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巫师到战地医生,西方医生发展过程令人触目惊心

作者:镜鉴青年
从巫师到战地医生,西方医生发展过程令人触目惊心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李金钖

医生是一个高尚而值得尊敬的职业,中国北方人习惯将医生称之为“大夫”,南方人则叫“郎中”。有人解释“大夫”和“郎中”都是古时候的官名,用官名来称呼从医者,是为了体现对医生的尊敬。

其实“医生”这个名词最早起源于唐代,原意是:学习医术的学生。直到近代,受外界文化的影响,“医生”才在中国成为医术工作者的统称。

其实,在西方国家“医生”的原意是“拔箭者”,顾名思义,这些白衣天使最早都是为战争服务的人员。那么这些在刀山盾海的夹缝中生存的西方医生,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内容呢?

一、不为平民服务

纵观全球历史,有一个职业于世界各地文明中都曾出现,并且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那就是——巫师。

从巫师到战地医生,西方医生发展过程令人触目惊心

不管是华夏文明,还是玛雅部落,亦或是地中海地区的梭鲁特文化中,巫师都起着至关重要甚至首领的作用。他们主要活动在宗教仪式上,政治场合也多有其身影。这些人之所以在原始部落时期占据重要的位置,主要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当时浅显的医学技术。

为了保证这样的垄断地位,他们通过祭祀、祈祷等方式保持高大上的形象,同时控制这类知识秘不外传,一般由上一任隐秘地传给下一任,以保证医术的神秘性与权威性。

到了奴隶制时期,权贵阶层成为医术人员的服务对象。尤其是那时的西方医生,只为高级官员和贵族服务。因为西方贵族多数时候需要上战场对外征战,所以医生也要随军出征。

然而这并不代表他们就会受到统治者的信任与尊敬,比如那位著名的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24年,马其顿远征军围攻巴比伦,虽然有多位随队的医生,但是发高烧的亚历山大就是拒绝治疗,以致没过多久便客死在异国他乡了。

从巫师到战地医生,西方医生发展过程令人触目惊心

当然,这位亲手创建大帝国的统治者并不是最悲催的,最悲剧的是那些想得到医治却没有资格的士兵们。同样在战场上拼命的士兵只能将命运交给自己的生命力了。在将领眼中,伤兵能不能存活在于战神保不保佑。

二、意外之后的意外

随着罗马军团革命性的创新,随军医生开始对普通伤兵进行医治。古罗马的医圣伽林就是当时的代表人物,只不过这位西方医圣虽然认识到人可以自己造血,却认为万病都是血太多造成的。所以他的理论成为古西医放血疗法的基础。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印刷术在西方兴起,大量职业医生将自己记录下来的治疗经验,通过图书的方式更广泛地传播出去。

比如火药在欧洲大规模发展,所用的炮弹、铅弹造成之前没有出现过的伤势。15世纪,几位战地医生编写出外伤治疗法,帮助没有上过战场的外科医生为民间伤员进行治疗。

从巫师到战地医生,西方医生发展过程令人触目惊心

虽然有职业军医的服务,却不代表伤兵能够减轻痛苦。当时的医生认为伤口需要先消毒,而消毒就需要高温,那么什么东西温度最高呢?当然是烧红的铁!史称“火燎法”。

火燎法就是将开锅的油脂或者烧红的铁通条烙在伤口上,这种类似于“炮烙”酷刑的方法造成的便是伤口肿胀、伤者高烧,至于能不能进行下一步医治完全取决于伤兵是否活着挺过这关。所以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反正自己难逃一死,宁可带伤死去,也不愿被折磨。

这样酷刑般的医治手段终于在法国军医安布罗伊斯·佩尔的手中终结了。被佩尔所诊治的伤兵之所以幸运,在于那天油脂用完了,铁通条也没找到!看着呻吟不止的伤员,佩尔只好将蛋黄与松油混在一起,暂时将伤口封闭。

说实话,当天夜里他并没有睡好,因为这种方法只是自己在医学院上学时候的设想,并没有实际试验过,他在日记中详细记载了自己忧心忡忡的心情,他害怕伤兵会因此中毒。可天亮之后,经他手治疗的人,病情都有好转。而前一批享受油脂加烙铁待遇的人,伤口肿得老高,同时还生不如死。

从巫师到战地医生,西方医生发展过程令人触目惊心

三、外科之神

受到此事鼓舞的佩尔转而试验之前自己另一个设想:如何拯救截肢的人。

之前对待需要截肢的人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他们扔到战场上转身便走。因为这类人极容易得坏疽病,基本上是治不好的。即使侥幸没受坏疽病侵袭,在没有麻药的时代截肢,也极容易在手术台上被吓死。即使吓不死,也会因失血过多而毙命。

在一次发生在意大利北部的战斗中,佩尔用一种半月形的针刺穿血管,用一把镊子夹住弯针进行缝合,然后将线两端系死。就这样,他发明了缝合术。经佩尔的截肢手术存活下来的人,存活率是传统方法的三倍。这种技术延续到今天,几乎没有任何改变。

从巫师到战地医生,西方医生发展过程令人触目惊心

只不过佩尔缝合术太过于激进,遭到当时西方医学界权威人士的普遍抵制,反对的理由之一竟然是太费纱布!直到300年后的19世纪,佩尔的方法才被医学界主流所接受。

这几百年中,佩尔的支持者们不断改善医疗技艺,发展外科手术技术,比如能在90秒内完成截肢的赛姆医生,还有发明了止血带的莫雷尔……正是这些人对权威的质疑、对工作的尽责,默默地推动医学技术的进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