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那个不上朝怠政沉迷后宫酒肉美色的万历皇帝,最后结局怎么样了?

作者:鸿雁叨叨叨
万历皇帝:明朝丧钟的敲响者

公元1589年,万历皇帝宣布升授官员不再面谢皇帝,开启二十多年不上朝的怠政时期。

万历皇帝的诏书一下,朝中的老臣大多感觉不妥,按照惯例,升迁提拔的官员都要在赴任前见一次皇帝,一来是做臣子跟皇帝谢恩,二来是皇帝对新任官员加以勉励,属于是君臣之间的重要礼仪。

一星期总有那么五天不想上班,皇帝也不例外。万历就是个典型中的典型。他诏告大臣,我足疾严重,头晕目眩,一直在服药,所以不能见外人。于是,他逐渐不上朝、不享太庙、不接见大学士,呆在他无比眷恋的宫中“养病”。一朝大臣送进一波又一波奏疏请求,基本杳无音讯。这些绝望的官员们气得捶胸顿足,高叹“一事之请,难于拔山”。而万历面对痛心疾首的满朝文武,还有雪花一样飞进宫里的奏疏文件,平静淡然。于是大家为他这一段漫长的翘班行为定了个义,作“怠政”。

那个不上朝怠政沉迷后宫酒肉美色的万历皇帝,最后结局怎么样了?

万历皇帝

朝中大臣立即上书反对,他们清楚的明白皇帝不是病了,而是不耐烦,和百官连客套话都不愿意说了,君臣之间矛盾的种子也就这么埋下了。

但其实不上朝和不理政是两个概念。万历虽然躲着大臣们的口水不出来,却也在静静关注着前朝的一举一动,在大事上关键处点一下决策性指示,他也将国家命脉走向画在心里了。要说万历这处政方法,有些类似我们现在政府或企业施行的小范围、不定时政策会议。省去了每日一早的例会,其实不过少了大臣奏报吵嘴的机会而已,一些定时的接见朝见,很多都没什么实质性效果,万历赖着不去,只时不时给个最高批示,倒是提高了不少工作效率。对于他不批奏疏,不见大臣——嘿,那时的官员和现在有些单位的有些同志一样,时不时想在领导面前露一把脸,说点有的没的写点无关痛痒的。我查证过明朝部分的奏本,很多是那些言官没事找事的废话,更有白痴的主张建议充斥其间,不看也罢。重大的事宜,万历皇帝还是会处置的。

比如耀亮青史的“万历三大征”,万历的表现更像个运筹帷幄的远方遥控者,决胜于千里之外。三大征的战功也成为支持“万历怠政其实并不昏庸,实际很厉害”的观点的最重要的证据。由此,有人会说,万历的翘班行为不是“怠政”而是一种很高级的太极手段,他躲在幕后操纵着大明朝廷的生命线,运用类似道家“无为而治”的方针,他是个很聪明很强大的君王,甚至“功过康乾”。

那个不上朝怠政沉迷后宫酒肉美色的万历皇帝,最后结局怎么样了?

万历三大征

万历聪明,这必须承认,但要说就此判断他是个智慧明君,则又走了另一个极端了。因为他的怠政确实给朱明社稷捅了不小的破洞。最直接的一点就是官员缺席。皇帝执政不负责任,中央疲软,人事调配自然会出问题,我们之前讲过,明朝这帮大臣的刚烈脾性让他们对这草包皇帝失望透顶后,很多都选择了辞职,加上被万历炒了的,皇帝还不管吏部纳新的活,结果新员也补充不上。到了万历四十一年,已经严重到南北二京缺尚书、侍郎这样的高管达十四名。幸而自老祖朱元璋定下的牢固紧扣的文官制度,才使国家系统不至于彻底崩溃。

但是由于万历皇帝长期不上朝,造成了很严重的负面影响,朝廷里的官员缺位得不到马上和及时的补充,很多官职长期无人担任,这也导致了当东北地区的女真人起兵反抗明朝,明朝政府不能很快的应对,造成女真人势力增大,为后世明王朝的崩溃打下了隐患。

而万历皇帝本身,也因为长期闭门不出,久卧,保暖足而思淫欲,沉迷酒色(可能是主要原因)等原因,确实在后期造成了身体健康上的问题,症状表现为身体发软,目疾足痛,而且情况越来越严重,到后期已经精神恍惚,步履艰难,耳朵也听不清了,这更加强了他不上朝的愿望,形成了一个负面的闭环。

就在万历皇帝朱翊钧宗晏处深宫,“万事不理”,导致从内廷到外廷闹得不可开交之际,辽东后金迅速崛起,不断出兵南犯,向明军发动进攻,辽东战争爆发。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初一日,后金政权正式建国,终于成为明朝的主要威胁。自此明朝辽东的形势也随之每况愈下。尤其是经过东征援朝战争和矿税使高淮乱辽以后,辽东边防空虚,军民困甚,供应艰难,加上明神宗用人不当,明军屡屡败北。

那个不上朝怠政沉迷后宫酒肉美色的万历皇帝,最后结局怎么样了?

女真族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三月,萨尔浒之战,明军四路大军,三路全军覆没,丧师九万,败局遂成。辽东战争每年约需银四百余万两, [39] 朱翊钧为了应付这笔庞大的军费,自万历四十六年九月起,先后三次下令加派全国田赋,时称“辽饷”。明末三饷(辽饷、剿饷、练饷)加派开始。加派非但无济于事,反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不满,纷纷投入反对明朝的革命洪流。朱翊钧自己也因此情绪低落,愁眉不展。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三月,万历皇帝因长期酒色无节,加上辽东惨败,国事困扰,终于病重不起。七月二十一日,神宗在弘德殿去世,终年五十八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