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元末:英雄朱元璋和枭雄陈友谅的角逐

作者:月冉日华
“毫无疑问,陈友谅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坏人,但在那个乱世里,他的行为法则却是当时通用的选择。如果要生存下来,这似乎又是必然的选择,他的错误在于将这种法则发展到了极致,知道走火入魔的地步。迷信暴力,不讲基本的信义,使他丧失了人心。”—《明朝那些事》

决定元之后天下的归属的重要战役—洪都之战,陈友谅率领至少四十万大军,加上比朱元璋军队先进的多的战舰,对阵仅仅只有二十万军队的朱元璋。就如同一千多年前的垓下之战,出身草寇的刘邦打败了当时号称“西楚霸王”的项羽,出身这件事,有的时候在中国,真的不能决定一切。

而这场战争也成为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役。

元末:英雄朱元璋和枭雄陈友谅的角逐

洪都一战前,朱元璋想起自己此前的担惊受怕,想起陈友谅军队“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气势,害怕的同时也安慰着自己,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我们的军队装备改进了不知道多少,或许陈友谅也没有这么可怕。

直到第二天直面陈友谅时,朱元璋才感慨起自己昨日的天真。但朱元璋也深深知道,若是连一方主将都露了怯,底下的将士便会失去士气。

元末:英雄朱元璋和枭雄陈友谅的角逐

既然总有一战,今天都碰上了,那就不要再退缩了,开打吧!

朱元璋很快指挥着自己的士兵,专挑陈友谅的弱点进攻。陈友谅一开始还没有反应过来,被朱元璋得了先机。但陈友谅何许人也,和朱元璋一样,是叱咤一方的大将,很快陈友谅对自己军队的布局做出了一定的调整。

看着朱元璋的军队游击式的攻击,陈友谅很快得出结论,只有整个军队团结起来,才能让朱元璋成为自己的手下败将。

元末:英雄朱元璋和枭雄陈友谅的角逐

于是,陈友谅做了一个让自己后悔终身的决定,将所有的船只用结实的铁链连在一起。不知道陈友谅有没有读过三国演义,我猜他一定没有读过,不然曹操难道还不足以成为前车之鉴吗?

这样固然让整个舰队如庞然大物一般难以攻克,可殊不知千里之堤尚且溃于蚁穴,只要其中的一只战舰出了问题,整个舰队很容易全军覆没。

而我们英明的朱元璋同志也正愁找不到突破口,一看,这不是送上门来的肥肉吗?于是马上下令用火攻。

元末:英雄朱元璋和枭雄陈友谅的角逐

可这么多船只,光靠士兵手中的那些火把完全不顶用呀,朱元璋陷入了愁思,要是这时候,有一阵风,那该多好呀!

朱元璋正这么想着,风就来了,而火借着这阵风逐渐吞噬了陈友谅的船阵。

真是天助我也!

时不可待,朱元璋马上下令,所有将士,全力进攻陈友谅的军队。陈友谅军眼看着大势已去,起义本就是为了不被元朝的暴政逼死,主将陈友谅大势已去,此时不逃,难道留下来送死吗?抱歉,我们不是忠义之士,起义为了富贵,但失败我们也不愿意白白搭上一条性命。

元末:英雄朱元璋和枭雄陈友谅的角逐

于是朱元璋就见到了这样一幅景象,大火中陈军将士四处逃窜,丝毫不顾身后声嘶力竭的主将。

见场面实在难以控制,陈友谅连忙下令,后退者,斩立决。而与此同时,对面的领袖朱元璋知道,成败在此一举,陈友谅元气大伤,没了东山再起的机会,此时不如保存实力,还有最后的对手张士诚。

元末:英雄朱元璋和枭雄陈友谅的角逐

此时朱元璋下了一道与陈友谅相反的命令,凡有投降者,从轻处置。这下,陈友谅彻底成为了孤家寡人,最后的结局自然是被朱元璋诛杀。

仔细回想洪都之战,陈友谅有太多赢的机会了,首先这场战争就不应该发生在洪都。

有人曾研究过陈友谅的形势,当时选择先拿下应天而不是洪都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彼时朱元璋将腹背受敌,凭借陈友谅绝对的实力,围剿才应该是最保险的做法。

元末:英雄朱元璋和枭雄陈友谅的角逐

可陈友谅执意先攻应天,仅仅只是因为应天府的首领曾经是他的部下,后来却带着应天投靠朱元璋,背叛者不可原谅。

而即使洪都之战之时,陈友谅也有太多机会诛杀朱元璋了。陈占据了绝对的实力,不说军队人数,两者的武器装备也是天差地别,朱元璋对阵陈友谅就像清朝传统军队对阵外来侵略者一般。可陈友谅硬是放弃了这一次又一次绝佳的机会,以至于最终惨败。

元末:英雄朱元璋和枭雄陈友谅的角逐

而陈友谅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出现在军事布局之上。我听到过这样的评价“毫无疑问,陈友谅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坏人,但在那个乱世里,他的行为法则却是当时通用的选择。如果要生存下去,这似乎又是必然的选择,他的错误在于将这种法则发展到了极致,直到走火入魔的地步。迷信暴力,不讲基本的信义,使他丧失了人心。”

项羽战败时尚且有素不相识的船夫愿意渡他回江东,助他东山再起,而陈友谅庞大的军师,一旦战败,却像是树倒猢狲散,手下之人逃之夭夭。

元末:英雄朱元璋和枭雄陈友谅的角逐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您可以点击文字上方的关注,这样您就可以收到之后的推送啦。

文字来源:月冉日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