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威尔鑫杨易君:从全国酒肉供应量 思考猪酒茅周期

作者:杨易君黄金及金融投资
威尔鑫杨易君:从全国酒肉供应量 思考猪酒茅周期

从全国酒肉供应量 思考猪酒茅周期

2021年11月10日 威尔鑫投资咨询研究中心

首席分析师 杨易君 (来源:杨易君黄金与金融投资 yangyijun1616)

在整理一些国内产业产能与供应量信息时,发现一个可能是偶合的有趣现象,全国冷鲜肉产能与供应量趋势,竟然与白酒产能供应量趋势,趋于一致:

威尔鑫杨易君:从全国酒肉供应量 思考猪酒茅周期

真看似酒不离肉,肉无酒不欢!当然,我们知道,酒与肉的市场逻辑差异很大。

酒的品牌效应比行业产能供应更重要,不少消费者喝酒都有择品牌的习惯。产能过剩时,品牌效应好的酒,销售肯定要好于品牌较差的酒。而在产能供应有缺口时,二三线酒照样不愁销路。

相较于酒,肉的品牌效应不那么重要。你不用担心在菜市场买肉,吃了上头。大牌猪肉,吃多了一样发腻。去饭店吃饭,你可能会指定喝五粮液、茅台……,但你不会指定让商家提供牧原或新希望养的猪……。故此,全国肉类产业供应趋势对肉类企业的影响很大,企业只能比拼成本控制。

基于上述逻辑的理解,有时在白酒供应明显过剩的年份,头部品牌酒企虽然也会受到冲击,但仍能获得不错的利润。而肉类供应出现过剩,则全行业受损。

从截止2021年9月的数据观察,全国冷鲜藏肉类年化供应量为3075.7万吨,其中9月份供应量为300.5万吨。2020年全年总供应量为2578.6万吨。巧合的是,近年全国冷鲜肉类年化供应量底部刚好是去年9月的2508.4万吨,当前最新的3075.7万吨产量,相对于去年9月同期增速为22.62%。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该肉类产量数据是指进入屠宰、加工企业的所有生鲜冷藏肉,不含私人屠宰或捕捞后用于自家、亲朋或销售的肉类。品类涵盖所有肉类。但由于猪肉是中国传统消费肉类,我们认为该数据基本可以反应猪肉供应趋势。

就最新数据观察,年化3075.7万吨的冷鲜藏肉,分配到14亿人口,每人每天的消费量是多少呢?答案是0.06公斤/每人每天,60克,或1两2。但由于很多鱼类、私人、牧人的牲畜宰杀加工,并未进入工业生产统计,故估计实际的人均肉类消费量不低于100克/每人每天。

再看全国白酒供应量,截止9月的数据显示,以65度为计算标准的全国白酒年化供应量为757.70万千升,近年供应低点为年初的739万千升。计量单位有些绕,我们姑且认为1000升就是1吨。

739万吨65度的白酒,转化为当前最普销的52度白酒,供应量变成了923.75万吨。全国14亿人口,剔除18岁以下占比总人口约20%,基本不喝白酒的年轻人,剩余人口约11.2亿。再剔除不喝酒的妇女、老人。其余成年男性,估计真正常常喝酒的人,不会超过5亿人口。而且这5亿酒民,可能相当一部分只喝啤酒或红酒。

我们假设这5亿酒民都喝52度白酒。923.75万吨分摊至每个人,每个人一年的消费量为18.475公斤。再分摊至52周,每周需消费0.355公斤。再进一步分摊至每天,约合50.755克/人。

再观2015-2018年初的白酒产量,几乎比目前高一倍,这意味着每人每天需要消费100克,或曰2两。

此外,我们还没有计算一年约3400-3500万吨的啤酒,40万吨左右的红酒,该如何分摊给这5亿消费者。

从上面图表观察,我们认为2015-2018年趋平运行的产能,无论供应过剩与否,至少体现了大致的供需平衡。这几年的平均平衡点,肉类大约为3780万吨,对应1300万吨的65度(1625万吨52度)白酒。

对比很有意思,吃一斤肉,得喝4.3两52度白酒。

考虑到那不喝酒的9亿人,也要吃肉。这就意味着这五亿酒民吃一斤肉,可能需喝一斤52度白酒!

当然,你可以说我下酒用的是花生米、茴香豆……

但我仍能回你:肉还得留一些给喝啤酒、喝红酒的。

毫无疑问,中国白酒产能严重过剩!2015-2018年产出的白酒,不知有多少被存储了起来,也不知这20年总计有多少实际存量。

观五粮液、茅台与中国白酒产能变化历史。2000-2005年,中国65度计算的白酒年化产量从495.60万吨下跌到315.60万吨,这个过程大体对应着五粮液股价的下行。

此后,白酒产量从315.60万吨至2015年的1200万吨以上,十年产能持续大幅放大,但并未对应压制酒类股票价格。

再结合肉类产能放大观察思考,我认为这10年,甚至至2018年初的约13年中,代表中国脱贫转小康,消费升级的过程。

这个过程尾声(2017年末-2018年初),也造成了酒、肉产能过剩。尤其是白酒,那一定不是这十几年的消费者酒量长了,而是供应过剩。

这十几年中,酒类企业的业绩,一方面缘于全面脱贫奔小康,消费升级刺激,但酒类营销策略,盈利的故事营造手段,不能不说升级更快,比如茅台能养身,头部酒企争国字品牌等。

在2018年至今的三年多减产能时期,是白酒股历史上涨幅最大的三年多。

然诚如笔者前面分析,即便以最新的数年低位白酒产能,酒民人均每周得消费7-8两(52度计算)白酒,还不包括啤酒、红酒。

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的时代,会更注重康养、健身,酒类消费应趋于进一步下降,尤其高度白酒。欧美40度以上即已称之为烈酒,50度以上几乎没有市场。

观始于2018年开始减产的肉周期(概曰猪周期),猪肉产能下滑超过35%后见底回升明显。但白酒产能依然未见明显反弹,足见存量太大。“嘴面、笔端”功夫不行,生产再多也难有销路。

如果白酒产能出现类似猪周期般的大幅反弹,白酒类企业的经营必将严重分化,如何讲好以后的故事,将会考验很多酒企。

下面图表为全国冷鲜藏肉类年化供应量,以及对应的年化供应量增速:

威尔鑫杨易君:从全国酒肉供应量 思考猪酒茅周期

2010年前,肉类供应量以年化约30%增速释放产能,体现了我们脱贫攻坚、消费升级,从解决温饱到迈向小康的过程。

2016年-2018年初,增速围绕零位上下波动,对应着约3780万吨的年化供应,对应着14亿人口人均约74克/每人每日的肉类供应,这其中不含工业化捕捞与宰杀。

2018年受非洲猪瘟影响,产能快速下滑。目前产能则处于“快速”放大过程中,进一步结合牧原股份观察思考:

威尔鑫杨易君:从全国酒肉供应量 思考猪酒茅周期

在2018年初全国冷鲜肉年化供应量达到3955.40万吨前,牧原股份股价虽然表现不错,但上涨趋势并不很强。

此后伴随全国肉类供应量的下降,供应速度的快速下滑,迎来了牧原股份的大牛市。

图中A位置,供应增速见底,即供应下滑趋势减缓,但绝对供应量仍持续下滑,对应着猪肉价格的持续上涨,牧原延续牛市。

图中B点,绝对供应量见底于2508.40万吨,相对于2018年初的3955.40万吨,供应降幅超过35%。就市场逻辑而言,绝对供应量在B点见底了,就要当心养殖猪企股价见顶风险。但是,年化供应增速依然处于负值区间。

图中C点位置(2021年1月),年化供应增速由负转正,正式意味着整个冷鲜藏肉类供应趋势已发生逆转。牧原股份对应股价见顶,此时还在鼓吹其投资机会,那确实是在侮辱投资者智商。

观当前,虽年化供应量已由2508.40万吨底部回升至3075.7万吨,增量略过500万吨,但距离2015-2018年3780万吨左右平衡位置,仍有600万吨以上增幅。而当前供应增速正处于供应量加速释放阶段,此后一定还有供应增速下降,但绝对供应量继续走高的阶段,即必有与图中AB阶段相对应的相反阶段。

虽然猪企业绩、股价未必始终与全国肉类供应趋势保持一致。但在当前反向对应于A点的时机都没出现,就再度遑论抄底养殖猪企股,笔者并不认同。

威尔鑫杨易君:从全国酒肉供应量 思考猪酒茅周期
威尔鑫杨易君:从全国酒肉供应量 思考猪酒茅周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