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河南老农盖房子,在瓦片下发现一枚子弹,揭开了埋藏73年的秘密

2007年,河南一名叫李明山的老农民因房子年久失修,所以准备请工程队从头到尾修缮一番。他在清理阁楼的瓦片时,意外发现了一片留着记号的青瓦,他将这片青瓦掀起后,竟在下边发现了一枚子弹。

河南老农盖房子,在瓦片下发现一枚子弹,揭开了埋藏73年的秘密

这枚子弹在岁月侵蚀下失去了原有的光泽,拿在手里几乎没有什么重量。出于好奇,李明山将这枚子弹扭开,发现里边没有火药,只放着一张泛黄的小纸条。

这张纸条因为年代久远,泛黄陈旧,字迹也有些模糊不清。看着这张字条,李明山恍然大悟,奶奶埋藏73年的秘密终于被揭开了。

河南老农盖房子,在瓦片下发现一枚子弹,揭开了埋藏73年的秘密

那么这张字条上究竟记载着什么呢?李明山的奶奶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将其保存在子弹里,埋藏了如此之久呢?

上世纪30年代,在中国内部战乱不断的情况下,还要面临日本随时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国的百姓就在这样动荡不安的时政下惶惶不安,民不聊生。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被迫开启了万里长征。

河南老农盖房子,在瓦片下发现一枚子弹,揭开了埋藏73年的秘密

1934年12月,红25军在徐海东、程子华的带领下,顶着风雪抵达了河南三门峡的兰草村。村里的男女老少一看来了这么多士兵,以为又是来征兵的,纷纷紧闭大门,朝着山上逃去。李明山的奶奶项小翠因为裹脚,行动不便,于是只能战战兢兢地留在家中。

河南老农盖房子,在瓦片下发现一枚子弹,揭开了埋藏73年的秘密

徐海东

一路跋涉至此的红军将士们又困又饿,急需在这里休整。当时的项小翠正在做早饭,忽然听到门外的红军将士敲门喊道:

“老乡,有人在吗?我们是工农红军,想借你这里休整一下,请问老乡方便吗?”

河南老农盖房子,在瓦片下发现一枚子弹,揭开了埋藏73年的秘密

项小翠战战兢兢地打开了门,看着衣着单薄,在风雪中瑟瑟发抖的红军战士,项小翠觉得这群士兵不像是坏人,于是便将红军们领到院子中。

红军战士在进入院子后没有立刻修整,而是制作了许多扫帚,把项小翠院中的积雪和杂物打扫地干干净净。

河南老农盖房子,在瓦片下发现一枚子弹,揭开了埋藏73年的秘密

项小翠看着这群温和亲民的红军战士们,放下了戒心,前往山上将躲着的村民们都找了回来。村民们将信将疑,探头探脑地观察着项小翠家中的红军,看到红军战士们果然不同于以往的军阀部队后,这才一个个放心地回到家中。

午饭时间,红军战士们就在地上升起了火,他们拿出携带的粮食倒进了锅里,熬成了一锅很稀的粥来,战士们一人一碗就这样喝了起来。

河南老农盖房子,在瓦片下发现一枚子弹,揭开了埋藏73年的秘密

项小翠看着这些吃不饱穿不暖的将士们,不由地流出了眼泪,红军战士急忙询问:“李大娘,您怎么了?”(项小翠的丈夫姓李,故而自称为李大娘)

项小翠见红军战士们条件这么艰苦,不由地想起了自己战死的大儿子,说起被国民党当壮丁被抓走的儿子,项小翠泪流满面,情绪激动地昏了过去。

河南老农盖房子,在瓦片下发现一枚子弹,揭开了埋藏73年的秘密

在醒来之后,项小翠发现自己已经被红军战士扶到床上了。看到项小翠醒来,红军纷纷安慰她:“大娘,您的儿子牺牲了,我们红军就是您的儿子,等将来我们打了胜仗,我们就来孝敬您!”(这句话打出来)

项小翠十分感动,到了晚上,她心疼红军战士们衣着单薄,就让红军战士们住进屋里,战士们当然不肯。在项小翠再三劝阻下,红军才让年纪小的战士住进牛棚保暖,项小翠又抱来自家的玉米秆和麦秸垛给战士们铺在身下,以防着凉。

河南老农盖房子,在瓦片下发现一枚子弹,揭开了埋藏73年的秘密

第二天一早,红军战士们就自发地在村子里打扫起了卫生,帮助村中的百姓干农活,村子里的老百姓们这时都放下了对红军的戒备。

原本冷冷清清的村子瞬间热闹了起来,充满了欢声笑语,村民们热情地邀请红军战士们到家中居住。

红军战士们推脱不开,就将伤员们安置在了村民家中。这些伤员本来因为恶劣的天气和卫生条件陷入了非常危险的处境,在老乡们的照料下,许多战士逐渐好转。

河南老农盖房子,在瓦片下发现一枚子弹,揭开了埋藏73年的秘密

与之前来村子里横征暴敛的士兵或土匪不同,红军战士们虽然住进了村民家中,但始终坚持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原则。

项小翠看红军战士们粮食越来越少,就将自己家的五斤苞谷和三斤盐巴以及腌的酸黄菜送给了红军战士们,战士们执意不收,项小翠只得瞪着眼睛说道:“你们不是说是我的儿子吗?娘给儿子吃的哪有不要的道理?”

虽然项小翠说是将粮食送给了红军,但红军哪能违反纪律呢?红军的指导员拿出纸笔,打了一张欠条:

“今借高河村李大娘苞谷五斤、食盐叁斤、工农红军手枪连,甲戌年冬月十三日”

河南老农盖房子,在瓦片下发现一枚子弹,揭开了埋藏73年的秘密

并再三嘱咐项小翠收好,不要被国民党或者土匪看到了,将来再有红军来到这里,项小翠就可以拿着这个凭证兑换粮食,永久有效。

在红军驻守的这几天里,村子被打扫地井井有条,村民们也在接触红军中了解了基本的革命知识,他们了解到红军部队是人民的子弟兵,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主。

力求让广大劳动人民翻身当主人,不再被剥削压迫。许多村中的青壮年自愿加入了红军队伍,决定加入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

河南老农盖房子,在瓦片下发现一枚子弹,揭开了埋藏73年的秘密

不久后,红25军接到上级指令继续前进,村民在恋恋不舍中送别了红军战士,红军战士们再三叮嘱村民不要将自己接待过红军的事情说出去,不然会被敌人残忍迫害,随着指导员一声令下,红军战士们精神抖擞的朝着远方进发了。

项小翠牢记红军将士对自己说的话,她一直珍藏着这个收据,将这个秘密深深地埋藏在心里。

一次她在田里偶然发现了一枚空弹,她捡起这枚空弹,认为很有纪念意义。于是就将借条放进了子弹中,藏在了自家房屋的瓦片下。

河南老农盖房子,在瓦片下发现一枚子弹,揭开了埋藏73年的秘密

此后红军在陕西洛南地区作战,曾有部队又到卢氏县兰草村来修整,在此期间一些接济过红军的老乡拿出了以前的借据,红军一一将其兑现。项小翠却从没找红军要过粮食,她自己是心甘情愿赠送的粮食,没有想要回去的打算。

卢氏县地区的百姓们在之前就接受过基本的革命教育,这次又一次接触红军后,几百名老百姓自愿参军,不能参军的百姓就自发为红军带路,接济红军粮食,与红军将士们建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

河南老农盖房子,在瓦片下发现一枚子弹,揭开了埋藏73年的秘密

1959年3月,八十岁的项小翠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时的她才对儿孙们讲起了埋藏多年的秘密,她在弥留之际,仍紧紧握住李明山的手说道:

“共产党好!红军好!有了他们,咱们才有饱饭吃,旧社会穷人根本活不下去。以前红军来咱家住,曾经借了咱家的粮食和盐巴,现在解放了,你们可不能问国家要钱要粮,不要给国家添麻烦!”

项小翠的儿孙们直到她去世也没有得知这个借条的位置,于是只将这个秘密埋在心里,从没有对外声张过,随着多年时光变迁,李明山也逐渐的淡忘了这件事情。

河南老农盖房子,在瓦片下发现一枚子弹,揭开了埋藏73年的秘密

家里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李明山就联系了工程队,准备将老房子重新翻修一遍。在收拾楼上的杂物和瓦片时,李明山发现了屋顶有一片青瓦上被做了记号,出于好奇的他揭开了这片瓦,于是发现了这个到2007年已经有足足73年的秘密。

河南老农盖房子,在瓦片下发现一枚子弹,揭开了埋藏73年的秘密

李明山老泪纵横,回想起奶奶讲述的感人故事,原来这一切都是真的。这个消息迅速地被流传开来,不久后就有了许多记者前来采访,想要了解这段感人的军民鱼水情。李明山每次都详细地讲述,在谈到慈祥的奶奶时,他总是忍不住眼含泪水。

随着不断地曝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也开始登门拜访,他们打着收藏的名义,甚至出价三万去购买这枚子弹和借条。

河南老农盖房子,在瓦片下发现一枚子弹,揭开了埋藏73年的秘密

三万元对于李明山这个老农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但李明山并没有因此就交出这张借条,在他心中,这份借条对他的意义远比三万元要丰富的多。

县里文管办的领导亲自来到李明山家中,带领专业人员来调查鉴定,在确认这是长征期间红25军留下的借条后,提出用奖金和加倍物资来换取这一珍贵文物。

李明山与家人商议后,决定遵循奶奶的遗愿,将这一珍贵文物免费赠予国家,拒绝了领导给的钱和物资。

河南老农盖房子,在瓦片下发现一枚子弹,揭开了埋藏73年的秘密

这张借条被珍藏在红25军纪念馆中,借条虽小,可它承载着的却是浓厚的军民鱼水情,它很好的诠释了为什么红军能以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为什么国民党在人数和装备的巨大优势下,仍会被我党所战胜?

借用伟人的一句话来解答:“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我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和人民的密切结合,这样一支人民拥护,为人民服务的军队,是必然会取得胜利的!

#红军##历史##历史冷知识#