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乡村振兴」建安区:“三力”齐发 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作者:建安融媒

一、政策引领,创新机制,凝聚乡村人才振兴强大合力

一是制定政策,大力引进乡村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

出台了《许昌市建安区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计划》,依托“许昌英才计划”、“建安人才四大工程”,围绕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引进农业方面带技术、带项目的创新创业人才(团队)。今年同中科院、省农科院、郑州大学、河南农大等高校专家教授开展合作,引进农业团队6个,在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许昌专场暨第二届中原人才发展环境高峰论坛上,我区有3个创新创业团队登台签约,3个团队参与成果展示,数量为全市第一。做好邀商及高层次人才登记工作,邀请罗锡文院士、张金霞等8名教授完成高层次人才登记,通过传帮带培育相关行业研究员100余人,培训技术人员500余人,形成了“行业专家+技术指导员+从业人员”的人才引育体系。

二是创造条件,着力支持农民工和青年人才返乡创业。

开展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等平台创建、树立创业典型活动,引导更多返乡农民工和返乡大学生创业,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近年来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37笔,合计16262万元,其中为返乡创业农民工发放担保贷款867笔,11828万元,累计1800余人次使用创业担保贷款进行创业项目孵化,带动就业5500余人。创建省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3个,培育5家全市充分就业社区,获授市级“创业之星”5名。许昌优加粮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项目。积极引导青年人才返乡创业创新并参加返乡创业大赛活动,我区有5名创业者荣获许昌市农民工返乡创业之星的荣誉称号,6家企业在返乡创业大赛中荣获奖项。其中,河南三点壹肆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的员工李亚在2020年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优加粮农公司在2021年度“凤归中原”返乡创业大赛河南省总决赛中荣获三等奖。

三是创新机制,选派机关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

组建农村社区党委51个,先后从区直单位和乡镇选派有能力、干劲足的优秀干部153人,担任农村社区党委书记、副书记,通过组织联建、治理联抓、产业联兴、人才联育、文化联创,推动干部往基层流动、资源向基层下沉、力量在基层凝聚。

四是多措并举,引导各类优秀人才向农村汇聚。

支援农村人才输入,招募“三支一扶”34人、“特岗教师”121人,拓宽基层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对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评聘方面给与倾斜政策,开启“绿色通道”,近三年来,符合申报教师绿色通道2人,直接评聘中高级216人,考核认定14人,有效提升了公共服务人才的工作积极性。认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45家,发放补贴54万元,为高校毕业生留许服务、返乡创业起到促进作用。

二、立体培育,搭建平台,提升乡村人才振兴内生动力

一是整合资源,擦亮杨水才干部学校品牌。

与河南农大联手,编制培训教材,建立90余名专家教授以及市区领导干部组成的乡村振兴课题师资库,确定6条线路28个优质现场教学点,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农村社区党委书记、副书记、现代农场和社区工厂负责人、乡土人才等不同对象开展培训3期,共计615人。

二是创建基地,持续发挥星创天地作用。

投资建设融合科技示范、技术集成、成果转化、融资孵化、创新创业、平台服务为一体的世纪香星创天地和农科种业省级星创天地并通过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厅认定。目前入驻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实训孵化基地等科普基地4个、河南农大、山西农大等高等院校科研实习基地6个。通过实施“公司+农民合作社+基地+(大学生、返乡农民工、职业农民等)创新创业主体”的模式,开展免费培训、观摩实习,帮扶指导、跟踪服务,引导自主创业,开展农村技能培训38期,培训1300人,成功孵化企业26个。

三是“四位一体”,大力培育乡村振兴中坚力量。

探索教育培训、评价管理、政策支持、跟踪服务“四位一体”培育制度,研究制定《建安区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截止去年年底,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834人,今年计划安排经营管理型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180人,安排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高素质农民培训任务247人,加快培养出一批建安区农业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急需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编辑:郭彩霞

审核:张向朝 史丽娟

来源:建安组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