣分别奔赴世界各国进行考察。而在决心推翻满清统治的革命党人眼里看来,这只不过是清廷在做最后的苟延残喘,自然应当加以阻止。

1905年9月24日上午八点,北京正阳门火车站挤满了前来给五个大臣送行的官员和随从。就在这时,一个青年突然从人群中走出来,想要进入五大臣的专用车厢内,却遭到了卫兵的阻止。

这个人就是吴樾,他计划在火车上刺杀五大臣,并做好了与他们同归于尽的准备。

面对卫兵的阻止,吴樾眼看没有办法接近五大臣,机会稍纵即逝,于是,他立即从怀里掏出了一个炸弹,朝着五大臣所在的车厢内扔了过去。

由于五大臣身边有许多卫兵守护,仅造成载泽和绍英的伤势比较严重,其余三个大臣只是受了一点轻伤,但吴樾本人却当场身亡。

因此,清廷只能被迫推迟了出国考察的时间。

当战友们得知吴樾身亡的消息,都难掩心中的悲愤之情。不久之后,另一位革命党人陈英士专门题写了一首《吊吴君樾》。

“我爱吴夫子,视死忽如归。 慷慨赴大义,初阳生光辉。 志士赫然怒,有家且不顾。 使吴君而在,执鞭所欣慕。”

1906年深秋,暂住在日本东京小石川区井之兴公园旁边的孙中山先生,迎来了同盟会的重要成员宋教仁。与此同时,宋教仁还带来了一位青年,这位青年即是陈英士。

因苏报案章太炎入狱,邹容惨死,陈其美刺杀清臣失败,为何不逃?

陈英士(陈其美)

初次与陈英士相识,孙中山就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好感。当看到《吊吴君樾》这首诗后,孙中山则对陈英士更加欣赏。

陈英士又名陈其美,他的侄子就是后来国民党四大家族之一的陈果夫和陈立夫。

陈英士于1878年出生在浙江省湖州府学前街五昌里,自从宋朝以来,陈氏家族就在这个地方繁衍生息。

据说,陈氏家族从14世至18世期间,都有人在朝廷做官,号称“五世其昌”,因此他们的居住的地方也就称为“五昌里”。

因苏报案章太炎入狱,邹容惨死,陈其美刺杀清臣失败,为何不逃?

孙中山

在陈英士七岁的时候,他跟一群小朋友在点燃路边的枯草时,其中的一个小朋友的衣服不小心被引燃。见到这种场景,陈英士立马将那个小朋友扑倒在地,两人拥抱着在地上打了好几个滚儿,才把衣服上的火给扑灭。

这件事一经传出,陈英士很快就获得了十里八乡村民的赞誉。

后来,根据陈英士的英勇救人的事迹,同样身为湖州人的书画家王一亭还特意画了一幅《英士群戏图》,并题诗一首:“嬉戏野烧已知炎,附背方知智勇兼,迥异群儿能了了,养成大器不烦占。”

由于父亲早逝,家境贫寒,陈英士14岁那年就踏上了独自谋生的艰难旅程,他来到了邻近县城的一家当铺里当学徒。

一直到1903年,陈英士正式告别家乡,独自一人踏上了上海的旅程,进入了由他表叔杨信之开设的同康泰丝栈里当助理会计。

因苏报案章太炎入狱,邹容惨死,陈其美刺杀清臣失败,为何不逃?

而就在这个时候,轰动全国的《苏报》一案在上海发生了,事件的主人公邹容也就成为了陈英士心中的又一位青年偶像。

邹容写了一部近代史上非常有名的著作《革命军》,在文中,他不仅号召人家起来革命,而且革命还要建设一个像美国一样的政府,设立大总统。

随后,革命党人章太炎为《革命军》作序,即是《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将它发表在了《苏报》。

章太炎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严厉斥责“载湉(光绪皇帝)小丑,未辨菽麦”,而且对康有为的保皇谬论痛加批驳。

因苏报案章太炎入狱,邹容惨死,陈其美刺杀清臣失败,为何不逃?

邹容

光绪皇帝看到之后大为震怒,于是与租界里的巡捕房相互勾结,大肆逮捕革命党人,这就是震惊一时的“苏报案”,

1903年6月30日,章太炎被清廷逮捕,此时的邹容已经躲避在了一个外国传教士的家中,可谓是比较安全的。

但是,邹容得知章太炎被抓捕后,他不愿意让章太炎一个人承担牢狱之灾,于是主动投案,被清军关押在监狱中。

看着这起案件,刚到来到上海的陈英士深受触动,同时也给他上课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不幸的是,就在邹容还有两个多月就能出狱的时候,却被清廷折磨出了重病,于1905年4月3日病死在狱中,年仅20岁。

因苏报案章太炎入狱,邹容惨死,陈其美刺杀清臣失败,为何不逃?

章太炎

不久之后,陈英士在蔡元培、于右任等革命党人的启示之下,准备东渡日本留学。但到了即将出发的时候,他却改变了主意。

陈英士深受当年吴樾刺杀五大臣的影响,也想学习吴樾的壮举,以身成仁,他把刺杀的目标锁定了上海道台袁树勋的身上,计划在他打道回府的路上实施暗杀。

但是,从吴樾刺杀五大臣之后,朝廷百官都加强了防备,刺杀行动变得难上加难。

刺杀不成,计划也完全泄漏了,上海道台袁树勋下令破案,衙役们四处追查凶手。

于是,蔡元培等友人紧急催促陈英士,立刻前往日本避难。

然而,陈英士并没有立刻动身奔赴日本。

因苏报案章太炎入狱,邹容惨死,陈其美刺杀清臣失败,为何不逃?

邹容纪念馆

1906年,在清廷严密的监视下,为了纪念在狱中受尽折磨而死的邹容,革命党人为他建造的纪念塔在上海落成。就在举行落成典礼的仪式上,蔡元培还是从人群中认出了伪装了的陈英士。

原来,为了出席这次集会,陈英士特意将前往日本的行程推迟了,冒着巨大的风险前来向邹容烈士致意。

在陈英士的眼里,他认为,一个革命者就要像邹容、吴樾那样视死如归,而他的名言是:“死不畏死生不偷生,男儿大节生与日争,道之苟直不禅鼎烹,渺然一身万里长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