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連續虧損到扭轉乾坤,酒業網紅朱偉做了什麼?

作者:綠葉杏
從連續虧損到扭轉乾坤,酒業網紅朱偉做了什麼?

今年後半年以來,貴州醇突然闖進了衆人的視野,霸屏行業媒體。

貴州醇從連續虧損到現在的網紅酒企,離不開一個叫朱偉的人。

在國内白酒企業高管群體中,朱偉絕對是最為高調的一位。作為貴州醇董事長,朱偉時常通過個人社交平台,實時播報企業的發展近況,提概念、喊口号,不斷引發外界的關注。

一年多來,他在社交平台上互動頻繁,被外界稱為酒業網紅。

朱偉打造的個人IP,讓身處低谷的貴州醇重回大衆視野,并且以真年份産品殺進市場,試圖續寫往日輝煌。

從2020年斥資4.6億元收購枝江酒業,到2021年收購蔺郎酒業,貴州醇的大動作一直不斷,甚至在收購蔺郎後,貴州醇推出了其新的品牌定位:全國第三大醬酒企業!

其實在2020年以前貴州醇已經連續8年虧損,但是在2019年被江蘇綜藝股份有限公司接盤後,竟然出現了轉機。2020年上半年,貴州醇盈利4000萬元;2020年全年,貴州醇銷售彙款同比增長206%,利稅突破一億元;2021年1-4月,貴州醇實作淨利近5000萬元,利稅總額同比增長100%……

01

“第三大醬酒企業”是一場烏龍

盡管這幾年貴州醇的發展确實不錯,但是說自己是第三大醬酒企業,郎酒同意了嗎?就去年的營收資料來看,茅台以1140億元穩居第一;習酒實作銷售額103億元,圓夢百億目标,位居第二;郎酒營收93.37億元,排到了第三。貴州醇的營收雖然沒有具體資料,但是根據利稅1億元推斷,貴州醇2020年的營收應該還不及茅台的百分之一,這樣的銷售額也敢喊出第三大醬酒企業的口号?

再從品牌知名度來說,貴州醇的市場影響力也完全不是上述酒企的對手。今年春糖期間,微酒聯合中國酒類流通協會行業研究院評選出“醬香白酒品牌TOP20”,而貴州醇排在第七位;雲酒傳媒聯合中國酒業泰鬥梁邦昌、高景炎、季克良釋出了“中國醬酒品牌影響力Top100”,貴州茅台毫無疑問是無冕之王,郎酒排第二,而貴州醇剛剛跻身前十,位列第九。是以,就品牌層面來看,貴州醇顯然距離第三還很遙遠。

其實,明眼人都看出來了,這個“第三大醬酒企業”隻是貴州醇酒業董事長朱偉玩的一個障眼法。其本意是“第三大醬酒産能企業”,在後續的宣傳過程中,“産能”二字被忽略了,“第三大醬酒企業”成了一場烏龍。

雖說在營收和品牌方面,貴州醇因缺乏資料支撐排在後面,但是貴州醇的産能卻實實在在可以名列全三。貴州醇目前的産能是1.25萬噸,而前不久收購的蔺郎酒業産能為1萬噸,這樣看來,貴州醇的産能就達到了2.25萬噸,僅次于茅台的5.6萬噸和習酒的2.5萬噸,成為全國醬酒産能企業第三名。

02

産能=效益?

在朱偉的一通操作之下,貴州醇通過兼并實作了産能的飛速增長。但是産能的增長與效益是成正比的嗎?

現在好多企業都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盲目地将産能與效益劃上了等号,導緻了現在白酒行業的産能急劇擴大,這對一直以來以稀缺性為賣點的醬酒一點好處都沒有。

随着醬酒熱的進一步升溫,各路資本蜂擁而至,醬酒新一輪的擴産來勢洶洶,預計醬酒市場将會新增20萬噸的産能,那麼醬酒的稀缺性就不存在了。到時候,如果沒有品牌、品質做支撐,這個酒企就得完蛋。

雖然貴州醇在收購蔺郎後産能得到了飛躍式的提高,在網紅董事長的大力宣傳下,品牌知名度也達到了新高度,但是一個酒企要想走得遠、走得穩還得在産品本身上下功夫,品質才是硬道理。

從連續虧損到扭轉乾坤,酒業網紅朱偉做了什麼?

03

真年份是真的嗎?

酒還是陳的香,這話被白酒行業捧為真理,是以各個酒企都在争相出年份酒,10年、20年、30年的白酒在市場上屢見不鮮,但是真真假假,誰也不清楚,有的商家滴了一滴 10 年老酒就敢吹自己是10年陳釀。

即便是茅台,也免不了俗。比如30年的陳年茅台,其實使用的是不低于15年的基酒,再加入其他年份的老酒,經過勾調,調成它們自己設定的30 年标準。

是以,年份酒的水真的太深了,不太懂酒的朋友千萬不要輕易下手。

基于消費者對年份酒的懷疑,朱偉就出了“真年份”産品,年份有5年的、10年的,香型有濃香、醬香、陳香。

不出不打緊,“真年份”一出,消費者對“年份有真有假”這個判斷基本就坐實了。但是你這“真年份”就一定是真的嗎?那可說不準!

還有一個疑點,以前貴州醇可是做濃香型白酒的,做醬香白酒的曆史并不長,這十年的老酒是從哪裡來的?

在貴州醇的産品詳情上,還真是有一份質檢報告,但是這份報告壓根就沒提年份的事兒,這讓消費者怎麼相信你家年份的真實性呢?

從營銷的角度來看,朱偉可謂“鬼才”,不過,對于一家白酒企業,過于注重營銷,而不把精力放在産品上是有隐患的。

歸根結底,無論你的産能有多大,營銷做得有多好,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産品本身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