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连续亏损到扭转乾坤,酒业网红朱伟做了什么?

作者:绿叶杏
从连续亏损到扭转乾坤,酒业网红朱伟做了什么?

今年后半年以来,贵州醇突然闯进了众人的视野,霸屏行业媒体。

贵州醇从连续亏损到现在的网红酒企,离不开一个叫朱伟的人。

在国内白酒企业高管群体中,朱伟绝对是最为高调的一位。作为贵州醇董事长,朱伟时常通过个人社交平台,实时播报企业的发展近况,提概念、喊口号,不断引发外界的关注。

一年多来,他在社交平台上互动频繁,被外界称为酒业网红。

朱伟打造的个人IP,让身处低谷的贵州醇重回大众视野,并且以真年份产品杀进市场,试图续写往日辉煌。

从2020年斥资4.6亿元收购枝江酒业,到2021年收购蔺郎酒业,贵州醇的大动作一直不断,甚至在收购蔺郎后,贵州醇推出了其新的品牌定位:全国第三大酱酒企业!

其实在2020年以前贵州醇已经连续8年亏损,但是在2019年被江苏综艺股份有限公司接盘后,竟然出现了转机。2020年上半年,贵州醇盈利4000万元;2020年全年,贵州醇销售汇款同比增长206%,利税突破一亿元;2021年1-4月,贵州醇实现净利近5000万元,利税总额同比增长100%……

01

“第三大酱酒企业”是一场乌龙

尽管这几年贵州醇的发展确实不错,但是说自己是第三大酱酒企业,郎酒同意了吗?就去年的营收数据来看,茅台以1140亿元稳居第一;习酒实现销售额103亿元,圆梦百亿目标,位居第二;郎酒营收93.37亿元,排到了第三。贵州醇的营收虽然没有具体数据,但是根据利税1亿元推断,贵州醇2020年的营收应该还不及茅台的百分之一,这样的销售额也敢喊出第三大酱酒企业的口号?

再从品牌知名度来说,贵州醇的市场影响力也完全不是上述酒企的对手。今年春糖期间,微酒联合中国酒类流通协会行业研究院评选出“酱香白酒品牌TOP20”,而贵州醇排在第七位;云酒传媒联合中国酒业泰斗梁邦昌、高景炎、季克良发布了“中国酱酒品牌影响力Top100”,贵州茅台毫无疑问是无冕之王,郎酒排第二,而贵州醇刚刚跻身前十,位列第九。所以,就品牌层面来看,贵州醇显然距离第三还很遥远。

其实,明眼人都看出来了,这个“第三大酱酒企业”只是贵州醇酒业董事长朱伟玩的一个障眼法。其本意是“第三大酱酒产能企业”,在后续的宣传过程中,“产能”二字被忽略了,“第三大酱酒企业”成了一场乌龙。

虽说在营收和品牌方面,贵州醇因缺乏数据支撑排在后面,但是贵州醇的产能却实实在在可以名列全三。贵州醇目前的产能是1.25万吨,而前不久收购的蔺郎酒业产能为1万吨,这样看来,贵州醇的产能就达到了2.25万吨,仅次于茅台的5.6万吨和习酒的2.5万吨,成为全国酱酒产能企业第三名。

02

产能=效益?

在朱伟的一通操作之下,贵州醇通过兼并实现了产能的飞速增长。但是产能的增长与效益是成正比的吗?

现在好多企业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盲目地将产能与效益划上了等号,导致了现在白酒行业的产能急剧扩大,这对一直以来以稀缺性为卖点的酱酒一点好处都没有。

随着酱酒热的进一步升温,各路资本蜂拥而至,酱酒新一轮的扩产来势汹汹,预计酱酒市场将会新增20万吨的产能,那么酱酒的稀缺性就不存在了。到时候,如果没有品牌、品质做支撑,这个酒企就得完蛋。

虽然贵州醇在收购蔺郎后产能得到了飞跃式的提高,在网红董事长的大力宣传下,品牌知名度也达到了新高度,但是一个酒企要想走得远、走得稳还得在产品本身上下功夫,品质才是硬道理。

从连续亏损到扭转乾坤,酒业网红朱伟做了什么?

03

真年份是真的吗?

酒还是陈的香,这话被白酒行业捧为真理,所以各个酒企都在争相出年份酒,10年、20年、30年的白酒在市场上屡见不鲜,但是真真假假,谁也不清楚,有的商家滴了一滴 10 年老酒就敢吹自己是10年陈酿。

即便是茅台,也免不了俗。比如30年的陈年茅台,其实使用的是不低于15年的基酒,再加入其他年份的老酒,经过勾调,调成它们自己设定的30 年标准。

所以,年份酒的水真的太深了,不太懂酒的朋友千万不要轻易下手。

基于消费者对年份酒的怀疑,朱伟就出了“真年份”产品,年份有5年的、10年的,香型有浓香、酱香、陈香。

不出不打紧,“真年份”一出,消费者对“年份有真有假”这个判断基本就坐实了。但是你这“真年份”就一定是真的吗?那可说不准!

还有一个疑点,以前贵州醇可是做浓香型白酒的,做酱香白酒的历史并不长,这十年的老酒是从哪里来的?

在贵州醇的产品详情上,还真是有一份质检报告,但是这份报告压根就没提年份的事儿,这让消费者怎么相信你家年份的真实性呢?

从营销的角度来看,朱伟可谓“鬼才”,不过,对于一家白酒企业,过于注重营销,而不把精力放在产品上是有隐患的。

归根结底,无论你的产能有多大,营销做得有多好,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产品本身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