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伊索寓言》因暗黑情节被家长投诉,你怎么看?

作者:荷兰奶叔
《伊索寓言》因暗黑情节被家长投诉,你怎么看?

每个孩子的童年,都至少有一本童话书。

奶叔小时候看过很多有趣的童话,如今升级为奶爸,提前就给奶酪列好了一个长长的故事书清单。有一次,在我搜索评分高的童话书时,却看到这样一条新闻:

有一位学生家长,读了《伊索寓言》中螃蟹掐死坏心肠蛇朋友的故事后“深感不安”,于是就打电话投诉,要求出版社删除这篇,并追回全部已出版书籍。家长认为,这本故事书中充满暗黑童话,会伤害孩子健康。

《伊索寓言》因暗黑情节被家长投诉,你怎么看?

▲ 来源:微博@南方周末

这条消息一出,惊动了整个出版界和家长圈,奶叔也感到很疑惑:流传了两千年的《伊索寓言》真有这样可怕吗?思考了很久,决定和大家聊聊这件事。

《伊索寓言》因暗黑情节被家长投诉,你怎么看?

不仅能看,还要引导孩子去看。

奶叔觉得,经典童话之所以能流传这么久,就是因为书本里蕴含的真善美能够通过寓言故事,传达给孩子,能够培养孩子美好的品格,帮助他们建立基本是非观。

童话故事里有很多感人的情节:

白雪公主在危难之际仍保持善良; 灰姑娘落难之时仍不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小美人鱼宁愿牺牲自己也不伤害他人...... 同时,童话故事里也有很多看似暗黑的情节: 比如《伊索寓言》中狼吃小羊; 狐狸欺骗乌鸦得到乌鸦嘴里的肉; 蛇把救它的农夫咬死......
《伊索寓言》因暗黑情节被家长投诉,你怎么看?

这些故事中有美好的,也有凶残的。那些看起来暗黑的情节,只不过是用惨烈的结局来反映坏人的残暴、狡猾。仔细看就会发现,惩恶扬善的主题是始终没变的。也正是因为童话中的主人公经历了磨难,打败了坏人,才过上幸福生活。

如果不该有这些所谓“暗黑”情节,只保留田园牧歌的部分,不光《伊索寓言》没法写,《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甚至我们国内的四大名著都要下架整改了。

《伊索寓言》因暗黑情节被家长投诉,你怎么看?

▲ 来源:pixabay.com

《伊索寓言》经过历代多位作家、学者整理修订,已经被不少学校指定为小学生必读书籍,在小学低年级课本中,有很多课文都改编自《伊索寓言》。

而且,奶叔仔细阅读了《伊索寓言》中《蟹和蛇》的故事,大概意思是:

蟹总是对蛇坦诚相待,让蛇弃恶从善,然而蛇却一句忠告都听不进去,继续祸乱四方,最后蟹趁蛇睡觉的时候把它掐死了。

就这么个短小的故事,血腥暴力?奶叔还真没看出来,感觉这就是个恶有恶报、大快人心的故事。其实,孩子看完《蟹和蛇》后,作为家长,可以和Ta聊很多话题:

要不要和坏人做朋友? 蟹除了掐死蛇,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蟹后面会坐牢吗?会不会被警察叔叔带走? 如果只是看到了暗黑,只想怎么保护孩子,孩子长大后该怎么独自面对这个世界呢?
《伊索寓言》因暗黑情节被家长投诉,你怎么看?
《伊索寓言》因暗黑情节被家长投诉,你怎么看?

童话中的恐怖和暴力也有教育意义。

儿童心理研究学者布鲁诺·贝特莱姆认为:

那些含有野蛮残酷内容的童话故事,有助于孩子渲泄他自己的可怕冲动。

当孩子听到童话中也有这些坏事,会发现他自己不是唯一想干这些坏事的人,从而产生一种解脱感。

如果只知道过度保护孩子,无异于培养一个将来遇到困难束手无策的“巨婴”。

这就好比一些家长总会低估小孩的接受能力,在孩子面前不提和死亡、暴力相关的所有字眼,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活在虚构的美好泡沫中,没办法真正成长起来。

《伊索寓言》因暗黑情节被家长投诉,你怎么看?

对于家长投诉《伊索寓言》这件事,南方周末评:

“过度保护孩子,会让孩子对真实的世界失去免疫力。”

是的,天下没有无菌的环境。无论是在童话书里,还是现实社会中,美与丑,善与恶都是一并存在的,甚至人性会比童话书复杂的多,生活从来不是每天都明亮温暖。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

童话以儿童可以接受的方式初涉了虐待儿童、兄弟阋墙等等社会问题,尽管儿童必须到长大以后才能完全理解这些问题,听起来像是我们的孩子在童话里提前进行了一场现实社会生存演习。

奶叔觉得这样的生存演习很有必要。如果把孩子一生中遇到的难题比喻成恶龙,那么孩子在童话中学到的勇气,建立起的善恶观,终有一天会变成一股力量,助Ta握紧手中利剑,斩杀成长路上的恶龙。

美丽公主和食人恶龙共同存在于这个世界,如果想让孩子学会坚强面对,就从读那些含有“暗黑”情节的经典童话开始吧。

《伊索寓言》因暗黑情节被家长投诉,你怎么看?

奶粉们,你都给孩子看过哪些童话书?

奶叔期待你的留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