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活着就要学点哲学,西方哲学研究第18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作者:足球列表
活着就要学点哲学,西方哲学研究第18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第七章 理性的故事

一、 笛卡尔: “ 我思故我在”

当英国经验论的奠基者培根, 在冰天雪地中为一个实验而劳碌奔波时; 大陆唯理论的创始人笛卡尔, 却安坐在温暖如春的火炉旁凝神沉思。 这个鲜明的对比, 恰好勾勒出经验论和唯理论南辕北辙的理论特征和学术风格: 前者把知识建筑在经验的大地上, 因此, 注重事实、 推崇实验; 后者以理性为基础构建认识的大厦, 所以, 肯定原则、 强调推理。 于是, 我们就很自然地目睹, 培根如何为了自己的信念而在实验场所鞠躬尽瘁; 下面则让我们来看看, 笛卡尔先生又是怎样心安理得地在自己的头脑里抽茧剥丝、 并用之于建造形而上学体系的。笛卡尔(Rene· Descartes, 1596—1650) 出生于法国外省一个贵族家庭。 他体质嬴弱、 敏感多疑, 这种天生的气质给他的哲学打上了深刻的烙印。 在耶稣会学校所受到的教育,为他打下了当时所能得到的最好的数学基础, 并从古典学中了解了以往的主要学问。

活着就要学点哲学,西方哲学研究第18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后来, 他前往巴黎学习法律, 虽然获得了硕士学位, 但并没有从事法律工作, 而且他作出了一个奇怪的决定: 当兵从军。 理由很简单, 因为充斥着学术文化界的都是些经院哲学的胡言乱语, 只会误人子弟, 要获得真知, 只能到世界这本大书去寻找, 而当兵则可以使他周游列国。 笛卡尔随军游历了荷兰和德国许多地方。 在服役期间,他的哲学思想渐趋成熟。1691 年冬一个严寒的日子, 笛卡尔独自躲进一间小屋,面对火炉闲适安坐, 炉火烤得人暖烘烘、 懒洋洋的。 他双眼漫不经心地瞟着火炉, 飘忽跳跃的火苗慢慢地使他进入了一种似睡非睡的出神状态。 这种凝神沉思的情景, 对他已是家常便饭了。 忽然间, 一个观念异常清晰地跃上他的脑海: “ 我思故我在!” 他无比兴奋地紧紧抓住这一思想, 一步步地推展下去, 把以往零星分散的观念提纲挚领地串联起来, 拧成了一个严谨的思想体系。

活着就要学点哲学,西方哲学研究第18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于是, 近代西方哲学终于在这个火炉旁悄悄地诞生了, 而这位老是佩戴着一把长剑、 爱睡懒觉和沉思冥想的笛卡尔先生, 则因此被西方人尊奉为近代哲学之父。为什么笛卡尔能享有如此殊荣? 他到底创立了什么样的一门哲学学说呢?“ 怀疑一切” , 这是文艺复兴时法国名作家蒙田 (M . E .de Montaigne, 1533—1592) 的杀手锏, 他祭出这一绝招,用以否定神学和经院哲学, 对后世影响深远。 往前追溯, 可以在古希腊的智者中找到一批最早的怀疑论者, 他们目空一切、 怀疑一切。 怀疑作为一种方法, 是理性思维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但怀疑论者好走极端, 错将方法当目的, 由怀疑进而否定人类的一切知识。 蒙田虽则未入智者窠臼, 但他却无力在被他的怀疑方法所扫清的地基上, 重新栽种下新哲学的树苗。 笛卡尔与培根一样志存高远, 决心放倒经院哲学这株老朽的枯树, 并在新地基上重新树立新哲学的理性基础。

活着就要学点哲学,西方哲学研究第18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他接过怀疑的方法, 作为扫荡经院哲学和一切旧知识的铁扫帚。怀疑一切, 便成为他的哲学出发点, 也是他的科学方法的第一步。 小时候, 笛卡尔埋头研读各类经典, 谁知越学越糊涂,敏感多疑的他不由得疑窦丛生: 神学是教人练习升天堂的学问, 除了天使和上帝, 谁有能耐去理解和把握? 哲学呢? 千百年找不出一件事不在争论之中, 从来就不曾给人任何确定无疑的东西。 至于其他一切建立在哲学基础上的学科, 其可靠性就更不必提了。 他由此联想到, 我们所有的知识, 无一不是在我们还没有学会用理性去独立思考之前, 由别人从外面灌输给我们的, 而灌输者也是从别人或前辈那里接受他们的意见的。 这样陈陈相因、 代代相传, 谬种便日渐累积凝固,从而构成我们熟视无睹的所谓知识体系。也许正是那团陪伴着笛卡尔陷入沉思的炉火, 意外地给了他以灵感: 必须在经院哲学和旧知识大厦中放上一把滔天巨火, 让怀疑的烈焰将它们统统烧成灰烬, 以便腾出空地, 让位给经过理性反思的新学问。

活着就要学点哲学,西方哲学研究第18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普遍的怀疑, 是笛卡尔方法论中第一个重要原则, 其目的乃在于, 在寻找确定可靠的知识以前, 首先排除一切武断、偏见和迷信等错误的干扰, 以便在清晰明白的心境中去鉴别真正的知识。 这就引申出怀疑之后, 确定知识可靠性的四条规则:(1) 除了根本无法怀疑的、 清楚明白的观念以外, 决不接受任何东西;(2) 将所考察的任何问题, 都按照解决问题的需要而分成最小的部分;(3) 思想必须遵从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 即便本身没有次序, 亦应假定其有次序;(4) 把一切情形尽量完全地列举出来, 始终进行彻底的审查, 以确保毫无遗留。笛卡尔正是用上述规则把代数运用于几何学, 从而创立了解析几何学这门新兴学科的。 他希望把这种数学中行之有效的演绎方法, 抽象概括为普遍有效的方法, 用以解决哲学、物理学、 解剖学和天文学等领域中的问题。普遍怀疑和上述四条确定性规定, 是笛卡尔方法论中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两大部分, 怀疑意在扫除偏见和迷信, 规则旨在确定可靠知识的标准和步骤。

活着就要学点哲学,西方哲学研究第18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 用理性直观去寻求清楚明白的原理和进行演绎推理, “ 清楚明白” 是笛卡尔十分强调的可靠知识的唯一标准, 也是哲学研究所必须遵从的一般规则。 所谓“ 清楚明白” 是指, 观念、 判断和知识在头脑和思维中是否清晰有序、 明白无误、 不自相矛盾, 而与具体的经验证实无关。当笛卡尔用这种方法去审视一切时, 便导致了系统的怀疑。 什么东西是清楚明白而无可置疑的呢? 面前的火炉显然不是, 因为我的感官可能会欺骗我, 我不知道这是否是一个梦境; 也许数学千真万确, 但没准上帝或恶魔在捉弄我, 将我引入歧途; 身上的佩剑也许是假的, 停在脸膛上的鼻子恐怕一会儿就会化掉, 连我本人是否真的站在这个地球上, 这些由感官经验告诉我的一切, 都是值得怀疑的。 然而, 在我对所有事情进行怀疑之时, 却有一件事是勿庸置疑的, 那就是“ 我在怀疑” 这个思维活动。

活着就要学点哲学,西方哲学研究第18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如果连这也要怀疑, 那世上就没有怀疑了, 这岂不自相矛盾了吗? 这就是著名的“ 笛卡尔的怀疑” , 从这里就引伸出笛卡尔哲学的第一条原理: “ 我思故我在” 。 我在思想, 即使在想我在做梦、 我被捉弄、 我没有了身体, 无论我想什么, 想这件事本身是确凿无疑的。 笛卡尔认为, 这是最确实可靠的真理, 其他一切原理都可以从它推导出来。就这样, 笛卡尔通过批判的怀疑方法, 找到了第一个无可怀疑的东西: “ 我” 。 这个“ 我” 并非肉体之“ 我” , 而是思维者之“ 我” , 是独立自存的精神性实体—— 心灵, 其本质就是思想。 事实上, 这个“ 我” 就是作为认识者的主体, 也即与对象客体相对应的人的自我意识。 笛卡尔将自我从客体世界中独立出来, 并把这个主体作为与客体对立的哲学与认识的出发点, 这种做法对于以认识论为主题的近代认识论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难怪人们毫不犹豫地将笛卡尔视为近代哲学之父。接着, 笛卡尔便从第一原理中推论出上帝。

活着就要学点哲学,西方哲学研究第18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既然“ 我” 会怀疑, 那就证明“ 我” 是不完满的, 因为怀疑意味着认识不足, 即不完满性。 但“ 我” 心中却清楚明白地感到有一个全知全能无限完满的上帝观念, 它从何而来? 绝不可能从不完全的“ 我” (即心灵) 中产生, 所以上帝观念必然来自“ 我”之外的一个完满的实体—— 上帝。 因此, 上帝必定存在。 于是, 上帝成了笛卡尔所证明和推出的第二个不可怀疑的实体。这个证明其实只是中世纪实在论者安瑟伦本体论证明的一个翻版。然后, 借助于上帝的帮助, 笛卡尔进一步演绎出物质世界的存在。“ 我” 的认识能力既然是上帝赋予的, 那么它就决不会欺骗我; 只要“ 我” 的观念清楚明白, 它就必定真实可靠; 因为“ 我” 清楚明白地意识到外界物质对象的观念, 所以物质对象一定存在。现在, 我们有了构成世界一切事物的三个实体: 上帝、 物质和心灵, 它们都是笛卡尔从普遍的怀疑、 用清楚明白的原则推导出来的。

活着就要学点哲学,西方哲学研究第18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就这样通过理性的思辨和逻辑的演绎,从主体自我这一认识论思路出发, 去解释世界的存在, 一步步构成了他的形而上学世界。但是, 这个世界体系一开始就存在着分裂。 根据笛卡尔,物质与心灵各自独立、 互相平行, 谁也不决定谁。 这首先就导致了一个无法解决的理论困境: 怎么解释心灵与肉体相互协调的事实? 例如, 为什么脑子想去吃饭, 身体却不会跑去踢球? 一个人怒火满腔时, 就不可能满口甜言蜜语? 为解决心体协调的问题, 笛卡尔绞尽脑汁, 想出了一个办法: 灵魂位于大脑的“ 松果腺” 中, 当其受到外物震动时, 灵魂固有的知觉就出现, 并使肉体有适应的反应。 这实际上就承认了灵魂与肉体有一定的联系, 变得自相矛盾了。 后来, 笛卡尔的追随者们设计了一个更为精致的理论—“ 两钟并行论” : 精神和肉体就像两个走时一样准确的钟那样, 由上帝上紧发条,各自走着独立平行的路。 但人们自然会追问: 上帝既然那么全能, 为什么会弄出这样一套笨拙的东西, 而不是将二者合并为一? 难道上帝有意捉弄人才这么干的吗? 无论怎么说, 笛卡尔无法解决他提出来的这一套精神与物质的二元论, 只好搬出上帝来调停二者的矛盾, 填平心灵与肉体的鸿沟。

活着就要学点哲学,西方哲学研究第18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但这样一来, 他就回到了神学的怀抱中去了。依赖上帝, 这对笛卡尔来说, 不仅是出乎理论的要求, 而且也是基于心理的需要。 生性胆小谨慎的笛卡尔, 从军队退役后, 只回巴黎住了两年, 就发现这个国家令人窒息的气氛不适宜他的思想, 转而迁往较为自由的荷兰, 一住就是21 年。他曾写下一部重要的物理学著作, 书中完全抛开了上帝, 采纳哥白尼的学说, 用机械唯物论的方法去讨论物质世界。 可是, 当他知道1616 年伽利略被教廷秘密审判以后, 眼前似乎又浮现起布鲁诺被活活烧死的情景, 终于决定将书稿藏而不露。 因此, 他之捧出上帝, 也许是为了逃避迫害而不得不披上的一件保护性的神学外衣。 况且, 他的上帝是在认识论的基础上、 从自我出发、 通过理性推导而来的, 它作为他的唯理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必要的理念基础和终极原理, 也是一种理论的需要, 它仿佛是那个人再不能言说的那个思维的极限,那个人类把所有未知的东西都往它身上推的空箱子。

活着就要学点哲学,西方哲学研究第18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当然, 我们不必为笛卡尔的有神论作辩护, 因为在当时,就像我们今天相信人都有祖先一样, 信奉上帝乃是一件及其自然的事, 像霍布斯那样极端的无神论思想家是绝无仅有的,大物理学家牛顿, 在他的机械论宇宙中也恭敬地将上帝尊奉为“ 第一推动者” 。 培根和洛克都是虔诚的教徒, 也是二重真理的信奉者。笛卡尔关于心灵与物质为各自独立的实体的观念, 加剧了由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引发的二元论。 这种理性化的形而上学与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不可同日而语。 经院哲学将理性看作信仰的附庸, 用理性来证明上帝, 从而建立神学的世界观。笛卡尔则将这一切颠倒了过来, 用理性的怀疑彻底推倒经院哲学的旧建筑, 然后从思维者主体—— 即理性的自我意识中推引出整个世界及其上帝。 这样一种理性形而上学的方法, 深刻地影响了近代哲学。 在认识论中, 笛卡尔也贯彻了他的理性第一的原则。在火炉旁得出“ 我思故我在” 结论的笛卡尔, 此时端来了一盆蜂蜡, 对着它出神。 感觉告诉我, 它有特定的味道、 气味、 颜色和形态, 它较脆硬又易于摆弄。

活着就要学点哲学,西方哲学研究第18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可是, 当我用火来烤它时, 它立刻就融化流动, 然后冷凝成与刚才很不相同的形状。 不过, 我知道虽然它已面目全非, 但它仍然是原来的那一块蜂蜡。 为什么? 感觉已经告诉我它早已发生变化, 而我却认定它根本没变, 可见使我作出这一确认不是感觉, 而只能是我的思维。 换言之, 是我的理性知道蜂蜡之所以为蜂蜡的本质。 因此我能够排除感觉的干扰, 坚持正确的认识。从这个例子, 笛卡尔引申了他的唯理主义认识论。 与经验论相反, 笛卡尔认识, 感觉经验不能了解事物的真相, 时常还会骗人, 因而没有可靠性。 只有理性的认识才是可靠的,通过理性直观和演绎推理, 人就能获得真实可靠的认识。 人心天生具有一些不证自明、 清楚明白的“ 天赋观念” , 例如像“ 平面上两直线不相交必平行” 这样一些几何公理, 像“ 全体大于部分” 这类数学原理, 像“ 甲不是非甲” 这种逻辑规律,以及像上帝观念等等。 人们通过理性的直观而非感觉经验发现这些天赋观念, 并使它们成为进行演绎推理的前提和出发点, 从中推演出一切真实可靠的知识, 建立起全部知识大厦。

活着就要学点哲学,西方哲学研究第18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当然, 笛卡尔并不把一切观念看成天赋的。 他将观念分成三类: 第一是由感觉从外界对象获得的外来观念, 其可靠性不高; 第二是人造的观念, 如美人鱼、 飞马; 第三类是天赋观念, 最为可靠。如同他的形而上学存在着物质与精神的二元对立一样,在认识论上, 笛卡尔也碰到理性认识如何与经验存在相适应的问题, 由天赋观念得来的认识如何能应用于经验世界的问题。 在这里, 他又不得不求助于上帝: 上帝一方面把规律建立于自然之中, 另一方面又把它们的概念印人人的心灵, 当我们认识了它们, 也就同时理解了自然的规律。 这又是一种平行论的论调, 即认为自然 (经验) 系列与理性系列相互平行、 不谋而合。 这是二元论所导致的一个必然的理论结局, 从中透露出一种独断主义的味道。 因为人们自然会问: 为什么两个毫不相关的领域竟会步调一致、 相互趋同呢? 笛卡尔只能武断地答道: “ 那是上帝要这么干的!”由怀疑到独断, 这是笛卡尔哲学所走过的思路历程。

活着就要学点哲学,西方哲学研究第18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当所有的一切都遭到怀疑否定之后, 眼前就只剩下一片空白, 这时, 要在这片空白之区树立起任何东西来, 都只能靠一种独断专行。 笛卡尔正是这么做的: 由普遍的怀疑到“ 我思故我在” , 那个作为思维者的“ 我” 便是一个不依赖任何条件而独立存在的东西, 甚至连承担起思维活动的大脑和身体都可以不要。 这还不够武断吗? 同时, 片面否定感觉经验, 任意夸大理性认识, 也使笛卡尔陷入某种先验论的武断之中。 无可否认, 笛卡尔要求人们凭借理性、 独立思考, 意识到感性认识的局限性, 而提倡理性演绎法, 以取得普遍必然的知识, 这对于反对经院哲学所宣扬的信仰主义和蒙昧主义, 对于当时科学文化的发展, 尤其对数学和演绎逻辑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另一方面, 正如英国经验论继承了中世纪唯名论传统, 突出个别实在, 否认一般的客观实在性, 强调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根本作用那样; 笛卡尔首倡的唯理论也与实在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唯理论因为感觉经验的个别性而轻视它, 转而强调理性所把握的一般共相, 以为通过理性直观和理性演绎,可以获得关于世界的普遍必然的认识。

活着就要学点哲学,西方哲学研究第18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唯理也就是理性唯一、唯上的意思, 笛卡尔提倡的理性至上主义, 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 一面用于砍劈经院哲学的蒙昧迷信, 一面拿来抵挡经验论的经验至上论。 与经验论相对悲观的知识论相反, 唯理论对人类知识表现出极度的乐观情绪, 似乎只要努力发掘自己心中的“ 天赋观念” , 人就可以一步登天, 走上通往终极真理的康庄大道。 这种盲目乐观与唯理论的思想独断相映成趣,并始终随着它。笛卡尔的几部重要著作《方法谈》、《形而上学的沉思》 和《哲学原理》 等, 都是在荷兰定居期间发表的。 这些作品使笛卡尔声名远扬海内外, 也惊动了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 这位文艺复兴式的君主力邀笛卡尔赴瑞典讲学。 令人奇怪的是, 这位惯于怀疑一切的法国哲学家, 却不曾对这次使命的效果产生任何怀疑, 也没有对自己衰弱的身体能否经受得起北欧的严寒有丝毫的忧虑, 便欣然应命, 踏上了斯德哥尔摩。

活着就要学点哲学,西方哲学研究第18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岂料, 瑞典女王精力充沛得惊人, 坚持要笛卡尔每天凌晨5 点为她和大臣们讲授哲学。 这可难倒了我们这位自由散漫的哲学家。 像许多出色的哲学家一样, 笛卡尔惯于睡懒觉,每每日上三竿、 太阳晒到屁股的时候, 他仍赖在床上为夜里过度的玄思而休眠不醒。 但是, 王命不得不从, 笛卡尔只得勉为其难, 匆匆从床上爬将起来, 草草梳洗完毕, 还忘不了戴上那把形影不离的长佩剑, 揉着腥松的睡眼, 急急忙忙赶往金壁辉煌的皇宫, 一路上北风呼啸、 寒气逼人。 当他见到女王不以为然的脸色, 才发觉自己又迟到了! 难道是因为自己头脑里的钟与自己身体内的钟走时不同, 还是由于自己寝室的钟与皇宫的钟不一致, 而使自己屡屡迟到的呢? 对此, 笛卡尔只好无可奈何地耸耸肩。然而, 他身体内的钟终究跟不上他灵魂里那只急匆匆的钟的步伐, 而北欧萧杀的严寒又加重了这种身心失调。 不出半年, 哲学家就一病不起, 成了天国的客人了。 这使人想到与本节开头有关的一个对比: 经验论的创始人培根也是殒命于严寒, 不过他是为了实验而捐躯; 而唯理论的首倡者笛卡尔, 却是因为沉思冥想被打断而丧生的。 莫非二者之间还暗示着一个上帝早已安排好了的结局吗? 这, 我们就无从知道了。

活着就要学点哲学,西方哲学研究第18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P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