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高志航牺牲后,埋葬地被日军机轰炸七天,其女儿终生寻找失踪母亲

作者:你的心做呀

“对飞行员来说,死亡来的时候是一瞬间,爱情来的时候也是一瞬间”。

这是一场在边境从天而降的爱情。

彼时的高铭久,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他从小在教会学校学习,练就了一口流利的法语。17岁那年,张学良准备大张旗鼓招募空军,他积极报名,却被以“年龄不够、个子不够”为由拒之门外。

少年人当然不服气,直接用自己擅长的法语写了封请愿信,递交给张学良,为表决心,主动改名为“高志航”。张学良随即请来沈阳最好的法语老师读信。老师忍不住说了一句:“这是我最优秀的学生写的信”。张学良便立刻批准这位天不怕地不怕的小个子,去法国学空军。

一年后,19岁的高志航学成回国,被提拔为东北军空军飞鹰队少校飞行员。对于飞行,他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但很快,上天就给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小个子上了一课。在一次演习中,他的右腿被弹出的操纵杆打断。两次手术过后,高志航的腿比原来短了一分。

但他坚持要求重上蓝天。当时的飞机装备十分简陋,飞行员甚至都没有玻璃罩子,不得不将整个身体露在外面。但即便如此,高志航与其他飞行员们依然选择拥抱蓝天。张学良又被高志航的精神打动,任命他为东北航空处飞鹰队队长。

高志航牺牲后,埋葬地被日军机轰炸七天,其女儿终生寻找失踪母亲

图 | 高志航

“白衫,蓝裙,不知名姓。黄昏好风景。”曾有位飞行员这样描绘他眼中心爱的姑娘。

高志航没有想到,自己的姑娘马上就要来了。一次,他在满洲里公出,信步走进一家俄罗斯人开的商店。进去以后才傻了眼,本以为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事情,可店员就是听不清自己在说什么。中文不行、法语也不行!

窘然之际,旁边有一阵清澈爽朗的女声传来。入目的是一位金发碧眼的俄国女孩儿,操着一口流利的俄语顷刻便为高志航解了围。他带着感激和新奇用法语与女孩攀谈起来。女孩说,她的名字叫嘉莉亚。

关于嘉莉亚的记载,历史上只有寥寥数笔:圣彼得堡人,1910年7月出生于沙俄贵族家庭,世袭尼古拉男爵。曾留学法国,俄国革命后流亡于中国黑河地区,与高志航在内蒙古相识并结婚,后失踪。

少男少女的爱恋是炽热的,不顾一切的。二人相识不久后,便悄悄在满洲里成了婚,从此高志航便拥有了天上的白云和地下的姑娘。很快,他便带着嘉莉亚回了老家。高父高母看到这么一位儿媳,一时气极。气儿子不打声招呼便处理完人生大事,也气他居然娶了这么一个“洋妞儿”回来。

高志航的执拗脾气也霎时上来了,拉着嘉莉亚就一跪不起。僵持许久后忍不住说了声:“嘉莉亚已经怀了孩子。”高父这才松了口,说:“起来起来,不用跪了。”

高志航牺牲后,埋葬地被日军机轰炸七天,其女儿终生寻找失踪母亲

图 | 嘉莉亚模糊的照片

多年的流亡生活,使嘉莉亚的性格像最包容的水一样,遇到任何环境,都能迅速适应。她包揽起高家全部的家务,也给这个小家带来久违的鲜活。在女儿高丽良眼中,父亲是“浪漫的、英俊的,有着强烈爱国心的空军”。而母亲很美,从照片上就能看出来,父母当时确实很浪漫。

后来经历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但让嘉莉亚印象最深的,还是丈夫驾着飞机俯冲而下的模样。那时候有些飞行员很调皮,总爱驾着飞机轰隆隆地去逗自己喜欢的女孩子一乐,高志航也难以免俗,偶尔便会驾着飞机故意从高家上空掠过。这时候,嘉莉亚总会第一时间冲到院子里,拿着刚晾好的衣服使劲晃。

在嘉莉亚眼里,从天而降的战争,自己是从来不怕的。显赫的贵族身份像过眼云烟一般,握也握不住。少小离家,颠沛流离,从俄国、法国再到中国,死亡的威胁、饥寒交迫的屈辱更算不得什么。

可当自己在东北,为一个叫高志航的飞行员驻足后,怕的便只有别离二字了。白先勇曾在一个叫《一把青》的故事里这么描述“飞行员夫人”的现状:“二十四小时,那颗心都挂在天上”。高志航在天上时,嘉莉亚惴惴不能安;但回到地面,若是两人相距太远,她也是难以忍受的。

二人的女儿高丽良后来回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百多架飞机不战而落入敌手,东北航空处群龙无首。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高志航为了能再上天抵御日寇,几乎断了自己的后路,躲在火车厕所逃往了关内。

高志航牺牲后,埋葬地被日军机轰炸七天,其女儿终生寻找失踪母亲

嘉莉亚没有站在大后方,焦急等丈夫的凯旋。她心里万分明白,在战争中,什么“等我回来”都是一句没用的空话。在一起哪怕一天,都是从上帝那里偷来的。所以,她要去找他!

这位洋媳妇在战争降临这一刻,不知怎的,想起了丈夫曾经给自己讲过的“托孤”的典故。她笨拙地跪了下去,效法这个国家的古人,把自己小小的女儿托了起来,把她和丈夫的希望交予家中两位老人。

“我到现在还记得,妈妈的眼泪不停掉在我脸上,把我从熟睡中弄醒。”高丽良后来回忆道。母亲把她抱住,亲了又亲,留下了一大筐洋娃娃和玩具,坐着人力车走了,去奔往丈夫的方向。

那时,小姑娘还不知道,这是母亲和自己的最后一面。

高志航和嘉莉亚在南京汇合了。

欢喜过后,嘉莉亚的愁绪又渐渐袭来。愁的不是丈夫上天入地不要命,而是怕有一天,“自己”和“梦想”成为丈夫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嘉莉亚的直觉没有欺骗她。1932年,高志航到了南京,自然要加入当地的空军。但有一条规定把他挡在了门外,这一次,不是年龄,不是身高,而是“凡空军军官不得与外籍女子通婚”的规定。何况,嘉莉亚是俄罗斯贵族之后,更难被容忍。

高志航万般痛苦地回到了家。嘉莉亚问清了缘由,抱着丈夫痛哭。她知道这一抉择对丈夫而言有多艰难,自己更清楚,蓝天对于丈夫而言意味着什么。思虑许久,她忍痛说道:“我知道你一生的志愿,你还是选择飞行吧。否则你会悔恨终生。家国仇恨不是儿女私情可以湔雪的,别为我操心......飞行是你的生命,你的国家现在这样,我退出。”

高志航含泪道:“这辈子算我欠你的,下辈子我一定还。”

嘉莉亚缓缓说:“可我们还有下辈子吗?”

高志航舍不得,很快便想出了一个法子。他在郊区偷偷租了民房,打算离婚不离家。就这样提心吊胆地过着,可最后还是被特务发现。一位优秀的飞行员和一段多余的跨国婚姻相比,后者实在算不了什么。他们瞒着高志航,将嘉莉亚驱逐出境。

高志航牺牲后,埋葬地被日军机轰炸七天,其女儿终生寻找失踪母亲

图 | 《远去的飞鹰》中嘉莉亚剧照

那是高志航内心斗争最为激烈的时刻:与航天事业、家国仇恨比起来,儿女之情重要吗?这个自古难以两全的问题时刻拷问着很多人,高志航也难以免俗。

他的心路历程如何,后人已无从知晓。与嘉莉亚分开不久后,他便再婚了。

新婚妻子叶蓉然是上海一所专科学校的校花,怀着爱慕英雄的情节,成为女学生给空军献花的代表。二人成婚后,却常有摩擦,一个喜欢打猎、摄影,另一个喜欢打牌、交际,彼此对对方的内心世界,似乎没有半点窥探丝毫的欲望。英雄与美人结合的神话,在回归现实之后,只能哀叹不过如此。

高志航依然没有放弃对嘉莉亚的追寻。然而,偌大的中国,加上战火纷飞,只言片语的寻人启事也只能淹没于庞杂的抗战讯息中。嘉莉亚一语成谶,任何一次迫不得已的别离,都可能成为永别。

此后,高志航将自己全部的精力投身于战斗,而愈发加急的战况也让他无暇顾及儿女情长。

他自己琢磨出夜间不打灯起飞、倒飞和弧形飞等飞行绝技。当时掌握这些技术的人在国际飞行界凤毛麟角,在中国飞行员中更是独一无二。

1936年,高志航任空军第四驱逐大队大队长。他对部下除在飞行技术上严格要求外,还经常向部下揭露日军侵略中国的罪行,用以激励部下保家卫国的斗志。他常说:“现在你们都是具有很强战斗力的飞行员,今后一定要击落敌机,保卫祖国,否则就不是忠实的战斗员。大家要记住为国争光、为民出力、勇敢杀敌,使我们第四驱逐大队能够留名千古。”

他待过的笕桥中央航空学校校训是:“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而这些飞行员,也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践行着这一校训。

高志航牺牲后,埋葬地被日军机轰炸七天,其女儿终生寻找失踪母亲

图 | 中国空军

1937年,高志航奉命赴兰州接收苏联援华战机,转场至河南周口机场时,部队遭遇敌机空袭,伤亡惨重。高志航跨进座舱准备起飞迎战,但座机发动不了,战友们劝他暂时避一避。

他却说:“身为中国空军,怎么能让敌人的飞机飞在头上?”转身登上了战机。

然而此时,密集的炸弹从空中投了下来。古来征战几人回,高志航连同14架飞机消失在一片火海中,年仅30岁。战友们在他的左胸衣袋里,发现了嘉莉亚的照片。

有人哭着说,这个年龄,在飞行员里头算是“长寿”的了。抗战期间,共有202名中国飞行员在守土作战中牺牲,平均年龄却只有23岁。

他的遗体被用纱布缠好,葬在了宜昌。那一天,宜昌学生都戴着白花,举着“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日军得知高志航葬在宜昌后,将这座城市轰炸了七天。

8岁的女儿听着收音机里发出的声音,看着全家人都在落泪,也哭了起来。但还是不解地看着收音机:“为什么你要说我爸爸死了!”

高志航牺牲后,埋葬地被日军机轰炸七天,其女儿终生寻找失踪母亲

图 | 高志航的女儿高丽良

高丽良长大了。她依然没有放弃对母亲的追寻。后来,她委托大使馆、俄罗斯国家报纸电视台发动关系,皆未果。战后恍惚记起了一个小插曲:1947年,一位美丽的俄国女士找到她,询问高家的一些情况。彼时高丽良已经是部队的机要员,自然不能跟外国人随意打交道。自此,这位女士便杳无音讯。

后来自己总是忍不住猜测,那个女人跟母亲到底有什么关系?她是母亲吗?而种种疑惑,都湮灭于逝去的记忆中了。

“曾经有那么一群年轻人,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永别,每一次落地都必须感谢上苍。他们战斗在云霄,胜败一瞬间,他们在人类最大的战争中成长,别无选择,因此他们对飞行的热爱,对天空的憧憬,还有那些国仇家恨,纵横捭阖、儿女情长,都必须化成命运的音符,飘扬在云间”。

战争中,天上英雄的归宿是魂归长空,地下的姑娘却不得不忍受着生离死别,于慢慢长夜孤寂一生。渐渐地,英雄被人遗忘了,和姑娘们的故事也散落在时间的针脚中,了无痕迹。

文 | 子鱼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